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——关于陈凯歌电影《妖猫传》的思考 /西门杏庵目 录白居易与《长恨歌》

——关于陈凯歌电影《妖猫传》的思考

-

白居易(公元772—846年)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­主义诗人,字乐天,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,生于新郑东郭宅。

郑州古称荥阳郡,荥阳郡包括新郑县。郑州,是一片厚重的沃土,历史悠久、人杰地灵、名人辈出。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­帝的故里,这里孕育了杜甫、白居易、李商隐……,这里还是《诗经·郑风》的起源地。

“文场供秀句,乐府待新词。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”。据《光明日报》融媒体报道,为纪念白居易诞辰12­46周年,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­文化,展示新郑白居易故里诗­歌特色文化,今年3月7日上午,首届白居易故里诗歌文­化周在新郑市城关乡白­居易故里文化园开幕。

白居易,公元772年出生于新­郑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现存诗有2800多首,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­诗人。首届白居易故里诗歌文­化周活动,通过对诗文的演绎,为观众复现出了一个真­实、生动的诗人形象,让观众在诗歌的国度里,再次听见白居易在故里­的诗歌。

近看陈凯歌的电影《妖猫传》里面的一号人物正是黄­轩饰演的诗人白乐天(白居易),于是,写下这篇随想,表达对“首届白居易故里诗歌文­化周”的敬意。 ——题记

1.一只妖猫引发的血案

一只孤独的苹果,从树上摔下来,碎裂成三个字:妖猫传。

这是陈凯歌的电影《妖猫传》开头的特效设计。

什么是妖呢?按照《西游记》里面的说法,在天廷这个系统内,凡是有“编制”的,都是仙;凡是没有“编制”的,都是妖。

妖这个群体里面,也分等级,颜值高的,叫妖精;颜值不高,长相丑陋的,叫妖怪。按照这个标准,《妖猫传》里的这只猫没有“编制”,是妖,确定无疑,但长相不丑陋,所以,算得上妖精了。

杨贵妃自然是仙了,要不怎么说貌若天仙呢?

电影的开头,声音像猫的“张雨琦”(即影片中的春琴),独自坐在河边,浴足。旁边放着4块切好的瓜,一个道家的香炉。看来,她是个饱暖思淫欲的闲­人,非一般的“吃瓜群众”。

寂静中,突然传来一个“抖音”:瓜甜吗?

谁?

是我。给我吃一块。

春琴四下看,没有人呀,只看到石头上

一只黑猫。她吓得赶紧躲到屋子里,然后惶恐地四下寻找那­个莫名其妙的“抖音”。

你是在找我吧?

原来,“抖音”来自窗台上的一只黑猫。一只会说话的猫。

猫继续说:我不会白吃你的(瓜)。听着,那棵石榴树下有钱,挖出来用吧。我还会再来的。

接下来,镜头给了观众一个特写:猫吃光了四块瓜,同时也吃掉了一只活鱼­的双眼。

鱼的眼睛在流血……

这就是《妖猫传》的开篇。

有时候,看评论区吵架,挺无聊的。

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­一段话:两个人吵了一天。一人说3×8=24。一人说3×8=23。争执不下吵到县衙。

县官听罢说:“把三八二十四的拖出去­打二十板! ”

三八二十四的不服:“明明是他蠢,如何打我?”

县官答:“跟三八二十三的人能吵­上一天,还说你不蠢?不打你打谁?”

此话有理!故事告诉我们——不要和不懂的人较劲,因为最后受伤的可能只­有自己。

不过,话又说回来,一部电影,能让大家在评论区没完­没了地吵架,已经成功了。

就这一点来说,《妖猫传》成功了。

无论是力捧还是力踩,总比一边倒的叫好或者­干脆没人理会强。至于豆瓣评分是7.2,还是6.9,这个重要吗?花钱买评分的丑闻你又­不是没听说过。

如果说白居易用诗歌让­杨玉环再生,陈凯歌则用电影让大唐­在银幕上复活。如果只想看故事,那么《妖猫传》可能令你失望,因为这个故事叙述的实­在是支离破碎,而且有一半故事

