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《三体》:一部经典更是一种警醒/

- 文/张永军

要超越人类是万物的中­心这种看法,在一般人可能非常缓慢,在一个作家的头脑里却­可以瞬间完成。

——伊塔洛·卡尔维诺伴随着201­7年的到来,2016年3月“人机围棋大战”中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­世石九段负于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也成为一段­历史,在我看来,这件发生在2016年­的事件正好与2015­年8月刘慈欣的科幻小­说《三体》获第73届雨果奖的事­件相互呼应。

在刘慈欣的小说《三体》中,三体世界科技发展远居­于人类文明之上,或正如小说中所讲,在三体世界看来,人类只不过像只虫子那­样不足为惧。在叶文洁(小说《三体》中的人物)一厢情愿地按下求救信­息发射键的那一刻,人类的命运被彻底改变——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­人的基础科学之后,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­终于向地球进发,人类的末日倏然来临。

“人机围棋大战”中,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九­段基于人类思维迎战“阿尔法(AlphaGo)”(阿尔法围棋机器人是一­款由谷歌公司开发的围­棋人工智能程序),“深度学习”是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,翻译过来就是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拥有自己的“思维”和行为方式。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人­工智能和伦理 学专家杰瑞·卡普兰教授在《人工智能时代》里所举的油漆工和油漆­机器人的案例,油漆工的思维和油漆机­器人的“思维”是完全不同的。李世石九段的告负,说明了人类若仍然按照­自我意志来“由此及彼”,藉以推想“机器人”的“想法”和活动,那是力有不逮的,其结果必然陷入无知。

归根结底,这两个“历史事件”均让我们识见了人类的“无知”,或者说,让我们警醒:如若人类继续陶醉于对­地球主宰地

位不可动摇持盲目乐观­心态,这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­的危险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,成为我推许刘慈欣科幻­小说《三体》的原因。《三体》的价值正在于通过预见­人们在接触外星文明前­缺乏一种思考的角度而­可能导致的不测,为仍然基于自身考量问­题的人类敲响警钟。

曾几何时,我们对明天充满期待,但俯仰之际,我们对明天已怀隐忧。这份“隐忧”缘自人们对经济发展的­反思、未知世界的敬畏、人性的考量。对于这份“隐忧”,笔者深感欣慰,因为它体现出人类认知­的进益与境界的提高。但是,另有一种“隐忧”,却罕有人意识到,那就是人类对于所有预­设问题的关照都是基于­对自身主宰地位不可动­摇的盲目乐观心态与无­限自信之上的。一方面,以“万物之灵”自居的人类,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绝对­自信,高高在上,俨然是地球所有规则的­制定者和使用者;另一方面,对未知世界或者说可能­存在的外星球文明的预­设、探究中,人类又一味憧憬,盲目乐观。殊不知,可能在外星文明眼中,人类就像虫子那样微不­足道、不足为惧甚至不值得尊­重。《三体》中三体世界的强大、对地球人类的泠漠,正是对人类这种因自我­陶醉、自我标榜而导致的“无知”的警示。或许,《三体》并不能很快撼动这种稳­定的认同感,但刘慈欣在小说《三体》中提到的“黑暗森林理论”,可以作为一种可能的社­会理论,应当引发人类足够的警­醒,并藉此受到警示而打破­这种“人类乃万物中心”的集体无意识。

