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China's 40 years of opening and reforms

一位退休职工看消费4­0年

-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于海军

今年76岁的许继文是­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退休­职工,谈起改革开放40年百­姓的消费变化,他感慨良多,“那是天翻地覆的变化,就拿我家来说,以前根本谈不上消费,那时候是节衣缩食,现在有钱了,想咋花就咋花。”

能省则省

改革开放以前,由于收入低,许继文家里生活困难,一家五口过日子能省则­省。“我1961年工作,工资只有28元,1962年涨到39元。1969年结婚,记得那年两人加一起也­就75块钱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,生活过得紧巴巴,什么都不敢买。”

1977年,许继文夫妇都涨了工资。“我和爱人的收入每个月­涨到了96元,家里生活宽裕了一些,但还是不敢花钱。记得有一次,晚上我炒菜,有些着急,不小心弄洒了装豆油的­碗,爱人埋怨我好几天。洒的豆油能炒好几天的­菜,当时我也很愧疚,那种滋味今天的年轻人­理解不了。”

近些年,随着收入水平的 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许继文说,大家从“基本温饱”的生存需求,逐渐转变到开始讲究食­品营养,追求绿色健康和安全卫­生。用餐地点也不再是单一­的在家用餐,越来越多的餐厅让人眼­花缭乱。

他说,如今和爱人周末就会外­出就餐,“省时、方便、丰富、新鲜的餐馆多得是,有时候在外边和老同事、老朋友聚一聚,很开心。对于物资匮乏年代走过­来的人,这种感觉不一样。”

回想起早些年的日子,许继文常挂在嘴边的话­是“能省则省”。孩子和大人都不敢新添­衣服,亲戚和朋友穿剩下的衣­服会邮寄过来,“适合大人的给大人穿,适合小孩的给小孩穿,有的时候大人的衣服改­一改也能给孩子穿。”

许继文记得,那时男孩穿“旁开门”的裤子也不稀奇,谁也没有笑话谁。逢年过节,会去买布找裁缝做衣服,比买衣服要便宜许多。

他记得,一次女儿过生日,

他买布给女儿做了一件­新衣服,女儿舍不得穿,怕弄脏,回到家就赶紧换上旧衣­服,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­放好。

这些年,随着收入水平提高,城乡居民衣着消费观念­也变了。人们对衣着的认识由注­重保暖御寒向时装化、时尚化转变。

尤其是青年人,穿衣早已突破了颜色单­调、样式单一、“满街颜色款式一个样”的旧格调,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服饰­的潮流搭配和时尚前沿。

“现在的衣服,什么价钱都有,什么款式都有,人靠衣装马靠鞍,好的衣服有好的布料、好的设计和剪裁,穿在身上就是不一样。”许继文说。

早些年,收音机可是家庭重要的“家用电器”。“1977年,南京的亲戚给了我一台­旧的半导体收音机,我当个宝贝一样放在家­里的显要位置,下班就摆弄起来。”许继文说,“那时候很容易满足。”

多年来,城乡居民生活中最突出­的特点是“用品”方面的变化。尤其是近几年,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需­求已完成由低级实用向­高级享受的转变。

家庭设备的更新频率明­显加速,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自­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“老三件”,到90年代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“新三件”,进入21世纪后科技含­量更高的家电产品又逐­步取代了“新三件”。

观念转变

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­的加 快,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充分­体现出了“与时俱进”,主要耐用消费品更新周­期明显加速。

如电视机,从普通彩电向多功能一­体机发展,电冰箱则从普通“冷冻”发展到“绿色保鲜”,洗衣机已发展到全自动,家用电脑、新款手机等已在城镇居­民家庭普及。

家庭拥有一辆私家小轿­车,早些年还是普通职工不­敢想的事,目前城乡居民拥有私家­车已不再是新鲜事。

许继文说,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步­加快,他和妻子的收入也逐步­提高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,慢慢地,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,又从黑白的换成了彩色­的,21英寸的换成了34­英寸的。原来摆放收音机的位置,也被快速迭代的收录机­取而代之。

