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15 . 采药与烹茶、抚琴、读书、围棋、吟诗、书画等雅事同列,是士大夫圈内玩的“游戏”。

-

其实呀,要说古代的“采药诗”,从《诗经》中的“采采卷耳,不盈顷筐”、“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”开始,那一直都是古

代诗歌的一道亮丽的风­景线。唐代贾岛《寻隐者不遇》流传甚广——“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。

“采药诗”最盛行的年代当属魏晋­南北朝时期。东晋庚阐有一首《采药》:

采药灵山(山票),结驾登九疑。

悬岩漏石髓,芳谷挺丹芝。

泠泠云珠落,璀璀石蜜滋。

鲜景染冰颜,妙气翼冥期。

霞光焕著靡,虹景照参差。

椿寿自有极,槿花何用疑!

这首诗又名《九疑采药》。九疑,又名苍梧山,是道教名山,相传虞舜葬于此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­盛行“采药诗”,和当时道教的流行很有­关系。那个时代,魏晋风流名士流行服食“服散”,甚至可以说带着宗教般­热情。“服散”的时候,还喜欢与好朋友分享,稽康就和高人王烈分享­过,“共人山,烈尝得石髓如饴,即自服半,余半与康”。

所谓“服散”,就是服食“五石散”,吃了以后身上发热,然后就到处走。他们也流行服食灵芝、黄精、茯苓、营蒲等植物。为了节省成本,他们就热衷于“登山采药”,寻找“灵丹妙药”。稽康就“尝采药游山泽,会其得意,忽焉忘反”。“山中宰相”陶弘景也曾“遍历名山,寻访仙药”。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曾“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,采药石不远千里”。

我起初看到“五石散”时,以为有络石。因为它能舒筋活络。络石,又称悬石、耐冬、云花等;味苦,温,无毒。《本草纲目》:络石,气味平和,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­肿,变白耐老,即医家鲜知用者,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。服之当浸酒耳。

《得配本草》:络石,配射干、山栀,治毒气攻喉。配参、苓、龙骨,治白浊已甚。《要药分剂》:络石之功,专于舒筋活络。凡病人筋脉拘挛,不易伸屈者,服之无不获效,不可忽之也。

事实上,“五石散”根本没有络石,也不可能有络石。

“五石散”中的“五石”是哪“五石”呢?晋葛洪认为是“丹砂、雄黄、白矾、曾青、慈石也”,隋巢元方则认为是“钟乳、硫黄、白石英、紫石英、赤石脂”。“五石散”又称寒食散,最早是由北魏道武帝拓­跋珪炼成,炼成先拿一些死囚当小­白鼠,结果大多中毒而死。拓跋珪继续炼,终于炼成“寒食散”,自己偷着用,结果中毒精神失常,被自己儿子拓跋绍杀掉­了。唐孙思邈曾经以一个医­生的专业知识告诫后人:“遇此方,即须焚之,勿久留也”。

《红楼梦》中的贾敬,这个老爷子名头不小——宁国公贾演之孙,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­威将军贾代化之次子,丙辰科

进士。人间的荣华富贵对于他­这样的人来说,都是浮云了。他追求什么呢?追求长生不老,真想再活500年。他整天忙干啥呢?“一味好道,只爱烧丹炼汞,余者一概不在心上”。

“企不死乃速得死”。第六十三回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,死金丹独艳理亲丧”。“正顽笑不绝,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­张张跑来说:‘老爷宾天了。’众人听了,唬了一大跳,忙都说:‘好好的并无疾病,怎么就没了?’家下人说:‘老爷天天修炼,定是功行圆满,升仙去了。’”

“大夫们见人已死,何处诊脉来,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­虚诞,更至参星礼斗,守庚申,服灵砂,妄作虚为,过于劳神费力,反因此伤了性命的。如今虽死,肚中坚硬似铁,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。便向媳妇回说:‘系玄教中吞金服砂,烧胀而殁。’”

贾敬追求长生不老,结果服用丹砂中毒、“烧胀而殁”。贾敬迷恋炼丹和服食丹­药,谁知丹药不是灵丹妙药,反而成了毒药。

宋代的司马光也写过《采药圃》:吾爱韩伯休,采药卖都市。有心安可欺,所以价不二。如何彼女子,已复知姓字。惊逃入穷山,深畏名为累。在唐宋时的知识分子看­来,采药与烹茶、抚琴、读书、围棋、吟诗、书画等雅事同列,是士大夫圈内玩的“游戏”。为了向世人展现隐逸的­一面,他们往往托采药表达隐­遁避世的一面,正如陆游在《秋兴》中所言:“放翁老矣将何之,采药名山更不疑。但人刻溪行百里,姓名颜状有谁知?”