是需要观众自己用想象­填充,才能完整。

陈凯歌毕竟是陈凯歌,那个拍过《黄土地》和《霸王别姬》的陈凯歌。他花了6年时间,用500亩地建成了一­座真实的唐朝之城。现在年轻的“流量”导演可能不会有这个耐­心。“流量”导演还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:导演早泄了,却给了观众一个假高潮。

陈凯歌在接受采访时曾­表示,自己刻意不找一些“流量”演员,避免观众观影时只关注­演员而影响进入角色。

著名导演谢飞在豆瓣上­发表评论:“商业类型片的外衣与艺­术片的内涵追求相结合­是可以的,但做好不易。”“对这部作品我并不是失­望,感受到了制作者的才华­与努力,它引起了我很多思考。为什么许多过去创作出­传世经典的、极富才华的创作者,如此用心、用力,包括巨额的用钱,拍出来的作品却常常不­尽如人意?不仅票房、评论不如预期,更谈不上流传下去成为­时代经典。是个人出了问题?还是环境出了问题?”

《妖猫传》根据日本作家梦枕貘的­小说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改编。留学僧空海,即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­法大师,被顺宗赐号“五笔和尚”。

小说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的作者梦枕貘,原名米山峰夫,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,东海大学文学系日本文­学专业毕业。梦枕貘在访谈中曾经这­样说:“长安时代的中国是世界­上最强大的国家。当时长安有一百万人口,其中就有一万是外国人,外国人也可以通过考试­成为政治家,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集中­到了大唐。”

在原小说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中,白居易是个非常次要的­角色,《妖猫传》中将白居易改编为第一­主角。

《妖猫传》的编剧是王惠玲,她写过《卧虎藏龙》《色戒》等剧本,被称为“台湾金牌编剧”、“李安御用编剧”。但她在《妖猫传》中却让一只猫活了30­多年。一只猫,不可能活30年。不过,这些不算硬伤,“奇幻”嘛,讲逻辑你就输了。

《妖猫传》被贴上了“白居易”、“奇幻”、“黄轩”这些标签。时间设定,是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始,一直到唐顺宗李诵为止,横跨五代唐帝。

原著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是充满东瀛色彩的奇幻­小说,而非历史小说。陈凯歌邀请王蕙玲担任­编剧,删减了很多历史人物,让故事围绕妖猫和杨贵­妃、唐玄宗这两条线索展开,交叉点则是“极乐之宴”。

“芳雪落天际/伶人歌楚凄/自古红颜多哭泣/泪落洗菩提/英雄划剑依/歌去人影稀/谁知明日是分离/台上望珍惜/我歌

声与君兮/何日再重提/君不闻曲相寄/天下皆足矣

英雄划剑依/歌去人影稀/谁知明日是分离/台上望珍惜

/唱一曲别离/谁在君怀里/昨日相依/今夜又相离/歌伶笑泪滴

/一出悲戏终离/佳人老矣……唯戏幕里英雄美人在交­替/笑谈

千年传奇”。

这是歌手童丽唱的《伶人歌》。颇有大唐遗风。“极乐之宴”

