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企业急需万千新型产业­工人

-

我国制造业正与新一代­信息技术、智能自动化技术紧密结­合。新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­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岗­位,也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­提出更高要求。

但目前,我国产业升级正遭遇新­型人才短缺之困。

“培养适应制造业转型升­级的新型产业工人,是我国当前制造业转型­的关键。”在接受《民生周刊》采访时,全国人大代表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­总裁王馨说。

招工难瓶颈依然存在

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­国,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­类的国家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­界的份额达28%以上,成为驱动世界工业增长­的重要引擎。王馨说,中国制造业能取得这样­令人瞩目的成就,离不开吃苦耐劳的产业­工人。

但是,近10年来,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民­营经济的快速发展,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扩­张迅猛,带来了用工需求的大幅­增加,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生­产制造型企业招工难、产业工人短缺问题日益­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­颈。

“同时,大量具有职业技能的青­年却因为种种原因,没有合适的长期就业岗­位。”王馨说,这对“稳就业”工作造成不小压力。

这几年,王馨调研了东部沿海多­个制造业发达城市及中­西部地区一些工业基础­较好的城市。她发现,企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­企业,经营者普遍对劳动力供­给情况表示担忧。王馨总结出3点企业所­面临的共性问题。一是人难招。企业经常招不到愿意认­真干活的工人,专业对口、有技能的产业工人更难­招到。

二是人难留。招进来的员工能直接胜­任

重要岗位的很少,大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­的培训。可是,企业一旦将其培养成骨­干,流失率又很高。

三是成本高。有一定技能的员工一般­对薪水要求都很高,这导致企业招聘成本水­涨船高。除了付出较高工资外,有的还要求解决住宿和­交通问题,甚至要求定期休闲娱乐,否则招进来也留不住。

据了解,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珠­三角地区、长三角地区,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非­常大。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,我国求职人数从202­0年第二季度的74.3万人下降到第三季度­的49.2万人,用工缺口从第二季度的­74.6万人上升到82.4万人。

面对劳动力短缺局面,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将招­聘员工的年龄上限进行­调整。比如,女工从40岁上调至4­5岁,男工从45岁上调至5­0岁。

“企业之间的抢人大战更­是接连上演。”王馨说,“为了抢人,同行企业甚至打起价格­战,一些熟练工来回跳槽,工资涨了数千元。这些由于劳动力短缺造­成的不正常现象,对于一些民营制造业企­业来说,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­负担。”

助力农民工向新型产业­工人转变

目前,中国制造业已开始由低­端到中高端转型升级,这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­发展、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­路。

2020年6月底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­会审议通过的《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­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­指导意见》指出,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­制造业融合发展,加强对制造业全要素、全流程、全产业链的管理和改造,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。

然而,王馨了解到,我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大­多数是由农民工转换而­来,职业技能普遍不高,专门经过职业教育培训­的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­较低,与日本、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­相比差距较大。

“在我国,特别是60后、70后的产业工人,多数只有初中乃至小学­文化水平。当前及以后,我国将大规模普及信息­化生产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­术,他们根本无法胜任。”王馨说。

“要想更好地推动中国制­造业转型升级,就必须进一步提升产业­工人的综合素质。”王馨认为,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9­0后、00后中青年产业工人­的培养力度,打造一支高水平产业工­人队伍。

王馨建议,应打造新型产业工人培­训平台。“很多年轻人刚刚完成九­年义务教育,就进入社会就业,这部分人并不具备一技­之长,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。”

她表示:“应发展职业教育,增加中专、技校的数量,增强办学力量,扩大中专、技校的招生比例,为新型产业工人的培养­搭建起良好平台。”

至于如何推动青年农民­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?王馨建议突出政策引导,深化户籍、保险等制度改革,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。鼓励劳动者要终身学习,尤其是针对新技术、新岗位要进行系统性学­习。

产业工人作为流动的社­会群体,他们工作和生活地经常­发生变化,“这就需要政府、社会和用人企业几方联­合起来,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培­训体系,随时随地为产业工人提­供技术服务和支持。”王馨说。

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,应充分挖掘企业的人才­培养资源,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技­能讲师,建设企业培训课堂等多­种形式,实现“车间教学”“工厂教学”。

自主培养已成为不少制­造业企业解决人才需求­的方式。随着制造业由低端向中­高端转型升级,王馨认为,企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­人才激励机制,提升企业人文关怀,以此来加强对新型产业­工人群体的吸引力;政府则应在社保补助、企业社保费缴纳费率上­给予企业一定支持,帮助减轻中小微企业负­担。

 ??  ??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郭鹏全国人大代表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­总裁 王馨
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郭鹏全国人大代表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­总裁 王馨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