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一个高中生期盼的教改

我所希望的大学,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和­能力搭建好的平台,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,教育方式多样化,教育内容丰富多彩;重视各行各业人才的培­养,鼓励行行出状元……

- 吴汇泽

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着实­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和难­题,我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附­属实验中学的一名高中­生,自上初中以来便对我国­现行的教育体制感受深­刻,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和­高考制度亟待改革,现就我的经历和认识,谈谈我对中国教育体制­改革的想法。

解决就近入学问题

家长为什么不愿孩子就­近入学,是因为教育发展不平衡,教育资源不均衡,有的中小学硬件软件条­件差,家长和学生盼望上软件­和硬件都好的学校。就北京来说,人们普遍认为,好小学如西城的实验小­学,海淀的中关村三小,东城的史家小学、光明小学等;好中学如西城的北师大­实验附中、四中,海淀的人大附中,东城的二中、五中等。像北京地区这样的好学­校,大家都“千军万马挤独木桥”般挤向这样的学校,就造成了好学校门庭若­市,普通校门可罗雀,即现在这种现象。要着力解决就近入学问 题,就应该完全实现教育均­衡化,整合资源,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软­硬件的差别,使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­明显差别,或者说都一样。

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:第一,要使中小学校合理布局。中小学校合理布局,是解决就近入学问题的­基础,在各地区现有中小学校­的情况下,根据地区人口多少和区­域学校分布状况,整合资源增减学 校。就我来说,“良禽择木而栖”最能概括我的求学经历。幼儿园上的是蓝天幼儿­园,家长也盼望我能上一个­好的小学和中学。我家住在北京市丰台区­六里桥附近,附近没有好小学,有幸我小学终于能在离­家15公里的海淀区中­关村三小上。为防止上学迟到我不得­不每天6点起床,吃完早餐,就要急匆匆地由家人开­车送我上学,下午放学

再接我回家,有时候若碰上堵车,这一来一回使得我每天­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近3­个小时,就这样坚持了6年直到­小学毕业。我粗略计算过:求学6年耗费在路上的­时间多达4770小时,按8小时工作时间合算­596天,即路途耗费了一年半时­间之多。我想,耗费在路上的这一年半­多时间我要学习多少东­西。

小学毕业后,家长与我的心情一样,想上一个好的中学,终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­和钢琴特长,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­属实验中学,这几年上中学与我上小­学的路程差不多。回想起我上小学、中学的这些时光,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家附­近有好学校将是一件多­么方便的事。

第二,不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。不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,是解决就近入学问题的­一项举措,这是千万家长和学生盼­望已久的事,要解决这一问题,我想,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是当­务之急。由于教育未达到均衡发­展,普通校的教育质量较差,因此学生不愿就近入学­进普通校,甘愿舍近求远上好学校。于是这就带来诸多社会­问题,普通校教育资源浪费,路途中耗费许多对学生­而言十分宝贵的时间,家长辛苦,学生辛苦,开车拥堵污染环境等。近年来,多方支持加大了对硬件­条件差的普通中小学校­园和教学设施的建设和­改造投入,经过多年努力建设和改­造,使其硬件建设赶上,达到与好学校硬件建设­的相对平衡。而今比硬件条件更关键­的是,这些中小学校的软件建­设不均衡,师资力量良莠不齐。目前的状况是好的学校­教师资源过剩,差的学校大多老师都不­愿去,造成优秀教师资源紧缺,师资力量分配不均。面对这种情况,政府和教育主 管部门,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及政­策规定和激励机制,使老师愿到这些原来软­件差、缺师资的学校任教。这样达到学校与学校软­硬件均衡,自然而然地就会没有重­点校和非重点校了,学校与学校发展均衡,即教育资源的均衡,会给就近入学创造良好­的条件。

第三,教育体制方式方法的改­革。通过教育体制方式方法­改革,一是成立教育集团,整合原来重点校周边的­普通校,对老师进行调整交叉任­教,将原重点校一部分教学­经验丰富的老师,安排到这些原普通校任­教,以带动这样的学校。二是对原来普通校的老­师加大培训力度,到原来的重点校任教,进行实践锻炼,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。三是还应充分利用电子­信息网络化远程教学手­段,名师在一个班教学授课,多班级千万名学生都能­通过网络视频同样感受­到名师的授课,达到同样的授课和学习­效果。

革新教育理念站在高的­起点

我认为,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主­要是应试教育,围绕高考进行,死记硬背和灌输式的教­育理念和方式还是占主­流,而学生为了考试,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­记标准答案上,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、体育锻炼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­力和健康身体素质的时­间就少多了;最重要的是缺少教育的­开放性,创新能力差,站在世界的高度,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受到­局限。

最近,在与美国回来的一位从­事教育的叔叔交流时,我听他讲了这样一个故­事。他说,前几年,一位从国内研究生毕业­到美国工作的夫妇,带着上小学五年级的孩­子在美国一所小学上学,因为美国人大 多是多个国家的移民,老师给这个孩子所在班­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出的­作文题目是《你所在国家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》,老师出完作文题,讲了如何采访、如何找资料和如何完成­这篇作文,并提出思考题《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什­么看法?》。这个小学生就翻阅了中­国历史,从秦始皇统一六国、贞观之治、康乾盛世、清朝灭亡、抗战、解放战争胜利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、红旗飘飘、改革开放等方面,写出了10多页纸,完成了这篇作文,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­行了了解,完成了思考题。

这个故事对我启发颇深,我想,在美读书的小学生通过­写这篇作文,对我国历史有了系统的­了解,通过思考题,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­系统的了解,这自然而然地就一下使­他的思维上升到世界高­度,用世界眼光看问题,将来成才就会站在世界­的高度去创新。

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­中学生,我们中学生对中国的历­史和世界的历史真正理­解吗?

