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帮扶资金变“种子基金”

——专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­移民工作局局长姚元军 “三峡种子基金是个双赢­甚至多赢项目,帮扶效果明显,移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­实惠,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­展,也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­创造了有利条件。”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畅婉洁

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­根本之策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群­山环绕的川南地区开展­帮扶工作,就紧紧抓住了这一根本。

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充­分利用项目扶贫政策,整合优势资源,反复论证,倾力为贫困村谋划可持­续性产业扶贫项目,把帮扶资金变成“种子基金”,使产业项目具备造血功­能。

实施以来,三峡集团产业帮扶项目­已成为当地知名扶贫品­牌。近日,《民生周刊》记者专访了三峡集团移­民工作局局长姚元军。

民生周刊:为何要设立三峡种子基­金?

姚元军:三峡种子基金是为推动­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续­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­富,由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­作局及宜宾市扶贫开发­协会、扶贫基金分会与三峡集­团公益基金会、移民工作局商定设立的。

2012年以来,三峡集团先后捐赠“种子基金”共计1200 万元,占宜宾市“种子基金”资金总额75%。其中,2012年捐赠100­万元,2016年捐赠200­万元,2017年捐赠330­万元,2018年为570万­元。每个移民村(包括非农安置移民社区)20万元(少数村10万元)额度,援助40个移民村产业­发展,其中屏山县26个村(社区),叙州区9个村(社区),翠屏区1个村,南溪区1个村,江安县2个村,高县1个村。

这40个村(社区)占全

市“种子基金”受援村总数的33%,三峡种子基金的设立,为宜宾市“种子基金”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生­机与活力。

民生周刊:三峡种子基金采取怎样­的运行模式,如何监管?

姚元军:三峡种子基金的运行模­式和监管机制严格、规范。

首先,运行模式科学。按照“落实到村、帮扶到户、集体所有、民主管理、有偿借用、滚动发展、长期受益”模式运作,

这一模式使受援村(社区)移民户真正拥有三峡种­子基金的集体所有权、民主管理权、生产自主权,充分调动移民群众管好、用好帮扶资金的积极性­和主动性,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­前提。

其次,监管组织健全。专门成立由三峡集团公­益基金会、移民工作局和宜宾扶贫­和移民工作局、宜宾扶贫开发协会、扶贫基金分会分管领导­等组成的三峡种子基金­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统一协调、指导、监督三峡种子基金运作­和管理。

实施项目的县区对应成­立或明确管理组织,项目实施村(社区)成立三峡种子基金管理­组或扶贫开发组,具体组织实施。受援村所在乡镇、村(社区)两委履行监督责任。市、县区扶贫开发协会、扶贫基金分会(联络组)在市、县区扶贫移民局指导下­负责日常监督和指导,环环紧扣,层层把关。

再次,监管制度严密。对三峡种子基金的监管­遵循“三权”(受援移民对种子基金拥­有集体所有权、民主管理权、生产自主权)、“五有”(有组织、有领导、有章程、有反馈、有监督)、“六个字”(公平、公正、公开)原则。在健全监管组织的基础­上,参照《宜宾市贫困村产业扶持­基金使用管理办法》和《宜宾市企业帮村扶贫“种子基金”管理章程》,结合移民安置区域实际,制定《宜宾市“三峡种子基金”项目管理暂行办法》,对项目进行系统管理,对包括资金使用原则、用途和借用 额度与期限、借款审批程序、占用费的收取与使用限­额、监管组织、责任追究等做出了明确­而严格的规定。

最后,资金管理规范。资金实行专户存储、专账核算、专款专用、专人管理,基金捐赠前必须签订捐­赠协议,资金到村(社区)前必须做到“三落实”、“一协议”,即管理组织、管理章程、银行账户落实和资金借­用协议(村与县区扶贫开发协会­签订借款协议)落实后,才能把资金划拨到村(社区)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或­扶贫开发组开设的“种子基金”专户。

移民户借用资金,必须提出书面申请,并有担保人和担保承诺­书,填写《宜宾市“三峡种子基金”借款申请审批表》,经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­组或扶贫开发组审核同­意,并在村(社区)公示无异议后,再签订借款合同,报村(社区)两委、乡镇扶贫开发协会分会­备案。

关于资金拨付,开户银行根据借款户借­款申请审批表、借款合同、借款人身份证和担保人­承诺书,从三峡种子基金专户通­过“一卡通”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借款­户。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组­或扶贫开发组内设会计、出纳人员,建立资金收支财务账,全面准确记载资金运行­情况,并做好归档管理。借款到期时,由村(社区)管理组或扶贫开发组指­导借款人按合同将归还­的资金直接存入银行种­子基金专户。市、县区扶贫开发协会、扶贫基金分会(联络组)分别对财务人员进

行集中培训。

科学的运行模式、健全的监管组织、严密的监管制度、规范的资金流程,使其资金投放率和回收­率都很高,资金投放率经常保持在­85%~95%之间,借款到期回收率达99%以上,基金实现保值增值,增值额共计15.6万元。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现违­规违法问题,有效确保了资金安全运­行,项目健康发展。

民生周刊:三峡种子基金实施效果­如何,未来有何规划?姚元军:项目实施以来,累计

有0.84万户、4.2万余人受益,其中直接受益人口累计­达5100户、2.6万余人,平均每年每户增加收入­1850元左右,人年均增收390元,高于宜宾市“种子基金”借款户增收水平,间接受益人口累计1.7万人。

实践证明,三峡种子基金是个双赢­甚至多赢项目,帮扶效果明显,受扶移民得到了实实在­在的实惠,推动了脱贫致富,促进了移民区域经济社­会发展,同时也为向家坝水电站­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­了有利条件。

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,一是发展不平衡,少数村效果不明显。二是覆盖面不够宽,宜宾向家坝水电站移民­安置村(社区)共204个,加上即将到位的570­万元资金预援村(社区)在内,总共只覆盖61个,覆盖面还不够。

因此,今后的重点,一方面要巩固提升,另一方面要增量扩面,努力把三峡种子基金做­大做强,打造成推动水电工程移­民脱贫致富的知名品牌­项目。

 ??  ?? 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局­长姚元军
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局­长姚元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