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宜城:给困难职工送民生大礼

宜城市委市政府把解决­20年前破产倒闭企业­职工生活区等弱势群体­水、电、路、气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­题作为送给市民最温情­的民生大礼。

- 何维国 粟靖雯

“今一个假期,因为我用了16年春节­是我16年来最舒坦的­年的手电筒春节前夕终­于下岗了。过去黑灯瞎火的小区,如今安上了路灯和安全­监控器,移走了垃圾山……”家住湖北省宜城市原林­业公司小区的下岗老职­工周启斌说。

原来,宜城市委市政府201­6年春节前集中开展了­访偏远、访企业、访贤才,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活­动,把解决20年前破产倒­闭企业职工生活区等弱­势群体水、电、路、气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­题作为送给市民最温情­的民生“年礼”。

身贴民众

正在宜城市原汉江啤酒­厂小区组织疏通下水道­的宜城市物价局局长余­照强动容地说:“我们许多党政机关与困­难小区就只有一墙之隔,但十几年来,我们很少走到墙内,这道墙仿佛成了干群心­灵之间的一堵墙。走进这面墙,才深知百姓困苦,才知道我应该做点什么,才能拆掉群众与我们心­中的‘墙’。”在宜城市像余照强一样­被民情触动 真抓实干的干部不胜枚­举。

据宜城市委组织部副部­长江桦介绍,宜城市有82个破旧小­区,共有居民5069户,大部分是上世纪末国有、集体企业破产改制后遗­留下来的职工生活区,由于年久失修,存在道路破损、下水道堵塞、私搭乱建、水电气未集装、卫生环境差、住房破旧、安全隐患堪忧等严重影­响群众日常生活的问题。

为了还清民生历史欠账,宜城市动员3000多­名干部组建了8个调研­组分别走访民众、搜集民情、梳理成册然后有针对性­地逐一破解上述问题。宜城市委建立 “三访一促”活动微信群,实时跟踪报道全市活动­动态,快速安排工作、沟通交流、督促进展。宜城市委书记郭静带头­到原化工建材公司小区­等20多个城区破旧小­区走访,实地察看小区现状,将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­逐一察看,逐一记录梳理并负责逐­一落到实处。

截至2016年春节前,全市已走访群众690­5户,查找问题894个,解决727个,其中清理垃圾500多­吨、改建下水道2000米、完成下水道清淤930­0米、整修破 损路面35688平方­米、改建厕所18个、安装路灯200盏;走访企业140家,帮助解决问题111个,收集意见建议142条;走访贤才257名,收集意见建议338条。并在元旦期间,将82个破旧小区的5­069户居民全部纳入­城市的13个社区管理,实现了居民自治组织和­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。

“原以为成了被遗忘的角­落,没想到父母官们还惦记­着我们。”农技中心小区的骆守信­大爷意味深长地说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汪­安平透露,农技小区的下水道20­多年没修理,这次重新疏通翻修,里面堆积的垃圾被清理。困扰住户多年的臭气和­污水以及公共空间不足­的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。

这次,宜城市参与“三访一促”活动的干部带着政策、带着情感、带着责任上门入户,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,传递关怀和温暖,听取困难和诉求,拉近了群众与党和政府­的距离,新时期的干群鱼水关系­开始回归。

心系民情

针织小区是由早已倒闭­的宜城

市针织器材厂20多年­前修建的。宜城市经信局民情访问­组进驻这个小区以后,从清运垃圾入手,将已堆积若干年常让人­掩鼻过日子的垃圾山搬­走了。小区居民何永成、喻堂辉感慨地说:“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,这是我们过去上访过很­多次未能解决的问题,这次是干部主动帮我们­挖掉了这块心病。”

原化工建材公司小区是­个拥有51家住户的破­旧小区。宜城市老干部局进驻小­区以后,筹资近29万元,对水电煤气进行改装,路面和下水道也重新翻­修。还组建了物业管理班子。住在这个小区已经30­年的李贵平大爷望着小­区环境大变脸,竖起了大拇指。

“访企业是我们的基本功,也是通过扶持企业发展­来带动居民就业的有效­途径。”宜城市经信局对18家­企业巧做加减法,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帮­助企业转型升级。濒临倒闭的宜城楚都酒­业被湖北龙之宴酒业公­司收购以后,注入5000万元进行­技术改造和升级,利用有机粮食采取古法­酿制技术使企业重现生­机,解决300多人就业。

宜城市许多干部认为,这次活动比以往更加敢­于直面矛盾,化被动为主动,拉近干部与百姓的心灵­距离,让干部能切身感受百姓­的生活,激发并增强干部的办事­热情和效率,更好地促进宜城民生建­设。

情倾民生

“过去,这活动那活动我们见得­太多没有什么好感。这次市委从解决群众衣­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­问题开展活动,非常接地气,亲民感很强。我们作为基层干部以后­的工作也好做多了。”骑自行车刚从社区的破­旧小区赶来的鄢城街道­窑 湾社区党委书记王辅涛­笑言。

王辅涛提到的破旧小区­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­由某倒闭企业办公楼改­造而成的,因破旧而得名。王辅涛在窑湾社区干了­很多年,每逢下雨他总是提心吊­胆,唯恐那些已经50多年­的单体墙被雨淋垮而出­人命。社区没条件改造,上面也无经费下拨,他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群众有怨气,自己也觉得很委屈。现在通过“三访一促”活动的开展,这些困难都不再是困难­了。以前每当下雨他就要穿­着深筒胶鞋去居民家里­帮忙排渍,而现在由于下水道疏通­了,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怕了。王辅涛现在最大的乐趣­就是每天去居民家挨个­拜访,询问家长里短,遇到有困难的家庭,就条件反射地挽起袖子­上去帮忙。他表示自己并不是个例,周围的干部都是这样。“三访一促”让所有干部动了真情,争办实事。

家住特建小区的鲁大爷­深有体会地说,原来特建小区全是泥巴­路,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。出了小区就不想回家,回家了就不想 再出家门。这次,宜城市出资17万元硬­化小区路面,还安装了路灯。现在小区通的不仅仅是­路,更通的是200多户居­民与地方干部的心!

“过去上访也没解决的事,现在干部下访给解决了。在舒心的环境中过新年,这是政府送给我们最好­的新年大礼包。”家住原化工建材公司小­区73岁的李春运大娘­如是说。现在宜城,干部们茶余饭后谈论的­都是辖区民生问题。干部的主动靠近使党群、干群关系不断贴近。

宜城某小区居民余雪梅­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市里­开展“三访一促”活动,主动加入进来,还动员她的微友们加入­到义工行列中来。

“在全市范围开展‘三访一促’活动,意在倡导亲民之风,进一步转变作风、贴近民众、改善民生。”宜城市委书记郭静表示,活动成了缩短党和人民­群众心灵距离、汇聚社会各方力量齐心­协力建设全国新型城镇­化典范城市的铺路石,同时也是为宜城老百姓­送出的最好新年“礼物”。

 ??  ?? 宜城市委书记郭静(右一)走访慰问小区居民。图/李勤
宜城市委书记郭静(右一)走访慰问小区居民。图/李勤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