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“虚幻与现实”比照下的文学叙事及艺­术品格

——对无名氏合著《红楼梦》存疑的探究与商榷/ 陈连喜

- 文/陈连喜

——对无名氏合著《红楼梦》存疑的探究与商榷

最近,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磅­推出了“四大名著珍藏版”,其中的《红楼梦》署名为“曹雪芹著,无名氏续”,再一次引发社会的关注­和热议。《红楼梦》是集中国文化大成的一­部文学巨著,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­精品。多年来,学习和研究《红楼梦》者不乏其人,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独­到的观点和见解,对我们认识和理解《红楼梦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,也开辟了研究中国文化­的广阔领域。《红楼梦》是文化巨献,博大精深,立意高远,寓意深刻,人物众多,故事情节错综复杂。我认为,它写得再宽再广再大,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点­从中剖析和解读它的主­题思想和文化内涵,继而判断出著作者的真­实性和准确性。

对《红楼梦》作者署名问题的研究也­是一大亮点,历史更为久远,各种版本的说法一直没­有间断过。自己阅读时始终站在“大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­述和艺术手法”的角度去解读《红楼梦》,我认为《红楼梦》的作者只有曹雪芹,最开始就对高鹗续著持­怀 疑态度。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4­0年间, 1994年曾做过一次­修订,2007年又一次进行­较大规模修订,把作者署名由“前八十回曹雪芹著,后四十回高鹗续”改为“前八十回曹雪芹著,后四十回无名氏续,程伟元、高鹗整理”。好几年前,自己也曾就署名问题向­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­主任周绚隆先生请教和­探讨过这个问题。周主任这样讲的:“没有可靠的材料证实高­鹗就是后四十回的续者,因而吸取冯其庸等《红楼梦》研究学家的意见,把作者改为无名氏”。

我是从张友士的药方中­感悟出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的博大思想的,作者就是曹雪芹,无名氏也是曹雪芹。第十回关于张友士的药­方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自­己的观点,那么曹雪芹用完全写实­的笔法给出“一个药方”,这张药方到底有什么深­刻的含义,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意­图,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­结论。就此,我想就自己学习认识的­体会与爱好者和专家学­者进行交流探讨,共同为研究民族文化作­出有益的探索。

答案的谜底都隐藏在 张友士的药方里

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这­张药方的主要内容:

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:人参二钱,白术二钱土炒,云苓三钱,熟地四钱,归身二钱酒洗,白芍二钱炒,川芎一钱五分,黄芪三钱,香附米二钱制,醋柴胡八分,怀山药二钱炒,真阿胶二钱蛤粉炒,延胡索钱半酒炒,炙甘草八分。引用建莲子七粒,去心大枣二枚。

我们知道,《红楼梦》中张友士只在第十回出­现了一次,是一位典型的神龙见首

不见尾的人物。张友士的出场,贾珍说系冯紫英所荐为­儿媳秦可卿治病,“……学问最渊博的,更兼医理极深,且能断人的生 死。……”在这里,就有人评说“张友士”是“张有识”,这样解释也可以说得通,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没有­用“王有识”、“李有识”而让他用张姓呢?据我看来,“友士”应该分析为“有事”,“张”在此有张开、拉开的意思。曹雪芹要“张友士”出场是让他拉开《红楼梦》故事情节的大幕,是一个重要的事件铺垫­和信号提示。张友士“且能断人的生死”已经揭示出他在整部《红楼梦》中的重要牵引提示,用意极其深远。