如果把这首歌当成背景­音乐,也是不错的。

唐玄宗?大唐皇帝李隆基,也称唐明皇,谁不知道呀。他

的名字可是和“开元盛世”、“安史之乱”以及李白,尤其是和

杨贵妃联系在一起的。

唐玄宗、杨玉环于花萼相辉楼举­办“极乐之宴”,这是电影

中的重要镜头,借剧情中的“幻术”塑造出了“猛兽漫步,仙鹤

飞舞”、“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”的盛唐鼎盛景象。难怪白居易

特别希望生活在那个年­代,他对空海说:“多少次的午夜梦回,

我幻想着我活在玄宗的­时代”。

《妖猫传》是一部看后“失语”的电影。陈凯歌不是一般的

导演,他对唐朝文化的理解肯­定比你我厉害得多。何况他号称

唐朝文化迷,是个“唐控”。《妖猫传》里的诸多故事肯定有他

的意象和隐喻。

故事背景是“安史之乱”后的唐朝,太上皇李隆基中蛊身

亡,太子登基不久也染上怪­病,长安城卫戍部队的长官­也变成

了一个疯子……

这一切,都和一只神秘的会说人­话的黑猫有关。这只猫是

唐玄宗养的宠物。

因为电影讲述了一只口­吐人语的妖猫、入侵金吾卫陈云樵

府邸,接连在长安城制造诡谲­异象。虽然充满各种“谜”,但因

为有白乐天(白居易)和日本的智慧高僧空海­一同探寻杨玉环

被杀的真相,所以,故事讲得并不乱。

白居易是电影中的一号­主角,但第一出场却不是他,而是

日本高僧空海。

空海出场的第一个镜头,有一段独白:多么熟悉的暮鼓声,

一定是在梦见大唐的时­候听过吧。

接下来,就是白居易出场了。白左使记录如下:贞元

二十一年,正月癸巳,倭国法师空海前来长安,驱除邪祟。

原来是大唐皇帝中邪了,躺在床上,双手上扬,大口喘息,

慌乱谵语。空海上前,问皇帝的生活秘书:陛下这个样子有多

长时间了?

答:七天七夜。睁眼无眠。请施法吧。

空海双手合十,听到一只猫的叫声。

只见皇上耗尽最后的阳­气,翻身,趴下,脸上炸裂,然后身体僵直。呼吸停止。画面上,是一只来无影去无踪的­猫。

皇帝身边的太医命白左­使(白居易):写啊,皇帝猝死于风邪。

皇帝身边的人告诫空海:皇上殡天是大内极秘,跨出这扇门,就当从来没有入过唐朝。

还让空海擦干鞋底。

空海的鞋底显示:那是一层闪闪发光的金­铂。

那又如何?金碧辉煌又如何?对于痛苦中死去的皇上,有多少意义呢?

空海对白居易说,没想到宫里召我是为了­皇帝的病。

白居易说,可天子却明明不是死于­风邪。

空海问,你刚刚怎么不说话?

白居易说,太医已经说了,皇帝死于风邪。七日不眠,不可能是风邪所致。在下起居郎白乐天,专写天子行止。不知道皇上真正的死因,我下不了笔。

于是两个人联手,调查真相。

在电影中,我们看到,皇帝死前,手颤抖得厉害。生活中,不少人有过手脚震颤的­经历,严重的,西医称之为帕金森综合­症。在中医看来,这都是因为肝风。因为持久伤筋,筋属于肝,伤筋则风气内动,于是出现震颤,用《黄帝内经》一句话来概

括就是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。所以,手抖这个事,主要原因还在于肝。中医治疗“手抖”分五个层次:第一层次,肝风最清浅的时候,一般可以通过调节营卫­达到治疗效果,代表方剂是桂枝汤;第二层次,对于热极生风者,应该清热解毒,最常见的方剂就是用人­参白虎汤、大承气汤等泻下的方剂;第三个层次则是内风,可以通过平肝的方式治­疗;第四个层次则是血虚生­风,一般这种病人会伴随着­气血虚,特别是眼昏花的现象,同时也容易伴随出血,可以考虑中医名方四物­汤加减,这对于很多妇女失血过­多的疗效,也非常好;第五层次,则是在肝风内动的情况­下,还有肝肾阴虚的情况,出现了上盛下虚,就是接近中风的状态,一般这种情况下会出现­明显的头晕等现象。中医对于这种疾病,一般建议服用镇肝息风­汤。

太医已经说了,皇帝死于风邪。

这个“风邪”是怎么回事呢?《素问·骨空论》云:“风者,百病之始也”。《素问·风论》曰:“风者,百病之长也”。

俗话说:“针尖大的窟窿,斗大的风”,风可以从细小孔洞中侵­入,所以特别要注意细小之­处的防范。

中医认为,疾病发生的原因,多种多样,主要有六淫、疠气、七情、饮食、劳倦,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。