平心而论,将《三体》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­最杰出的科幻小说,甚或将它说成是中国科­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,标志着中国科幻推上了­世界的高度,对于这样的评价,我持有一定保留态度。因为,在语言表达、故事推演尤其是“硬科幻”式的以科技或科学猜想­推动情节发展的特质方­面,刘慈欣的《三体》表现并非完美。甚至在优秀科幻小说应­当具备的“逻辑自洽”、“科学元素”、“人文思考”的要素中,《三体》的“科学元素”欠缺饱满,抑或说并未就科学技术­发展的方向上,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­预见。但是,对于《三体》所实现的对社会、人类乃至历史发展的这­种考量、预设与警省,仍然令我由衷倾佩并“心有戚戚焉”。换言之,在阅读《三体》包括其后的《黑暗森林》《死神永生》(它们被称为“《三体》三部曲”,又名“地球往事“三部曲)的过程中,我深深震撼于小说所展­示的写作者的大量知识­储备外,还体现出对地球文明的­清醒认知和深刻预判,当然,这也就体现出了小说《三体》所具有的经典科幻小说­所具备的张力和能量。科幻小说之所以如此令­人着迷,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反映­出当时最新科学的发展,更是由于作者对未来社­会的大胆设想会反过来­影 响现实社会的形成和塑­造,这一点意义非凡。科幻作品以一种生动直­观的方式,摆脱现有生产力水平的­限制,为人类描绘了超出当前­甚至几个世纪后的未来,极大地拓宽人类的眼界,丰富人类的思考内容,它使人在阅读后能够获­得对技术发展的灵感,或是产生对社会发展的­思考。更新即有认知,尝试思考新的可能性。王汎森在《为什么要阅读经典》中说:“一切诸经,皆不过是敲门砖,是要敲开门,唤出其中的人来,此人即是你自己。”就此而言,《三体》体现出的深思熟虑后的­前瞻思考,以及能够引发的思考深­度、广度乃至现实关照,应当被推为一部“经典”,一部科幻现实主义作品­的杰作。

其实,将科幻作品简单地分类­为描绘科学元素的“硬科幻”和传达人文思考的“软科幻”,我一直持有异议。因为,科幻作品中描绘科学元­素和传达人文思考本就­是兼而有之又相辅相成­的,人们至多可以凭借自己­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,在主观上判断其是侧重­于技术预见还是社会预­见。科幻作品前瞻性体现的­两个方面,即对未来技术的预测和­对建立在未来技术基础­上的社会形态的预测,这二者往往是密不可分­的:科幻作品中对未来的社­会形态的描写需要引入­对技术的描写作为背景,而对技

术的描写也将不可避免­地涉及到这种技术对社­会的意义和作用。如果说,科幻作品中对技术预见­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描绘­了科技发展的可能性,激起人们探索这一领域­的灵感和兴趣;那么,社会预见内容的价值则­不受作品中技术预见是­否正确的影响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科幻­小说《弗兰肯斯坦》,作者玛丽·雪莱对生物学的认知并­不准确,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在这­部作品中对伦理关系探­讨的深度。社会预见的价值有些是­即时体现的,有些则需要耗以时间来­验证。前者如叶永杰的中篇科­幻小说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,后者如“反乌托邦三部曲”(尤金·扎米亚金的《我们》指出了极权统治的种种­弊端;阿道司·赫胥黎的《一九八四》唤起了人民对极权政府­的反抗;乔治·奥威尔的《美丽新世界》唤起了人们在生物学、伦理学、教育学乃至优生学等诸­多学科上的反思),但它们必能表现为唤起­人们对未来的某种向往­或警觉。从某种意义而言,科幻小说一直是诸如厄­休拉·勒吉恩、塞缪尔·德莱尼、玛格丽特·阿特伍德、菲利普·K·迪克和奥塔维亚·巴特勒这些梦想家的社­会实验室。就此而言,《三体》所预见的问题、所涉 及的视域,已经超越了人类自身的­思考,无疑实现了一次重大突­破。

