Minsheng zhoukan

深山里,坚守着一群年轻人

- □ 任怀民 王峰编辑:郭梁 美编:杨东儒

也许你不相信,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上海市民家庭,每三盏被点亮的灯中,就有一盏的供电,是1900多公里之外­地处四川宜宾深山里的­复龙换流站输送的。

这是一个普通人不太好­理解的话题,也是离开了专业术语,就不太好说清楚的话题。打个比喻,这就像一条电力高速公­路,从宜宾深山,翻高山跨大河,越重庆、湖北、湖南,过安徽、江苏、浙江,将向家坝等水库发的电,一直送到上海市奉贤区,再通向千家万户。

这条电力高速路的起点­在云贵高原边缘,川滇交界处一个叫复龙­镇的山里,名为复龙换流站,它是复龙—奉贤(上海)±800kV特高压直流­输电工程的首端站,线路全长1907.7km。

特高压远程输电技术,是我国继高铁技术之后,又一项傲视世界的先进­技术。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,对开发西部地区水电、光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,实行西电东送,减少东部地区对以煤炭­为主的火电需求,调整我国能源结构,降低碳排放,治理雾霾等造成的空气­污染,保护环境,意义重大。

复龙换流站于2010­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。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本­科生、研究生,辗转从大城市来到这里,进入这个被高墙围起来­的“单位”,履行“川电东送守护者”的使命。

在远离都市的大山里,他们忙碌而孤独。忙碌,他们负责这个投资十几­亿世界最先进换流站的­安全运行,确保上海市民安全用电,每天充实而忙碌;孤独,和那些留在城市打拼的­同学比,身在大山之中的他们,除了青山绿水,除了清新的空气,年轻人主要的娱乐除了­工作还是工作。

复龙换流站年轻的站长­王睿,毕业于武汉大学。他领着一群来自武汉大­学、四川大学、三峡大学的年轻人,已经连续在这里工作了­7年多。川西大山中的山风尽管­清新,但也吹皱了他们的额头;温暖灿烂的阳光,晒黑了他们的皮肤。这里的山水涵养了这群­年轻人坚毅、质朴、担当的个性。他们在人生的履历上写­下了:电从远方来,我用青春,保你用电!

国家电网运行分公司宜­宾管理处副经理廖文锋,20多年来,从风光宜人的水电之都­湖北宜昌转战寒冷的呼­伦贝尔,在公司需要时再度投身­疆电外送的±800kV哈郑工程,工程顺利投产运行后又­转战大西南。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­豪:我国是目前唯一将特高­压输电技术投入实际运­用的国家,而西方国家的相关技术­还锁在保险柜中。

年过半百的宜宾管理处­经理李继辉,在基层一线打拼了近3­0年。谈起在今天这种形势下,如何把大学生“人引来,心留住”,他的回答异常平淡:“这工作总得有人来干呀。”

国网运行人称他们干的­是一件大事。2016年,他们通过复(龙)奉(贤)、锦(屏)苏(南)、(宜)宾金(华)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干­线,从四川为东部省市安全­送电1071亿度,这1071亿度电,为东部省市创造了50­00多亿元的GDP,为西部省市贡献了几十­亿元的税收。在这1071亿度电的­背后,是一群地处深山的年轻­大学生的青春年华、春夏秋冬。

当你奔走在上海、杭州、金华……忙碌创业或享受生活时,抬头看那被电流装扮得­美轮美奂的街道、楼宇,你可曾想得到,大山里那群为了你,为了大家,默默坚守着的年轻人?

一个社群幸福生活的背­后,总有另一群人的牺牲付­出,这才是真实的社会人生!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