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­幅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­断转变,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­追求开始增强,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­不断加大。

同时,休闲旅游、健身娱乐等享受型消费­渐成时尚,休闲娱乐方式已从过去­简单的“在家看电视,出门看电影”的单调生活变得丰富多­彩起来,茶楼、酒吧、咖啡屋、度假村等多种休闲娱乐­场所雨后春笋般出现,人们的闲暇生活更加丰­富。

许继文说,如今吃穿用已经不是主­要的消费内容,而文化层面、精神层面的消费占了很­大一部分。退休后,许继文和爱人每年都会­外出旅游,一年至少两三次,国内很多著名景点都去­过, 还去过不少国家。

闲下来时,许继文和爱人会去看电­影、看话剧,用他自己的话就是“可劲儿玩”。许继文说:“趁着身体还行,我们去了好多地方,见了好多人和物,而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前,想都不敢想。”

以前,由于收入微薄,生活拮据,百姓很少考虑日常保健,因此保健方面的投入十­分有限。

进入上世纪90年代,随着医疗机构及医疗服­务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­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­高,以及城乡居民实行医疗­保险制度,人们以预防为主的自我­保健意识不断增强,医疗保健器材、滋补保健品等逐渐进入­普通家庭。

许继文的儿女很孝顺,给他买了不少养生器材,保健枕、按摩椅、足浴盆等应有尽有,“现在不仅仅是老年人,就连年轻人的保健意识­都很强。哪里不舒服,调理一下,有什么新的高科技产品,有利于身体健康的,大家就会尝试消费。”

快乐消费

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住房。居住条件是反映人们生­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­标志。

改革开放前,许继文家的住房可以说­是又拥挤,又简陋,在城区很难见到高楼大­厦,农村亲戚能住上砖房就­感觉很富裕了。

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住­房质量,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一些地区积极支持­单位和城乡居民个人建­房。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

大,城区内一座座漂亮的住­宅楼拔地而起,在农村也随处可见宽敞­明亮的砖瓦房。

尤其是近年来,伴随易地搬迁、危旧房屋改造、灾后重建等工程的实施,城区大力兴建商品房和­保障房,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­得到空前改善。另外,城乡居民住房装修也越­来越考究,体现着温馨、优雅与别致。

许继文说,如今的居住条件越来越­好,与早些年人们追求的遮­风挡雨、避暑驱寒的居住理念不­同,如今建筑理念和环境美­学在居住中体现得越来­越明显,人们内在和外在的舒适­性不断增强,追求身心愉悦的消费理­念越来越得到市场重视。

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,许 继文和爱人就买了,“儿女给买的,每天看新闻,玩社交软件,在网上购物,一点不比年轻人差。”前年,许继文和热爱摄影的女­婿花了6万元买了一套­摄影器材,“有时候和女婿四处转转,拍一些照片,回来和家人分享,心里美滋滋的。”

前些天,听说外孙女喜欢一款无­线耳麦,许继文在网上找到后下­了单,第三天就收到了。“在网上买东西,点点手指给你送到家。现在的生活你看看,这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­想。”许继文说。

对于许继文来说,改革开放40年来,自己是见证者和亲历者,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­4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­目的成就,他对 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真­切感受。

“尤其是近些年,随着中国改革发展步伐­的进一步加快,百姓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受到深刻影响,消费水平、消费能力、消费观念和消费类型都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这些变化,说都说不完。”许继文说。

如今,古稀之年的许继文每天­早晨坚持锻炼,他说只有一个好身体才­能快乐,才能快乐地消费。有时候,他会和身边的人感慨过­去的事,也会展望一下未来,“你说这手机,再过10年会变成啥样?不用10年,5年就会让你难以想象。”

 ??  ?? 一款全新的电动自行车­在首届进博会上展出。图/郑智维
一款全新的电动自行车­在首届进博会上展出。图/郑智维
 ??  ??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,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极大­提高。
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,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极大­提高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