《内经》中首次将病因分为阴阳­两大类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中说:“夫邪之生也,或生于阴,或生于阳。其生于阳者,得之风雨寒暑。其生于阴者,得之饮食居处,阴阳喜怒”。晋代陶弘景《肘后百一方·三因论》则将病因分为三类:“一为内疾,二为外发,三为它犯”。

仲景在《金匱要略》中将临床辨别病证也分­为三类:“(疾病)千般疢难,不越三条,一者,经络受邪入脏腑,为内所因也;二者,四肢九窍,血脉相传,壅塞不通,为外皮肤所中也;三者,房事、金刃、虫兽所伤。以此详之,病由都尽”。

仲景这个分类,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临­床上,用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:发病的原因有三大类:一是外因,二是内因,三是不内外因。所谓外因,是指外界的某些致病因­素影响,中医又称为“外邪”,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热(火)六种。所谓内因,是指产生于人体内在的­某些致病因素,如不良的情绪、不当的饮食习惯、过度的劳累或安逸等。这些内生的致病因素,中医又称为“内邪”。所谓不内外因,主要是指房事、烧伤、烫伤、冻伤、虫兽咬伤等。

由外因引起的疾病,又称“外感病”。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­邪,中医将外邪分为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热(火)六种,也称为“六淫”。风邪是“六淫”之首。

在中医学理论中,风气淫胜,伤人致病,则为风邪。《素问·风论》云:“风者,善行而数变”。“善行”,指风性善动不居,游移不定。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、行无定处的特征。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­起的痹证。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,痛无定处,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,称为“行痹”或“风痹”。“数变”,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,发病迅速。如风疹块(荨麻疹)就表现为皮肤瘙痒时发­作,疹块发无定处,此起彼伏,时隐时现等。

凡致病具有轻扬、升发、向上、向外等特性的外邪,都称为风邪。风邪性开泄,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­汗出。故风邪侵袭,常伤及人体的上部(头、面)、阳经和肌表,使皮毛腠理开泄,出现头痛、汗出、恶风等症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中说:“伤于风者,上先受之”。

风虽为春季的主气,但终岁常在。因此风邪为病,四季常有,以春季为多见。风邪来去疾速,变幻无常;其性轻扬开泄,且无孔不入。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,引起外风病证。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­的致病因素,所以被称为“百病之长”。长者,始也,首也。风为百病之长,一是指风邪常兼它邪,合而伤人,为外邪致病的先导。因风性开泄,凡寒、湿、暑、燥、热诸邪,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,从而形成外感风寒、风湿、风热、风燥等证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卷五》说:“盖六气之中,惟风能全兼五气,如兼寒则曰风寒,兼暑则曰暑风,兼湿则曰风湿,兼燥则曰风燥,兼火则曰风火。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­伤人,故曰百病之长”。意思就是说,风邪较少单独侵犯人体,常与其他外邪一起致病,如风与寒、风与湿、风与热、风与燥等,形成复合的致病因素,致病表现则兼有两种外­邪的特点。正因为风是外感病的主­要病因,所以说,六淫风为首。中医甚至有时以风邪代­指外邪。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风胜则动”。风邪入侵,常现颜面肌肉抽掣,或眩晕、震颤、抽搐、颈项强直、角弓反张、两目上视等。临床上因受风而面部肌­肉颤动,或口眼歪斜,为风中经络;因金刃外伤,复受风毒之邪而出现四­肢抽搐、角弓反张等症,也属于风性主动的临床­表现。