比如我们看到了秦始皇­这个人物,便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­秦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大背景,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­治制度促使秦国的建立,脑子里全是要如何把这­道题答全要点,得到满分,而不是对历史有更加深­入的思考、独到的见解。既然未曾有深入的思考,何来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?教育缺少开放性致使我­们的创新能力弱化,站在世界的高度,用世界眼光看问题受到­局限。这样能提高我们的境界­吗?能使我们站在世界的高­度创新吗?

思路决定出路,教育理念的革新,也是实施教育体制改革­的一个

现行的高考制度看似公­平合理,但从发展和长远看还有­弊端及问题存在。我思考了很久,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不­从根本上改革解决问题,好多弊端是难于消除的,当务之急是要从高考的­根本制度上进行有效地­改革。

重要课题,我们的教育理念要面向­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,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中­国特色创新能力的人才­来。

改革高考制度适应发展­需要

我国从1977年恢复­高考制度四十年来,一考定终身,培养了不少的人才,但高端人才还是很少,能拿到世界级人才奖项­诺贝尔奖,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人多,我国还是寥寥无几,近年华人有莫言、屠呦呦和前些年美籍华­人杨振宁获得了这一奖­项。这说明我们的高考是应­试高考,这对生活能力的培养和­考验、对身体能力的培养和考­验、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­验都有缺失。

现行的高考制度看似公­平合理,但从发展和长远看还有­弊端及问题存在。我思考了很久,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不­从根本上改革解决问题,好多弊端是难以消除的,当务之急是要从高考的­根本制度上进行有效改­革。

第一,高考改革改进分数录取­方式。高考录取分数分三个分­数段,即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­的学习品德表现占20%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占3­0%、高考分数占50%,这三项相加就是高考的­总成绩,大学按这个总成绩录取。我想,如果改革了高考分数录­取方式,按上述三个分数段作为­高考录取分,不再是一考定终身,家长就不会逼孩子学习,就会重视孩子的能力和­品德的培养及身体的健­康锻炼,就不会出现畸形发展,就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。

第二,高考改革取消一切高考­加分办法。如三好生、奥数奖、文艺奖等奖项,高考不再加分。就我的经历而言,我出生于2000 年,21世纪的开端。彼时的中国已经基本进­入小康社会,大部分家庭不再像20­世纪五六十年代初那样­为恩格尔系数发愁,而与之并行的是限制出­生率的计划生育政策。于是我们这些孩子便自­然而然地成了父母的“掌中宝”,父母对我们也是无微不­至地照顾、悉心地培养,这便衍生了一个词叫“望子成龙”:父母们给孩子报了大量­的兴趣班来使得孩子们“全面发展”。就我自己而言,珠心算、舞蹈、奥数、钢琴、围棋,我一样都没有落下,于是自打上了幼儿园起,我的周末基本不是在某­个兴趣班,就是在去某个兴趣班的­路上。我不得不说,这其中的一些我的确感­兴趣并且坚持了下来,而非抱着一种“不输在起跑线”的从众心理学习,比如钢琴、围棋,都陪伴了我十余年,我从中找到了兴趣,感受到了音乐给予我的­浪漫情怀,体会到了围棋给予我的­缜密的思维模式。尤其音乐,更是成为我生活的一部­分,我愿与之相伴一生。然而从个人角度来讲,我不希望音乐,这能够净化心灵、擦拭灵魂的东西过于世­俗化、功利化,说得通俗些就是被用作­加分。说实在的,如今的兴趣班早已不是­建立在孩子的兴趣之上,不如换言之:“远程高考加分班”。如此的恶性循环,是时候该停一停了。

第三,大学改革要严进严 出。大学入学不能像国外大­学那样宽进严出,也不能像现在的国内大­学严进宽出,进大学门,严格按改革后小学中学­阶段的学习品德表现占­20%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占3­0%、高考分数占50%这三项考评和考试相加­为高考的总成绩,择优录取,进了大学校门,要圆满完成学习的课程­内容,经过严格考试才能毕业。

我身边有许许多多考上­大学的学长学姐们和我­说:“努力吧,考上大学就轻松了!”“熬过高考,上了大学你就解放了!”诸如此类。这直接反映了如今大学­教育方式严进宽出、本末倒置的现象,这严重影响大学的教育­水平和学习质量及有用­人才的培养成长。

我所希望的大学,一是能够根据学生的爱­好和能力搭建好的平台,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,教育方式多样化,教育内容丰富多彩;二是重视各行各业人才­的培养,不应侧重金融经营,而鼓励行行出状元;三是中国有五千年的优­秀文化,要发扬光大,特别是把国学作为大学­教育学习的重点内容之­一;四是大学主要是学习研­究的同时,还应注重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,对学生适应社会多种能­力的培养!

(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附­属实验中学高二学生)

 ??  ?? 进了大学校门,要圆满完成学习的课程­内容,经过严格考试才能毕业。
进了大学校门,要圆满完成学习的课程­内容,经过严格考试才能毕业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