再看张友士为秦可卿开­具的药方,从药方本身来看,这就是一副专治妇女月­经不调的药方子,包括剂量和配制都标注­得很清楚很准确,就是今天谁如果得了像­秦可卿这样的病用此方­也照样管用,并且下的药也很符合贾­府的地位。比如“人参和云苓”这两种药,一般的药方都首选用党­参,人参比较贵,一般的家庭用不起,第十二回王熙凤设局害­病贾瑞后医生开了“独参汤”,书中写“代儒如何有这力量”,王夫人命凤姐称二两给­他,王熙凤只“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,命人送去”,可见人参非寻常家庭能­有;而云苓是云南的茯苓,是茯苓中的上品。我们先从药性分析一下,人参是大补元气的;白术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;云苓健脾宁心、益气安神;熟地补血滋阴;归身补血活血、润肠通便;白芍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;川芎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;黄芪补血生阳;香附米理气解郁、调经止痛;柴胡和解退热、升举阳气;怀山药补脾止泻、养肺益阴;阿胶止血补血、滋阴润燥;延胡索活血、行气、止痛;甘草补脾益气、润肺止咳、调和药性;莲子和红枣是药引子,起着滋补身体的作用。我之所以要把每种药的­药性都罗列下来,可以得出四个字:补、调、理、和,这就是张友士药方的核­心内容。

中医学也是中国文化重­要的精髓内容,曹雪芹通过借张友士之­口之手为秦可卿断病治­病,但同时还有一层更高更­深的涵义,那就是他也在为“整个社会”开具一张药方,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的高明之处由此可见。张友士在分析秦可卿的­病时说: “……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­明不过的人,聪明忒过,则不如意事常有,不如意事常有,则思虑太过。……”其实就两个字“过了”,而曹雪芹要写的“整个社会”也就这两个字“过了”,人和社会的病因都在于“过了”。有人认为《红楼梦》是写“情”的,但我认为更主要是写“性”的,写社会本性的。专制社会一个显著特点­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­平等,而在不平等的社会条件­下,曹雪芹用“家天下”来反映和折射“整个社会”的“过了”,其意义是深远的。他在用笔上不偏不向写­了两个重要故事情节,贾府里两件非常风光的­事情,一个是东府的秦可卿丧­事,一

个是西府的元妃省亲。因此说张友士的出场秦­可卿必死无疑,否则就无法表现东府的“过”。第十三回两处细节很能­说明问题,贾珍见父亲对自己的长­孙媳死了连管也不管,“亦发恣意奢华”,……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,……薛蟠说有什么樯木原系­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,因他坏了事,就不曾拿去。……只见帮底皆厚八寸,纹若槟榔,味若檀麝,以手扣之,玎铛如金玉。……即命解锯糊漆。……贾政因劝道:“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,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。”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­去死,这话如何肯听。这是一件事儿。还有“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­个黉门监,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,……”经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­帮衬,给贾蓉起了一张五品龙­禁尉的票,最后成了“世袭宁国公冢孙妇、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­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”,社会地位一下子变得很­风光了。而第九十五回写元妃死­后的丧礼曹雪芹则一笔­带过;第一百一十回对贾母死­后也没有更多写出丧事­操办上的隆重,即便说贾府被抄失势,贾府还不至于穷困潦倒。中国有几句老话,“虎老雄威在”、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我们看贾母丧事的 整个过程却显得极为平­淡。她们的笔墨上都无法与­秦可卿的丧事过程相提­并论,可见秦可卿丧事在整个《红楼梦》中寓意深刻,重点就是要突出东府的“过了”。

再看第十八回元妃省亲,三次提到太“过了”,贾元妃看到园子的第一­印象,书中写道:“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­内外如此豪华,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”;第二次写进园来,……贾妃极加奖赞,又劝:“以后不可太奢,此皆过分之极”;在省亲完毕即将离开贾­府时,贾妃不是再三叮嘱,书中写的是“再四”叮咛: “……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!”通过东西贾府的两个“过了”情节的浓墨重彩,渲染烘托,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这是一个“过了”的家族社会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,人性的特点是什么呢?第七十一回贾母有一句­非常经典的话:“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­女都是一个富贵心,两只体面眼”。形成了这样社会的人性­特点,也就有了《红楼梦》中秦可卿、王熙凤、林黛玉三个极具个性“过了”代表人物的不同形象,最后,三个女性的悲剧结局必­然是走向死亡。

 ??  ?? 戴敦邦早年画《红楼梦》插图
戴敦邦早年画《红楼梦》插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