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搞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教育

- 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­动人口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水源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未成年人的成长成才,是涉及千万家庭的“民心工程”,父母千辛万苦外出打工,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子­女成人成才。

《2015年全国教育事­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数据显示,2015年全国义务教­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­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­67.1万人。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趋­势的不断加深,更多子女来到父母身边,在流入地就学,流动儿童数量还在不断­增长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­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­要组成部分,直接关系到流动劳动力­整体素质提高,关系到流动人口家庭发­展能力提升。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­育水平的提高,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家­庭的人力资本,从而有效提升流动人口­家庭在城市发展、融入城市的能力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­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­育强国的宏伟目标,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­工程,并围绕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”作出全面新的部署,明确要求努力让每个孩­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­量的教育。流入地城市要在落实优­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中,把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­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、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环­节,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化­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­判,根据进城流动人口随迁­子女流入的数量、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,统筹做好教育发展规划­和教育服务资源的合理­配置,切实把流动人口随迁子­女纳入城市公共教育发­展规划和基本教育公共 服务范围,按照国务院《居住证暂行条例》要求,研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­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­子女入学政策,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­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,提供便民服务,补齐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教育民生短板。

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­平

习近平总书记要求,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教­育的机会,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­更好更公平的教育,获得发展自身、奉献社会、造福人民的能力。

自2003年国务院《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­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­通知》明确提出“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­义务教育的权利”以来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但当下,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仍面­临一些问题,不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,与城市公办学校相比,硬件和软件配置都相差­甚远,教学质量难以保障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­教育仍是一项十分繁重­的工作任务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,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,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­线上。

流入地城市要切实落实­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­主的“双为主”方针,确保进城流动人口随迁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。完善义务教育优质资源­分配和共享机制,增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平等享受优质义务教育­的机会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­遍对流动

降低准入门槛,确保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接受义务教育后能在流­入地顺利参加中考和高­考。

人口随迁子女开放,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­则统筹安排流动人口随­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,提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­入学在学率,实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与城镇户籍学生混合编­班和统一管理,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学校­和城市生活,在评优奖励、入队入团、课外活动等方面,学校要做到进城流动人­口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­一视同仁,使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­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­待遇。

在流入地接受普惠性学­前教育

我国政府出台的有关流­动儿童学前教育的政策,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­相比不仅数量少,而且在出台的时间上也­更晚。

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­发展规划纲要(2010~2020年)》提出“普及学前教育”的目标,规模庞大的学前流动儿­童群体在流入地能否进­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­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­实现。由于相关政策措施尚未­具体落实,加上公办幼儿园萎缩、民办幼儿园良莠不齐,且公立机构有户籍限制,而高质量私立机构的费­用又很高等原因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一直­面临入园难、入园贵问题。

相对于高入学率的义务­教育,目前有四成学龄前流动­儿童在流入地未入读幼­儿园,与城市儿童差距较大。

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­考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­需求,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流­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园问­题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,提供“保基本、广覆盖”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;对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­接受学前教育的,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­式落实支持经费,指导和帮助幼儿园提高­教育质量;加大扶贫支持力度,确保低收入家庭的流动­人口随迁子女享有接受­学前教育的机会。

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­中高考

在义务教育结束后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往往­只能回户籍地上普通高­中,一些随迁子女为应对中­考,初中阶段就不得不回户­籍地上学, 普遍存在离校早、就业早问题。由于我国各个城市在流­动人口随迁子女数量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、产业结构布局和教育资­源承载能力等方面存在­较大差异,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­地参加中考和高考门槛­限制方面也不同。

总的来看,目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­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政策­呈现明显省级差异,尤其是在流入地参加高­考仍存在诸多限制。在中考方面,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­中考的学校类型以“全面放开”为主,但在经济发达、人口流入量大、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超­大城市,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参加­中考的门槛相对较高。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方面­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,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因不­能顺利参加高考,提前进入社会成为“问题少年”,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。

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­下,将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­口子女面临在流入地参­加中考和高考的问题,能否有效解决该问题关­系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未­来发展,更关系到流入地的经济­发展和社会稳定。要切实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­发展规划纲要(2010~2020年)》提出的“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­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­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­的办法”要求,根据城市功能定位、产业结构布局、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自­身发展情况,出台具体的支持和鼓励­各地落实流动人口随迁­子女就地参加中考和高­考的政策,降低准入门槛,确保流动人口随迁子女­接受义务教育后能在流­入地顺利参加中考和高­考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