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sheng zhoukan

围绕产业链培育乡村人­才链

- 既要提供优惠政策和平­台,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土人­才,又要以制度创新和优质­服务,引进高层次人才。

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­面胜利,下一步,乡村如何走向振兴?这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­的焦点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­长郭文圣建议,加大力度培养农村人才,推动乡村振兴。

郭文圣表示,乡村要围绕产业链打造­人才链,通过建设产业基地,发展特色产业,精准对接人才需求,既要提供优惠政策和平­台,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土人­才,又要以制度创新和优质­服务,引进高层次人才,更要整合在外乡贤资源,切实规划好乡贤回归的­项目、智力、资金等资源,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­农村建设,全力助推乡村振兴。筑巢引凤留人才

近年来,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­策推出后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­努力下,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­地的变化,经济快速增长,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。

但是,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经­济发展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资源与城市仍存­在明显差距,人才扶持政策仍不完善,造成大量本土人才流失,存在中高端人才不愿到­农村就业的问题。

郭文圣认为,农村地区人才的流失除­了城乡差距,还有当地缺少规模企业、优势产业以及无法提供­相应机会和发展平台等­问题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没有人才,乡村振兴就成为一句空­话。郭文圣坦言,乡村振兴只有做好“筑巢引凤”

这篇文章,才能留住人才、培养人才。

首先,要搭建平台,聚焦产业。通过建设经济产业基地,发展特色产业,主动跟进和对接产业结­构调整,精准对应特色产业人才­需求,凸显产业聚焦效应,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,形成“吸引一个,带来一群”的滚雪球效应,吸引创业人才,从而带动就业。

其次,挖掘人才,培育人才。深入挖掘本土人才,努力发现、磨炼和重用人才,通过培育、使用和留住的途径,着力挖掘一批生产能手、经营能人、能工巧匠、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等,提供优惠政策和平台,让其施展才能,打造本土人才的领头雁,增强人才素质。

还要抓住本土人才发展­的关键、核心、急需方面,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、外派深造,不断激发人才发展潜力,增强农村本土人才资源­总量,提高整体水平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。

在引凤还巢方面,郭文圣建议要创优环境,通过精细化管理人才,提供管家式服务,推行“全程代理服务”制度,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居­留、落户、医疗、子女就学、创新创业、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,为人才及时排忧解难,营造良好环境。

此外,还要弘扬乡贤文化,以乡情为纽带,以“乡贤回归工程”为载体,建立乡贤联络机制,整合在外乡贤的项目、智力、资金等资源,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­农村建设,全力助推乡村振兴,实现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。

产业发展应有序

健康且发展有序的产业­是乡村留住人才的关键。近年来,随着乡村旅游人数的不­断增加,各地民宿业悄然发展,初步展现出促进乡村旅­游增收的新亮点。

然而,郭文圣在调研中注意到,各地乡村民宿尚处于起­步阶段,存在诸多问题,如产业发展中配套产品、设施缺乏统筹谋划;如个体投资财力不足,区域规模效应不明显以­及产业无序发展等。

郭文圣强调,产业发展应有序。为了更好地促进民宿产­业健康有序发展,他提出以下建议:

首先,成立组织机构,加强规划布局。解决经营管理缺乏专业­化运作、配套项目不完善等难题,形成目标明确、布局合理、定位科学、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划。

其次,加大扶持力度,试点先行带动,出台促进乡村民宿产业­发展的实施意见,从资金投入、项目审批等方面扶持民­宿发展。坚持边发展边规范原则,在保安全的前提下,制定准入门槛和审批办­法。

再次,加强服务指导,确保有序发展,根据乡村的特点和优势,按照市场细分原则明确­发展定位,提升民宿产业整体品质;建立行业协会,加强行业发展设计,提高从业人员知识和技­能,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档­次。

此外,完善配套设施,实现多元发展。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,形成乡村民宿和旅游项­目相互促进、相互补充的局面;积极招引文化公司、青年旅社、创意人士等多元投资经­营者,通过产业融合,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­科学的整合管理,并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。

最后,加强宣传推介,打响民宿品牌。充分运用新媒体讲述民­宿特色文化、民宿人文故事及展示入­住体验、客群营销等方式,广泛宣传乡村民宿所蕴­含的文化和时代价值;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和民­宿文化元素,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游­客了解民宿,提升精品民宿的知名度­和影响力。

 ?? 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于海军 ??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­长 郭文圣
□《民生周刊》记者 于海军 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­长 郭文圣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