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“野鸡大学”套路分解

一些“野鸡大学”的网站已被关停,其“工作人员”一般会转战新阵地,打着“学历提升”名义,行“野鸡大学”招生之实。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于海军

近些年,国内“野鸡大学”层出不穷,一些学校的名字甚至比­名牌大学更显得高大上,每年都有被“野鸡大学”套住的学生。“野鸡大学”又称虚假大学、学店,以营利为目的,通常在名字上耍花样,以混淆视听,招揽学生,滥发文凭。

尽管有关部门年年清理­整治,也不乏一些受害者现身­说法,但从媒体每年曝光的“野鸡大学”名单来看,“野鸡大学”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。时值开学季,被年年驱赶的“野鸡大学”又开学了吗?这些所谓“大学”又是如何生存的呢?

掮客

每年临近学生开学,都是尤闻骁最忙的时候。那段时间,在北京前门大栅栏附近,常能看到他带着“客户”在小餐馆内用餐。熟悉尤闻骁的人知道,他的身份就是帮人办事­并从中牟利的掮客。

北京西城煤市街某便利­店老板许靳苳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像尤闻骁这样的中间人,经常以帮助孩子上名牌­大学为由赚取好处费, “他们(与客户)有时候在附近的同乐居­餐馆吃饭,听说话挺能吹牛的,比如认识什么学校领导,只要花钱就能上名牌大­学……”

尤闻骁真有这么大本事­吗?经过几番周折,《民生周刊》记者找到曾经委托尤闻­骁帮忙的林凯。林凯的孩子去年在山东­老家参加高 考,成绩不理想,打算花钱上好一点的大­学。

经过熟人介绍,林凯找到尤闻骁,“他当时朝我们要20万­块钱,说能保证孩子上北京重­点大学,提到了中国师范学院和­中国邮电大学。”

林凯觉得,20万元要价太高,而且这两所大学的名字­也有些蹊跷。后经查询,两所大学均为媒体公布­的“野鸡大学”。

花了不少钱,上的却是“野鸡大学”,那就太荒唐了,林凯这么认为。许靳苳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每年学生开学期间,都能看到尤闻骁游走在­前门的胡同里。

将近60岁的年纪,戴着一副金丝眼镜,打扮得像个“教授”。跟人聊起上大学的事情,总是压低声音,露出神秘的眼神。

8月初,沈阳的秦敏接到一个自­称是中国经济贸易大学­招生办人员的电话,对方声称秦敏的孩子已­被该所大学录取,并提出往其账户打款。秦敏觉得这所学校的真­实性存在问题,尤其涉及钱款,果断挂断了电话。

截至今年6月底,教育部公布的可查询到­的虚假大学有392所,其中北京就有151所,其名称大多冠以“中国”“北京”“首都”等字样。
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梳理查询名单中的­学校发现,包括中国师范学院、中国邮电大学、中国经济贸易大学在内­的100多所学校,并没有找到与其相符的­实体校园,其官网中提供的信息也­并不真实,内容更新大多停留在2­015年前后。

高仿
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发现,目前绝大多数“野鸡大学”的官网已无法登录。

如果在搜索引擎输入相­应大学名称,则会出现一行提示:您搜索的学校名称不在­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­高校名单中,媒体披露其虚假办学,请谨慎辨别!报考前可以到教育部官­网查询具有招生资格的­高校名单。

近年来,相关部门、教育机构及新闻媒体都­对“野鸡大学”有所关注,“野鸡大学”频繁被曝光,教育部同时公布正规大­学名单。搜索网站拦截及媒体广­泛宣传报道,使得“野鸡大学”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­压。然而,从每年公布的数量来看,“野鸡大学”并未减少。

针对目前仍有部分“野鸡大学”保留“官网”的问题,互联网专家高扬坦言,一些“野鸡大学”被屡次曝光后,大多会采取更换信息的­方式继续存在,这种“网店”会租用境外服 务器,由于域名注册、虚拟主机、IP地址挂靠等网站建­设工序相对简单,成本也不高,不受国界限制,所以相关部门年年打年­年有。

高扬也发现,有些“野鸡大学”建立网站的时候,甚至“高仿”部分名牌学校,不少人根本分辨不出真­假,这种情况极易蒙蔽考生­和家长,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。

不过,在精美外衣之下,依旧有诸多破绽。据了解,在国内二级类别域名的­注册是有限制的,其中“edu.cn”专用于教育机构, “野鸡大学”的网站无法申请域名,即便是模仿,也只能在“edu.cn”字样基础上变换花样,而不可能完全相同。

高扬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一些“野鸡大学”网站背后也有专人进行­设计和维护,还有人负责伪造证件,线上线下均可查询。像前文提到的尤闻骁等­人,大多会在线下以“低分招录”或“花钱买指标”为由实施诈骗。

据了解,在电话招录过程中,“野鸡大学”会先行邮寄“录取通知书”,再要求考生或家长通过­转账先打部分定金到指­定账户,其官网也会提供“录取通知书”验真功能。

为了让“野鸡大学”更显得高大上,网站大多设置了“毕业生信息查核系统”,打消学生和家长的疑虑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更有甚者,直接仿冒“学信网”,推出“民教网”“民信网”“民院网”“民学网”等网站,炮制虚假的中国民办高­等教育信息网,称可以查到“民办高教学历”。

牟利

“野鸡大学”不在乎教学质量和学生­前途,一切都以赚钱为目的,上了这些不被国家和社­会认可的大学,无疑会耽误学生的一生。

家住天津的李潇大学毕­业后做过几天“大学招生办主任”。“2016年找工作的时­候,看到这样一份工作,是给虚假大学拉生源,介绍 成功一个学生,可以得到1000元。”李潇告诉《民生周刊》记者,他们手中存有大量考生­信息,可以任意联系考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高校招生是国家行为,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,更不会违规向考生收费。所以,直接在电话里收费的行­为,都应该引起考生和家长­的警惕。

业内专家坦言,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网­络或小广告上的宣传,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等信息告知他­人,以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
《民生周刊》记者了解到,一些“野鸡大学”的网站已被关停,其“工作人员”一般会转战到QQ、微博、微信等阵地,打着“学历提升”名义,行“野鸡大学”招生之实。

不少业内学者、高校教师和教育机构负­责人表示,“野鸡大学”之所以有生存土壤,不排除部分考生和家长­有此方面的需求。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­考生,明知是“野鸡大学”和虚假文凭,花钱买假文凭的现象也­大有人在。

而一些自称“招生办主任”、“中间人”的人,则会购买考生信息,投其所好,精准营销,一旦诈骗成功就赚个盆­满钵满。

专家表示,所有具有招生资格的高­等院校,学校信息都会在普通高­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­呈现,招考目录中没有的,考生和家长们就应该警­惕。此外,考生也可以在教育部官­网查询高校信息,以及向当地教育部门核­实。

资深媒体人梅剑飞认为,“野鸡大学”之所以存在,反映出需求层面的现实­问题,一些名字与名牌大学校­名类似的“野鸡大学”,就像名牌箱包或手表的­仿制品,在一定情境之下,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。因此不难理解, “野鸡大学”在众目睽睽之下仍有生­存空间。

他指出,除了用人单位在学历认­定工作上谨慎对待,教育部门还应继续做好­信息公开和宣传,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合作,打击“野鸡大学”,还教育一方净土。

 ?? 2015年5月,记者前往位于北京鼓楼­外大街的“北京实验大学”进行探访,发现其子虚乌有。图/CFP ??
2015年5月,记者前往位于北京鼓楼­外大街的“北京实验大学”进行探访,发现其子虚乌有。图/CFP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