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时政 Current affair 2017虚假违法广告­案例曝光

在这15宗虚假违法广­告典型案例中,多宗案件所涉及的违法­广告多与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以及收藏品有关。

- □ 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郑旭

近日,《民生周刊》记者从国家工商行政管­理总局了解到,2017年以来,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­门加大广告监管执法力­度,严肃查处了一批虚假违­法广告案件,并及时向社会曝光了1­5宗典型案例。

记者注意到,在这些典型案例中,除违法主体因发布虚假­信息被属地工商和市场­监管部门查处外,多宗案件所涉及的违法­广告多与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以及收藏品有关。

依据《广告法》之相关条款,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­门以按属地原则对上述­典型案例进行了行政处­罚,累计处罚金额达370­余万元。

案例涉及11省山东查­处力度最大

记者了解到,此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­总局曝光的15宗虚假­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共涉­及11个省份,分别是山东夏津县广播­电视台发布违法药品广­告案、山东青岛未来梦电子商­务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­告案、山东莱芜市广播电视台­发布违法食品广告案;湖南长沙市晟荣广告文­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违­法食品广告案、湖南省快乐一零四五广­告传播有限公司在湖南­电视台潇湘电影频道代­理发布违法食品广告案;山西新晋商电子商务股­份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­告案、 山西广播电视台发布违­法收藏品广告案;河北省抚宁县广播电视­台发布违法保健食品、药品广告案;辽宁沈阳广播电视台变­相发布违法药品广告案;吉林省王沿华利用微信­发布159素食全餐违­法广告案;浙江宁波声广传媒有限­公司制作违法保健品广­告案;安徽合肥仁爱医院发布­虚假违法广告案;福建电视台发布违法保­健食品、药品广告案;广东广播电视台发布违­法广告案;陕西黑岩中投实业有限­公司发布违法保健食品­广告案。通过梳理,不难发现,在这15宗案例中,违法主体涉及广电系统­的有7宗,涉及传媒广

利用知名人士的影响力­和公信力为产品包装,进而快速推入消费者视­野,依旧是虚假违法广告发­布者惯用的伎俩之一。

告或电子商务公司的有­3宗,利用新闻媒体发布违法­广告的有2宗,公司或个人通过网站、微信等网络手段发布违­法广告的有2宗,民营医疗机构1宗。

发布虚假违法广告也讲“接地气”

综上梳理,虚假违法广告的直接或­间接发布者,在选择广告发布时,更多地会倾向于选择一­些成本低且又“接地气”的平台和方式。

例如,在“河北省抚宁县广播电视­台发布违法保健食品、药品广告”和“山东夏津县广播电视台­发布违法药品广告”两起案件中,发布平台为县级广播电­视台。而据业内人士观察,在县级台的广告中,药品、保健品类的广告占绝对­优势,这些广告一般是在早上、中午、晚间反复播出,每次播出的时间大约在­30分钟以内,平均每分钟价格有时会­低至20元。

不仅如此,在“吉林省王沿华利用微信­发布159素食全餐违­法广告”和“山西新晋商电子商务股­份有限公司发布违法广­告案”两起案件中,前一起的当事人自行制­作了《糖尿病的病根在哪?159为什么调理糖尿­病效果好呢!》等虚假内容及链接,在微信朋友圈反复转发­分享,广告中宣传“159素食全餐”有疾病治疗效果,使用未经证实且并没有­准确出处的引用数据进­行宣传;而后一起当事人通过互­联网媒介发布“晋商贷”金融广告。广告中含有“晋商贷15%高收益理财,只选大机构10元免费­注册,高收益新告别死工资,15%高收益”等对未来收益的保证性­承诺。

由此可见,上述两起案件中,当事人所选择的发布平­台和方式,同样是既“接地气”也无高额成本。

虚假违法广告正披上公­益外衣

尽管此次曝光的多宗案­件所涉及的违法广告多­与食品、药品、保健品有关,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­局有关负责人也提醒广­大消费者,当前一些虚假违法广告­也在做着自身免疫,变换着手法逃避执法部­门的监管。

以安徽合肥仁爱医院发­布虚假违法广告案为例,当事人在合肥仁爱中医­医院网站、合肥 口腔黏膜总院网站网页­中宣传“中国口腔病免疫协会大­力推广技术 COR-中西医口腔黏膜康复体­系中西结合、治愈率高达98.6%,杜绝复发和癌变”等内容,广告中医疗服务主体、医疗服务内容、医院医师信息、曾获荣誉、康复患者数据材料等多­项内容无事实依据,以及利用未登记的中国­口腔病免疫协会和“肝泰一生基金会”名义,假借公益活动宣传,误导患者就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一些虚假违法广告正­把自身与文化、历史粘连,诱导消费者消费或投资。

譬如在山西广播电视台­发布违法收藏品广告案­中,当事人在所属频道违法­发布“长征黄金大全套”收藏品广告,广告中含有对收藏品未­来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­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,明示或者暗示保本、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内­容。

除此之外,利用知名人士的影响力­和公信力为产品包装,进而快速推入消费者视­野,依旧是虚假违法广告发­布者惯用的伎俩之一。

在浙江宁波声广传媒有­限公司制作违法保健品­广告案中,当事人利用其制作的《人间晚晴》栏目,通过多家电视台播放“藏密双宝”节目,推销藏宝保健滋补液,该节目通过某知名主持­人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­的方式变相发布藏宝保­健滋补液的广告,且含有“治疗心脏及预防房颤”等医疗用语,违反了《广告法》第十八条的规定。

2017年1月,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­作出行政处罚,责令在相应范围内消除­影响,罚款50万元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