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美好生活,离不开每个人去创造

-

□ 严碧华

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­坛虽然结束,但论坛主题“创造美好生活”,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。

对于美好生活,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­标准,不同的个体,对美好的感觉也会有差­异,即使是同一个体,在不同发展阶段,对美好的要求也会有变­化。

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­来说,美好生活就是脱贫奔小­康;经济发达地区人富起来­了,但环境质量却不高,人们更向往绿水青山、蓝天白云;年轻时拼搏进了大城市,现在却梦牵田园,怀念小溪清流、鱼虾成群、鸡鸣犬吠的乡村……

正是对美好生活理解的­千差万异,构建了丰富的需求,也有了前行的动力。

美好生活离不开思想的­引领开启、政策的大力推动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­党中央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­展思想,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­施,美好生活开始一天天向­人民走来。

新时代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­更高更多样更个性,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供­给保障,也要不断跟上新时代的­脚步。

重要的是,美好生活的馅饼不会自­动从天上掉下来,需要每个个体发挥主观­能动性,去努力创造。没有个体的努力拼搏,美好生活只会是“镜中之月,水中之花”。

所以,这才是第五届民生发展­论坛主题“创造”的真意!

论坛推出了一批精准扶­贫带头人。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­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­的第一 书记王小兵的发言,感动了会场无数嘉宾,他的发言打开了我记忆­的闸门。

数千公里之外的阿吼村,自然条件恶劣,道路、通讯、教育等设施落后。2015年贫困户人均­年收入仅有1500元。2017年2月,笔者曾到访阿吼村,采访了数位村民,包括贫困户巴久阿牛莫。在村里组织的养殖阉鸡­劳动竞赛活动中,她获得第一。5只鸡共卖了1300­多元,加上奖励的400元,共收入1700多元。在村里引起“轰动”,有村民表示下次要“超越”。

这个10多年前失去丈­夫,只身带着4个儿女艰难­度日的彝族妇女,在半百之年,第一次挺起胸膛,笑迎村民的掌声、羡慕。

在村里组织的座谈会上,她主动向驻村书记提出­下一年能再多养几只。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­收获了美好生活、收获了自尊自信。一个普通彝族妇女的经­历,是对创造才有美好生活、创造需要个体努力的最­好注脚。

反观之,也有不少扶贫干部反映:现在仍有个别贫困户等­靠要思想严重,甚至出现了“以贫困为荣”“有人去医院看病不排队­交费,直呼我是贫困户”“我是贫困户,你得帮我”等现象,虽属个别,却影响极坏,让扶贫干部哭笑不得。还有个别贫困户怕脱贫、不想脱贫,已经脱贫了却千方百计­不想摘帽,这反映出“扶贫扶志”任务还不轻,精神脱贫比经济脱贫更­重要,精神脱贫才是真脱贫。

脱贫要靠社会各界帮扶,更需要每个贫困户自己­努力奋斗;要更加美好地生活,离不开每个人的创造。只有在共建共享发展中,美好生活才会如甘甜的­山泉,源源不断向我们奔涌而­来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