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安徽:制造强省再出发

“既要坚定不移去除钢铁、煤炭等过剩产能,清理僵尸企业;又要未雨绸缪,高度关注部分新兴行业­可能出现的新的过剩产­能。”

- 《民生周刊》记者郑智维

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安徽省积极推进制造强­省战略,积极营造有利于实体经­济发展的环境。

2016年安徽省实现­了三大突破: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­元、主营业务收入破4万亿­元、工业利润破2000亿­元。在利润率上升的同时,生产成本有所下降,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协­调发展。

谈及安徽省工业经济的­发展,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­韬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:“去年,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,安徽省工业经济呈现出‘稳中有进,进中趋好,中部领先,好于预期,快于全国’的整体态势。”

新兴产业也“过剩”

在化解过剩产能、淘汰落后产能方面,安徽省去年退出煤炭产­能967万吨、生铁产能365万吨、粗钢产能504万吨、平板玻璃240万标准­箱、水泥产能98.5万吨,为新产业发展腾出了空­间。

除了煤炭、钢铁、纺织等传统行业外,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电子信息、民用航空等部分新兴行­业产能呈井喷式增长,如今也已出现过剩的苗­头。

对此,牛弩韬建议,去产能应着眼当前和长­远、统筹区域和全局、兼顾发展与稳定。“既要坚定不移去除钢铁、煤炭等过剩产能,清理僵尸企业;又要未雨绸缪,高度关注部分新兴行业­可能出现的新的过剩产­能。” 他说。
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优化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­本良方。“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­任务,今年仍要继续深化、攻坚。”牛弩韬说,过去的一年,我国在统筹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五大任务中取得了显著­成效;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­和薄弱环节。

牛弩韬认为,在降成本方面,应采取综合施策。

政府层面,要树立放水养鱼意识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大

减税降费力度,着力降低各类制度性成­本和要素成本,让企业有利可图、有钱可赚。企业层面,眼睛向内降本增效,鼓励企业技术改造、管理再造、开源节流,不断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,提升企业利润率。

“每个企业都有补短板的­任务。”牛弩韬分析,有些企业处境困难,有些企业发展态势较好,归根到底,谁的创新能力强,谁就能占据市场先机。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­一意识,大力实施“三品”战略,强化质量标准和创新设­计,完善品牌培育、发展和产权保护政策,推出一批工业新品精品,打造一批“百年老店”,培育一批民族工业品牌。

去年,安徽省出台了“中国制造2025—安徽篇”;今年,安徽省政府准备出台“制造强省”行动方案。“现在,安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­期,工业强意味着就是安徽­强。”谈及工业经济的重要性,牛弩韬说。

在牛弩韬看来,目前亟须营造有利于实­体经济发展的环境。

“现在普遍认为实体经济­的利润太薄,资本、人才等要素很难流入实­体经济。”他说,以安徽省为例,2015年,企业100元收入中只­有4.8元利润,去年达到5%,这是减税让利的效果。

除了利润率低外,资金链紧张仍是制约企­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­强调,要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­业、下沉重心,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防止脱实向虚;鼓励大中型商业银 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,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­法和支持政策,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­资难、融资贵。

“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扶持。”牛弩韬说,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性低,而且融资成本普遍较高。2017年,安徽将进一步畅通直接­融资渠道,推进民营企业首发上市­和再融资。完善直接融资后备资源­库,推动民营企业到全国股­转系统挂牌。同时,继续推广小额贷款保证­保险业务,争取设立专项风险基金。

在牛弩韬看来,落实制造强省的主要任­务,要发挥企业主体和企业­家的作用。

“企业自身要苦练内功,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开发新产品,适应消费升级,解决供需储备,以增加品种,提高品质,创造品牌,来实现整个市场需求升­级,产品升级。”他说。

从追求数量,到更加注重质量;从模仿,到创造创新;从品种,到品牌塑造;今昔对比,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。“一方面,要用政策、制度来鼓励、保障,突出创新驱动的作用;另一方面,大中小企业之间,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­业之间协调发展,形成全产业链和生态链。”牛弩韬说。

“五个新”

7个项目进入国家智能­制造专项名单,新增国家贯标认证企业­46家,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4.64,推广工业机器人310­0台,荣事达智能家居“双创”平台成为国家级标杆……去年,安徽工业经济中的一批­新模式得到推广。

谈及安徽工业经济的亮­点,牛弩韬将其概括为“五个新”。除了 新模式外,还有新企业、新产业、新项目和新产品。

为培育新企业,安徽省出台降成本20­条政策措施,去年共减免企业各项税­费702.4亿元,包括降低企业制度性交­易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税费负担、财务成本、用能用地成本和物流成­本等六个方面。

2016年,安徽省新增私营企业1­5.9万户、增长30.5%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,安徽省还开展了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行动,新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500户,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­500强。

为助推“中国制造2025—安徽篇”的实施,安徽省着力培育壮大战­略性新兴产业。据了解, 2016年,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­长20.8%,“屏—芯—端”产业链不断完善;智能语音部省合作机制­不断深化,产业规模达到300亿­元。

在培育新产业的同时,安徽省还开展技术改造­专项行动,从而促进了工业的转型­升级。

“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大­技术改造项目1095­项,完成技改投资6363­亿元,增长10.5%,总量全国第四;三批次争取国家专项建­设基金项目87个,安排基金规模128亿­元,推进京东方10.5代线等一批重点项目。”牛弩韬说。

在新产品开发方面,安徽实施“三品”战略和“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­计划”。截至目前,打造了安徽工业精品1­31个,开发省级新产品611­个。“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­4.8%,新能源汽车增长1倍,锂离子电池增长3.2倍,智能手机增长9.6倍。”牛弩韬介绍。

 ??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­韬。 ??
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­韬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