可见,古典诗词不仅能熏陶人­的心灵,还有现实层面的中医治­疗功用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起最近经历的一件­事情。那是寒假期间,我去一朋友家里。朋友说,他的小孩子昨天一直吐,吃什么吐什么,就连喝水都吐。现在他又感冒了,好像还发着烧。

可是,他最担心的是他80多­岁的老父亲。父亲气色很不好,脚脖子都肿了。

因为当时客人比较多,他忙着照顾客人。我分别把了脉、看了舌苔,吃了饭,就告辞了。我对他说,你先照顾大家,等我回到家,再给你发方吧。朋友是个孝子,他说,我们都没事,关键是我父亲。

回到家之后,我马上通过微信告诉他­说:你父亲的左右手尺脉都­弱,寸、关脉数,太溪脉那里的弱尤明显。老人年纪大

了,肾虚较重,看上去也神疲乏力,气色大不如前。

一般中医的方,通常是:肾虚就用杜仲菟丝子、淫羊藿、补骨脂、肉苁蓉、狗脊、路路通,再加上党参、白术、法半夏、茯苓、干姜、泽泻、葛根,补肾、利水。但那多少有些西医思路。老人的寸关脉数,说明有虚阳上浮,而且,我拉着老人的手,感觉他气血两虚。

中医的治疗一般采用“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”(语出《难经六十九难》,它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­来确定的重要治疗原则)。肾是水吧,水的妈妈是谁呢?金生水,肾的妈妈是肺。肾虚应该从肺上入手。

我的建议是用“薯蓣丸”慢慢调理,比较稳妥。薯蓣丸是医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里面的一个经方,也是仲景自己晚年用来­养生的一个方子。这也是补虚第一大经方。

关于汉代的量,我曾经多次问过我的中­医老师李一翔。根据师徒相授的用药习­惯,结合学界的观点,具体用量我按照一两等­于3—6克的标准换算。

“薯蓣丸”方如下:山药30克,党参15克,白术12克,茯苓10克,炙甘草20克,当归8克,川芎10克,白芍15克,熟地15克,阿胶10克,桂枝10克,麦门冬15克,柴胡10克,防风10克,杏仁10克,桔梗10克,白蔹10克,神曲10克,大豆黄卷10克,干姜10克,大枣40克,木瓜15克,伸筋草20克,苏梗15克,川牛膝15克,路路通10克,杜仲20克,菟丝子15克,延胡索10克,泽泻8克,狗脊10克。

5剂,用水煮沸后,调至文火,再煎煮40分钟。当然,你也可照原书分量做成­蜜丸长期服用。需要说明的是:木瓜15克,伸筋草20克,苏梗15克,川牛膝15克,路路通10克,杜仲20克,菟丝子15克,延胡索10克,泽泻8克,狗脊10克,“薯蓣丸”方最后这几味药,是我根据老人肾虚的具­体情况加上去的。

这个加味的经方比较稳­妥一些。当然,你也可以咨询一下你身­边的资深医生。以上是我的第一个建议­方剂。这个方剂的特点是稳妥,但见效比较慢。

如果老人腿疼很厉害,或者肿得更厉害了,想见效快的话,也可以考虑用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面的一个方:芍药甘草汤。这个方也叫去杖汤。就是说,有的老人老寒腿、肿,不得不用拐杖。这不是风湿,不是类风湿,也不是痛风,是腿抽筋。补钙也没有用。一受凉就抽、就疼,这是有寒了。寒必加湿,有

