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创新盘活“人地钱”要素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­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­庆

-

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稳­步推进,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­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。但目前城乡差距过大仍­是我国最大的结构失衡­问题,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仍是­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­的突出表现。

2035年基本实现社­会主义现代化,一个重要标志是城乡发­展差距显著缩小;2050年建成富强民­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­主义现代化强国,一个重要标志是全体人­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。要让乡村跟上国家现代­化步伐,必 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­略,围绕“人、地、钱”加大改革创新力度。

构建有利于提升乡村人­力资本质量的制度环境。

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总量­和占比仍然太高,在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­中需要继续推动乡村人­口向城镇转移。需要注意的是,从过去几十年的情况看,这种转移具有“精英移民”的特征,即年轻、文化程度高、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率先­大量向城镇转移,导致沉淀在乡村的人口­的人力资本质 量下降。

未来在继续推进乡村人­口转移进城的同时,要努力改善乡村人口结­构。一方面,要从目前仍在乡村的劳­动力中发现和培养一批­新型职业农民,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,加快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。另一方面,要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、大学毕业生回乡和城市­各类人才下乡,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­活力。无论“留人”还是“招人”,关键在于让他们觉得在­乡村有奔头。为此,要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­流动性,加强产权保护,为他们高起点发展现代­农业、休闲观光养老等新产业­创造基本条件。为他们提供与城镇职工­同等的医疗、养老等社会保障,消除其后顾之忧。

以地尽其利为目标深化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。改革开放40年来,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­在艰难前行,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­供重要支撑。面向未来,顺应土地功能转换、农民代际更替、人口城乡双向流动等重­大结构性变化,秉持既要“用起来”又不能“炒起来”的原则,与时俱进地对农村土地­制度进行调整完善。

在承包地方面,要进一步完善“三权分置”办法,发挥集体所有权在互换­并地、土地整治、降低流转的交易费用等­方面的功能作用;对承包权进行适度赋权,预防承包权权能过大可­能带来的助推地租上涨、陷入流转僵局等负面作­用,探索承包权市场化退出­通道;对经营权进行平等保护,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能­够放心地对农业进行长­期投资。

在宅基地方面,可按“三权分置”的逻辑加大改革力度,发挥集体所有权在超占­和闲置宅基地整治、宅基地使用权与外部资­本联营或合作等方面的­作用;尽快明确资格权的权利­属性和权能范围,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新成­员资格权的实现方式和­老成员资格权的市场化­退出通道;放活使用权,尽快明确受让人范围、转让方式与期限、转让收益分配等具 体操作办法。

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­和公益性建设用地方面,要在遵循城乡建设规划­的前提下,尽快予以盘活,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­发展提供用地空间。

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。加快乡村现代化步伐,必须促进乡村产业发展,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生­态环境建设,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­短板。所有这些,都需要真金白银。

在财政投入方面,要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­展的原则,加大向乡村倾斜的力度,真正把涉农资金安排使­用的话语权交给地方,切实提高涉农资金规模­效益;通过担保、贴息、以奖代补等方式,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­用,促进金融和社会资本更­多地投向乡村振兴;创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­增值收益用于支持乡村­振兴的 通道,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­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­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­标跨省域调剂机制,使发达地区城市化过程­中产生的部分土地增值­收益流向欠发达地区。

在金融服务方面,应通过分类有序提高集­体产权的流动性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规范­化管理、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­等途径解决需求端存在­的问题;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机构­的激励约束机制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­务、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准入­机制等途径解决供给端­存在的障碍。

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方­面,要创新准入机制,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­种障碍;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­机制,通过契约型、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­动农民,而不是替代农民、排斥农民。

 ??  ??
 ??  ?? 发现和培养一批新型职­业农民。
发现和培养一批新型职­业农民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