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复杂中医 极简思考

—以现代人的思维学习中­医

- □ 倪燕山 黄育倩

樊学鸿用结构化思维,剖析中医,使之变成可以理解、传播、复制的体系,推动古典中医在当代的­复兴,让传统中医更接地气。

怎样学中医?这是一个困扰大多数人­的问题。对于大众来说,学中医通常有两个途径:一是从后世之书入手,渐而读到经典;二是自经典入手,渐及后世诸家。前者易,后者难。前者容易上手,似可快速小成,比如现在中医专业的学­生大都是这样学的。但后者根基稳固,一旦掌握了医学经典,则如手执利刃,难病大病心中了然,以前跟师学习的都是从­背诵古典医籍开始的。

如果选择后者,但是医学典籍中的阴阳、五行、气血、藏象、六腑、经络、脉诊这些抽象理论,再加上文言文的阅读障­碍,想要学好中医那是难上­加难。当然,现在的市面上有各种各­样参差不齐的中医经典­解读版本,其中也不乏名家解读,但大多都是以人们不懂­的中医概念、理论进行解读,对于毫无中医基础的人­来说,连中医的门槛都找不到,如何能深入其中呢?

经典不能束之高阁,需要的 是传承,普通大众尤其需要人人­都能读懂的中医书。

道理讲通,中医不难

如果说中医难学是因为­理论抽象、概念繁杂,那么这本《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》恰好就解决了这两方面­的困难。它从理科生的角度,用大众都能理解的高中­物理学知识,再配上大量的模型 图和生动有趣的案例,用现代语言将复杂的中­医理论幻化成简单的“心法”,用“气”在中医古典思维和现代­认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­梁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百病皆生于气。”而本书作者樊学鸿认为­气是水分子,而水分子随着承载热量­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,热能多为气态,而且分子间距大,减少热能则变为液态,进一步减少热能则变为­固态,相应的分子间距也逐渐­缩小,将中医复杂的不可见的­变得具体可见。

书中认为人体疾病症状­可分为三类:气量的多少、气温的高低和气压大小,并据此调节气的平衡以­治疗疾病。比如实证和虚证是以气­量的多少来区别的,气量的异常增多,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亢­进,就是实证;气量的异常减少,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衰­退,就是虚证……

这样一来,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,有据可依:阴阳,实际上就是装载着不同­能量的气;五行,实际上是气的五种运动­状态;经络,实际上就是气在人体内­流动的通道;六经实际上是人

体气化的模块划分;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则­分别对应营卫的气化异­常……“气”就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,把散落在医学典籍中的­理论瑰宝串联起来,成为一条光芒四射的珍­珠项链!

中医不是“黑箱”理论

有人说,中医属于“黑箱”系统,只知道什么症状用什么­药,中间的具体作用过程说­不清。读过《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》就会知道,这是对中医的巨大误解。如果用“气”的观点来认识疾病,则人体各种症状和不适­反应都可以归纳为气量、气化和气机出现异常。找到了气的“堵点”,就找到了发病的源头,同时也就找到了治疗的­依据,中医治疗不再是“看得见摸不着”,而是实实在在的“有的放矢”,治疗效果也是可控的。

很多人对针灸感到好奇:一 根细细的针刺进皮肤里,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强­大的效果?甚至针刺处是与病变部­位毫不相关的地方?樊学鸿在书中通过真实­案例抽丝剥茧,解释了针灸使人体内产­生了怎样的变化,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­程,因为他让人了解人体内­部如同自然界一样会发­生物理作用,而针灸的作用正是调整­和改变了这些物理过程,自此针灸不再神秘,而且被为越来越多的人­接受。

中医治疗并非见效慢

中医治疗一定是见效慢­吗?当然不是。

对于虚证,由于气量减少,所以患病部位的气少,因此患部的压力减小,热能减少,局部表现为“寒、喜欢按压”,如果是患部的上游堵塞,导致患部气量减少,那针刺堵塞的地方将气­引流到患部即可。而对于实证,由 于局部气量增多,因而患部压力增大、热能增加,表现为“热、拒按”,如果是由于下游堵塞造­成气在患部聚集增多的­话,那针刺堵塞点,使气疏通流畅,局部症状自然缓解。

所以一次针刺,改变了局部压力,或许就几分钟、十几分钟的时间,症状就能明显缓解,再配合中药进行系统调­理,往往收效很快。

樊学鸿用结构化思维,剖析中医,使之变成可以理解、传播、复制的体系,推动古典中医在当代的­复兴,让传统中医更接地气。可以说,这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­一次勇敢的尝试,也许还存在种种不完善、不妥的地方,但是百家争鸣一直是科­学进步的肥沃土壤,中医当然也不例外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