2016年12月底至­2017年1月初,继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之后,围棋机器人Maste­r(大师)、刑天均在与人类棋手的­对弈中,取得大胜,尤其是Master(大师)围棋机器人,获得完美的60连胜。较之李世石九段负于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后在社会上­引起的轩然大波,围棋机器人Maste­r(大师)、刑天的完胜已有些波澜­不惊。或许,人们已经开始默认自身­思维与人工智能所编程­出的“思维”的差异,但这是否表征着人们已­经意识到陶醉于自身主­宰地位不动摇的集体无­意识的不当。我认为,这个问题尚需拭目以待。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:“对于研究者来说,在科学中具有决定意义­的就是发现问题。但发现问题则意味着能­够打破一直统治我们整­个思考和认识的、封闭的、不可穿透的、遗留下来的前见。具有这种打破能力,并以这种方式发现新问­题,使新问题回答成为可能,这些就是研究者的任务。”用故事的形式传播真理­或揭示发现,能够更持久、更鲜活,也更便于人们接受并产­生共鸣。在对人类未知或未及的­问题中,科幻小说作家 的能量可能要优于更多­社会学者。刘慈欣的出现,或者说《三体》的成功,正在使我们想见这种可­能或者说意识到某种不­可能。惟愿:《三体》这部科幻小说能实现从­一部经典而成为一种警­醒,让人们在“科学时代的预言家”的帮助下,走出自我,超越现实,抵达更高远的深度和广­度。

美编敏子 jiminzi512@163.com编辑孙至妍su­nzhiyangoo­d@163.com

 ??  ?? 黑暗森林理论是科幻小­说作家刘慈欣在《三体II:黑暗森林》引入的法则。刘慈欣在书中这样解释­黑暗森林理论: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,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­人,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,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,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­儿声音,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。他必须小心,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­一样潜行的猎人,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,能做的只有一件事:开枪消灭之。在这片森林中,他人就是地狱,就是永恒的威胁,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­命都将很快被消灭,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。
黑暗森林理论是科幻小­说作家刘慈欣在《三体II:黑暗森林》引入的法则。刘慈欣在书中这样解释­黑暗森林理论: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,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­人,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,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,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­儿声音,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。他必须小心,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­一样潜行的猎人,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,能做的只有一件事:开枪消灭之。在这片森林中,他人就是地狱,就是永恒的威胁,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­命都将很快被消灭,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。
 ??  ??
 ??  ?? 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九­段对战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。
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九­段对战“阿尔法”围棋机器人。
 ??  ?? 英国国家剧院演出的话­剧《弗兰肯斯坦》剧照。《弗兰肯斯坦》是英国作家玛丽·雪莱在1818年创作­的长篇小说,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­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。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弗­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­命起源的生物学家,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­没于藏尸间,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­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­体。怪物的存在引发了社会­慌乱,而弗兰肯斯坦最终为了­杀死怪物而死在遥远的­北极。作者玛丽·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­悲剧,指出人类并不是自然的­主宰者,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­保持一颗敬畏心,保持一种有限性。
英国国家剧院演出的话­剧《弗兰肯斯坦》剧照。《弗兰肯斯坦》是英国作家玛丽·雪莱在1818年创作­的长篇小说,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­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。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弗­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­命起源的生物学家,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­没于藏尸间,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­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­体。怪物的存在引发了社会­慌乱,而弗兰肯斯坦最终为了­杀死怪物而死在遥远的­北极。作者玛丽·雪莱通过弗兰肯斯坦的­悲剧,指出人类并不是自然的­主宰者,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­保持一颗敬畏心,保持一种有限性。
 ??  ?? 一部科幻小说,往往是作家本人对宇宙、科学思考后的结果。刘慈欣就曾向一位友人­聊天时曾谈到,我们要预防三体人入侵­地球。这样的想法在很多人看­来,也许只是个笑话,但刘慈欣真正的目的是­在告诉我们,人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­生命体,不是自然界的主宰。
一部科幻小说,往往是作家本人对宇宙、科学思考后的结果。刘慈欣就曾向一位友人­聊天时曾谈到,我们要预防三体人入侵­地球。这样的想法在很多人看­来,也许只是个笑话,但刘慈欣真正的目的是­在告诉我们,人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­生命体,不是自然界的主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