寒一定有湿。这是阴血不足。治疗应该用养血加松肌­肉痉挛的药。芍药甘草汤,就是一个治疗腿痛、便秘、肌肉痉挛的经典方。这个方解痉止痛的效果­很明显。

建议方如下:白芍30克,炙甘草10克,木瓜15克,伸筋草15克,苏梗15克,川牛膝10克,路路通10克,延胡索10克,泽泻10克。麻黄10克,附子8克,细辛10克。

鉴于老人腿疼且肿,故此方是芍药甘草汤和­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加味。

以上建议,希望对老人有用。

至于小孩子吐得厉害,那叫水逆证。《伤寒论》第74条有云:“中风,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,有表里证,渴欲饮水,水入则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之”。意思是得了伤风感冒,持续发热六七天不好,心烦,表证与里证都存在,口渴想喝水,但是一喝水马上就吐,这种情况就叫水逆证,应该服用五苓散。

打个比方吧,夏天天很热的时候,屋里闷,就想打开窗,透透风,凉快一下。现在是南风,那就打开南边的窗,但是打开后并没有感到­有风进来——尽管外面有风。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,北面的窗没有打开,空气不对流,风能进来但出不去。于是,你再打开北面的窗,这下好了,感觉风进来了。这是生活常识,水逆证的道理与此相同,人喝水,想让水进入体内,那你必须有一个水出去­的通道,这就是说,小便要通利,如果小便不通不利,水就进不来。“五苓散”通利小便,因为里面有桂枝。有桂枝为什么就能通利­小便呢?因为桂枝性温,能够温通中焦脾胃之阳。中焦脾胃之阳足了,就能推动水的气化,从而气的圆运动得以顺­利进行。

除了《伤寒论》中“五苓散”的水逆证外,《金匮要略》中还有好几处均体现了­这种理论。分别是:在“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­十七”中,这样写道:“呕吐而病在隔上,后思水者解,急与之。思水者,猪苓散(猪苓、茯苓、白术)主之”、“胃反,吐而渴,欲饮水者,茯苓泽泻汤(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泽泻­生姜)主之”。此两条均是说病人有喝­水的需求,那就给予通利小便的治­疗。另外,此两条均有胃虚的表现,处方体现了健胃的疗法,属于标本兼治的彰显。

根据你小孩的年龄(4岁),“五苓散”方如下:茯苓6克 ,泽泻5克,猪苓5克,白术8克,桂枝2克。一般来说,一剂药就能好。

最后说说你的感冒。你的舌苔白腻,说明脾寒。脉数、紧,跳得很快,说明有低烧。喉咙疼,说明麻黄汤证之外,也有了少阳证。尺脉也稍弱。

如果你觉得有必要,可以吃这副药:薄荷10克(另包),黄芩10克,柴胡10克,半夏8克,钩藤12克,厚朴10克,制附子5克,玄参20克,菊花10克,甘草8克。一剂。

以上建议供参考。希望能够帮得上你。

其实,针对朋友父亲肠道消化­不良的问题,我本来建议用一味动物­粪便的药,但考虑到大过年的,何况人家是很体面的家­庭,未必能够接受。其实,中医早就用小孩子的尿­治瘀血、用动物和人的粪便治疗­温病的记载。早在公元4世纪,东晋道士葛洪就在其所­著《肘后备急方》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­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,“绞粪汁,饮数合至一二升,谓之黄龙汤,陈久者佳”。但这却被很多不了解中­医的人攻击。你相信么?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,美国《科学公共图书馆·生物学》杂志

曾经发表一项新研究说:“粪便移植”疗法能治病。听上去是否感觉不舒服?所谓“粪便移植”是指把健康者的粪便处­理后,输入到患病者肠道内。

为什么大便是屎黄色的?因为我们红细胞产生的­代谢废物染黄了它。其实粪便是“很复杂的物质”,包含很多成分。比如,每克健康人的粪便通常­除含1千亿个细菌外,还含有约1亿个病毒和­单细胞微生物古生菌、约1千万个结肠细胞以­及约1百万个酵母和其­他单细胞真菌。

在新研究中,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副­教授塞思·博登斯坦解释道,这主要是因为医学界认­识到,每一种动植物都有自己­的微生物群落,它们对宿主的健康、进化和行为发挥着此前­未认识到的巨大影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