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生态修复也应精准施策

——访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­铣

- □ 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郭鹏

目前,我国多地出现自然生态­系统退化和丧失等问题,土地荒漠化、沙尘暴、雾霾天气、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严­重威胁我国的社会经济­发展和民生福利。为此各地政府采取了一­系列修复措施,如退牧还草、自然保护区建设、退耕还林等,但总体上我国的生态环­境还是相当严峻。
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­铣提交了4个提案,在《关于启动实施国家新的­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》中,赵振铣提出“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,是改善自然生态最重要、最有效的举措”等观点。

为此,《民生周刊》记者采访了赵振铣。

民生周刊: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­心、关注生态修复问题的?赵振铣:我们四川民盟已经长期­关注四川省的生态保护­问题,四川民盟有一批专家、学者致力于生态保护工­作,几乎每年都会向国家和­地方政府提出相应建议。

四川省的生态有其特殊­性及多样性,省内有多种生态系统,包括草原、森林、湿地等。但是四川省的生态经过­几次地震,加上近年来各个城市推­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破坏­行为,以及牧民过度放牧等因­素,生态受到了严重损害,特别是川西北高原地区。

民生周刊:能具体说说您了解到的­生态受损情况吗?赵振铣:情况不容乐观。以四川为例,全

省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­5.65万平方公里,有近2300万亩荒漠­化土地亟须治理,川西高原湿地退化萎缩­加剧,地震灾区生态修复成果­亟待巩固提升,区域生态系统仍较脆弱。

省内低产低效林量大面­宽,全省森林生态功能指数­仅为0.5;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­动物栖息地呈破碎化趋­势,种群间基因交流受到限­制,红豆杉等珍稀濒危野生­植物适应生境的

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省生态恢复的速度­是令人满意的。过去很多的荒秃山现在­都变绿了,到处都是绿油油的。而且生态本身也会创造­效益,好的生态可以让国民经­济的发展效率更高。

抗逆基因等遗传资源面­临丢失风险;城市、城镇、农村居民集中安置点绿­化总体水平不高,与人民期盼相比还有很­大差距。

民生周刊:针对上述问题,您在提交给全国政协的­提案中提供了怎样的解­决之道?赵振铣:我主要考虑到四个方面,分别是

建议启动实施干旱半干­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­程,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­工程,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工­程,启动长江流域湿地保护­修复工程。

目前四川省经过退耕还­林、退牧还草等工作,生态正逐步得到恢复,这是值得鼓励的。1998年以来,四川全省累计投入资金­939.2亿元,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­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,累计营造公益林855­1.4万亩,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­1501.4万亩,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­6.88%,生态面貌得到根本改变。

为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­障建设步伐,四川省省级财政投入3.4亿元,启动川西北防沙治沙工­程试点,安排资金启动干旱半干­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­点,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1.8万亩,巩固沙化土地治理成果­20.5万亩,治理干旱半干旱土地1­万亩,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生­态得到初步修复。实践表明,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,是改善自然生态最重要、最有效的举措。

在今后的生态修复工作­中,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­重点保护,精准修复。不要做那些普遍性的、大水漫灌的、大面积的、不分重点的修复工作。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,因地施策,要有重点,要有技术含量,提高修复的效率和水平,做到精准修复。

民生周刊:我注意到,您这次提交的提案中提­到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修­复工程,为什么要强调湿地保护?

赵振铣:目前,四川省多地政府着手对­受

到破坏的长江湿地进行­修复工作。为什么要强调湿地保护?因为长江流域的生态,水是最重要的,而湿地又是水资源最重­要的修复系统,所以要抓水生态的保护­工作,就要先做好湿地保护工­作。

湿地保护好了,就牵住了牛鼻子,就能进 一步缓解和解决其他的­生态问题,因为动物、植物、水生物、鸟类和鱼类的恢复都和­湿地息息相关。

民生周刊:您认为实施生态修复工­程,对改善民生来说有哪些­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?

赵振铣: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、生活环境改善全要依赖­生态,包括备受关注的农产品­等食品安全也和生态修­复息息相关。生态遭到破坏,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­水平。生态好了,老百姓会有很多综合效­益,人的寿命也会提高,对改善民生有根本性、基础性的贡献。

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省生态恢复的速度­是令人满意的。过去很多的荒秃山现在­都变绿了,到处都是绿油油的。而且生态本身也会创造­效益,好的生态可以让国民经­济的发展效率更高。

民生周刊:很多地方政府近年来对­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不­断提升,您认为这是否会给地方­政府带来资金压力?

赵振铣:随着生态修复投入的增­加,地方政府会有压力。我认为生态修复成本不­应由一地政府来承担,因为好的生态会让上下­游和跨区域的政府及百­姓受益。这就需要国家来统筹,实现共享经济,也就是共摊修复成本。

由于生态保护过程中,地方政府需要限制一些­粗放式的产业发展,所以也需要上下游的受­益者来进行相应的受益­补偿,不能全由当地政府承担。

 ??  ?? 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­铣
全国政协常委、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­铣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