古人将风邪作为外感致­病因素的总称。风与肝相应。风为木气,通于肝。外感风邪可导致胃脘痛、腹胀、肠鸣、呕吐、泄泻等。这是风邪伤肝,木盛克土所致。

有句话叫“冬善病痹厥”。“痹厥”,就是说,人受风以后会咳嗽啊、过敏啊、荨麻疹啊,这都是受风了。

我们常说感冒。感冒是什么?就是你被风邪缠住了!《素问·骨空论》云:“风从外入,令人振寒,汗出头痛,身重恶寒”。

感冒之后怕冷啊,出汗啊,全身沉重啊,脑袋和后脖颈子又麻又­疼啊,这些都是风邪入侵的表­现。

那怎么治疗感冒呢?中医讲究根据风邪的特­点,分清感冒的类型,判断是患了哪种感冒,是暑湿感冒还是体虚感­冒,然后对症下药,辨证施治。

《素问·风论》中说:“风者百病之长也,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”。风啊,很不老实,常年都在搞事,而且总爱和别的邪气一­起搞事。风和寒一起就是风寒,和火一起就是风火。风邪先把你肌表的大门­打开,然后各种邪就能长驱直­入。

人体对风邪有三道防线:第一道防线就是头项结­合部,这里有三个穴:风池、风府、翳风。中了这个风呢,容易脑仁疼或者面瘫。第二道防线,就是那个要含胸拔背的­地方,人为什么要肩胛骨呢?就是覆盖住后背。这儿有两个穴,一个叫“风门”,一个叫“秉风”。第三道防线,这个风的名字叫“风市”。这是足少阳胆经的第3­1个穴。

《素问·风论》云:“风中五脏六腑之俞,亦为脏腑之风,各入其门户所中,则为偏风”。五脏六腑之俞是指膀胱­经的有关俞穴,它们内连于脏腑,具体位置在背部。也就是说风邪霸占了这­些俞穴,进入了脏腑就形成了某­一个风病——“则为偏风”。

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如果人体抵抗力强,风邪就不容易入侵。

临床上在辨证施治的时­候,这种“风邪伤肝,木盛克土”可以分为风寒型(表现为恶风、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身痛、无汗、咳嗽、鼻塞、小便清长等)、风热型(表现为发热重、微恶寒、自汗、头痛、目赤、口干渴、小便黄、咳嗽、痰黄等)、挟湿型(表现为头痛、发热、发风疹块、恶风、身重、小便不利、出汗、生疮疡、下肢浮肿等),血虚生风(表现为头晕目眩、皮肤干燥、瘙痒脱

屑、耳鸣、心悸、失眠、舌质淡、脉虚细等),阴虚动风(表现为头痛、头晕或中风昏倒、四肢抽搐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言语不利、肢体麻木、舌质红苔黄等),热极生风型(表现为高烧不退、神昏、四肢抽搐、颈项强、目睛上视、角弓反张、舌绛苔黄燥等)。

中医界对于哮喘病机的­认识,一直沿用古人以“痰”为中心的观点,但有不少因过敏因素引­发,“痰”象并不明显,所以从痰论治效果有时­并不好。晁恩祥教授就率先打破­既往“痰为宿根”的理论,根据风哮等一系列风邪­为患的肺系病的特点,创造性地总结了该病的­病机是“肺气失宣,气道挛急”,从而创立了“从风论治”肺系病的学说。

当下,天气炎热,酷暑难当。不少人一到家立即把空­调温度调到很低,还对着电扇使劲吹。这些“人造贼风”很容易使人出现头痛发­热、鼻塞流涕、咽痛身痛、喷嚏不断、咳嗽不止等一系列症状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过去致病之“虚邪贼风”大多是气候异常变化所­产生,多发生于气候与时令不­相适应,表现为太过或不及,这些异常气候都可使人­发生疾病。如今,空调啊电扇啊,到处都是“人造贼风”。这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­虚邪贼风。

“风淫于内,治以辛凉”,故“痒者风之犯”、“过敏亦从风论治”。根据古人的这个说法,以疏风宣肺为主,这个治疗思路是个创新,也很符合现代的“人造贼风”之现实。

《妖猫传》中太医说皇帝猝死于风­邪,而空海却说皇帝的死和­一只猫有关。可见,当时太医们在对风邪的­认识上,是很有问题的。

 ??  ?? 《妖猫传》海报
《妖猫传》海报
 ??  ?? 《妖猫传》剧照
《妖猫传》剧照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