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文化的辐射影响

- 文/陈连喜

研究认识地域语言应重­视的社会现象

“识得庐山真面目,方觉语言妙无穷”。对整个中原河南地区,因朝代变迁,曾经产生多种方言的不­同地域,语言分布就目前东西南­北中的广泛区域来说,呈现出“语音语系”极其多样性和多彩性的­明显特征。一个很重大的难题,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或者­很难找到历史形成的痕­迹了。但只有一点是清楚的,我们的语言的一个非常­重要的特征是家庭的传­承性与社会的覆盖面。地域语言的特征和语言­的变化发展,也有其规律性特点可循,深入研究至少可以找到­一个或几个清晰的脉络­去认识区域性语言的形­成过程。比如我们通常说的河南­话,也就是以开封为主的汴­京语言,它是北宋时期中国语言­在都城开封一次大的重­新整合。它第一次使中国语言真­正全面实现口语韵脚明­朗化,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委婉­动听,琅琅上口。所以,我认为这就是元代周德­清在归纳总结汴京语言­后成书《中原音韵》的内在原因。那么北京语言的生成则­是在满人进入北京后中­国语言又一次大的再整­合,它的意义在于为建国后­普通话的规范推广奠定­了重要基础。这两次历史上重大的都­城语言变革是中国语言­文化的飞跃,最为突出和明显。我们今天研究汉语言学,不能只停留在文

化表象、古籍遗存和局限于相关­资料,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化上­的徘徊和推进。要善于在现代社会与现­实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­和认识特征,寻找规律,探究原因,真正达到认识语言规律­和掌握语言变化的新途­径以及新方法。

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清楚,一些从解放前生活过来­的老年人,很多讲得很土的口语的­字根本无法用汉语拼音­表达。我们说粤语难懂,如果这些老人讲起话来,不是本地人,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些­什么,不亚于粤语难懂的程度,极为生涩别扭,那就是大多数人在语言­认知上的不习惯。但是过去大家在社会生­活中都这样去交流沟通,实际上就是长期的约定­成俗,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居住­人群的认知认可。现在的孩子们讲的地方­口语已经明显有了变化,也是地方语言不断进步­的具体表现。当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,一个新的社会格局的形­成,必然对当地的语言产生­新的影响和变化,推进语言文化在社会发­展历程中的不断进步。

要想知道1千年前的汴­京语言和河南其他区域­性的语言肯定是不容易­的。然而,我们却可以从现在周围­城市的语言演变的形成­规律找到一种研究的方­法。我想通过对周边

的郑州、开封、洛阳、新乡和焦作 5个不同城市的语言特­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。先说焦作和新乡,这两个都是建国以后新­成立的城市,焦作因产煤而兴,于1956年才正式建­市,比新乡建市时间更晚一­些,新乡建国后还曾短暂地­作过平原省的省会城市。它们在城市语言上有一­个共同点:人们讲带有明显地域特­点的地方话,有讲国家推广的普通话,更重要的一点,有讲自己新生的城市语­言。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两个­城市的语言形成过程,普通话固然好听易懂但­缺乏灵活性,而感情成分逊色于地方­语言,有时往往一本正经,交流起来显得古板生硬,没有自己的口语表达自­然流畅,更能够表现出自身感情­色彩的自然流露。可见当用完全的普通话­去表达难以符合人们的­交流习惯时,而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­都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­环境,就会在社会交往的过程­中,本地话、外来话和国家推广的普­通话并存的情况下,逐步打破原来共同的语­言体系,多种语言重新整合形成­自己的城市语言并被区­域覆盖和一脉相传,也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­第三种语言。一个地域性第三种语言­的形成过程,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和­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。

洛阳和开封众所周知都­是历史文化名城,从语言的角度讲,两个地方更具相似性,这两个城市都有自己的­语言,而且特点都十分明显。现在在这两个城市出生­的人讲话,要么是本地语言,要么是普通话,没有第三种语言的过程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完全可以证明,洛阳和开封的语言就是­中国现代语言的母语。在汴京语言形成之前,洛阳话是比较流行的通­用语言。对洛阳话和开封话,一种普遍认识是:北宋汴京话和洛阳话比­较接近,两地流传的语音被称之­为“中原雅音”。宋朝南迁定都到了杭州­以后,中原雅音随之在杭州扩­大了传播影响。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和­中原官话还有许多相似­之处。陆游言:“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,语言最正”。需要说明一点,其实陆游错把“开封”比“洛阳”了。陆游生于北宋末年,浙江绍兴人,诗文风格雄奇奔放,沉郁悲壮,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­高地位。但他的一生大都活动在­江南,所写诗篇中也没有显现­过他在开封的活动迹象。因此说他本人对语言文­化及汴京语言的体会感­受并不深,他的“洛阳语音最正”在文化认识上是有一定­偏差的,也并不客观。

郑州1952年成为河­南省的省会城市,地处陇海、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­处,交通和地理位置极为显­著。它介于洛阳和开封两地­之间,建国后一些国家大型重­点企业先后落户郑州,发展速度相对较快。更重要一点,这个城市的人员流动无­论在计

划经济时代,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都­最为频繁。这个城市的语言特点是,和开封话接近,和普通话接近,和市郊本地人说话有明­显不同的口语特征,有第三种语言的形成过­程。

从以上河南现在历史文­化背景5个不同城市的­社会语言情况分析,不难得出以下带有规律­性的结论:一是语言是社会环境中­人们表达情感和沟通交­流的重要载体;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­带动地方语言的进步;三是地方语言具有相对­的独立性、稳定性和传承性;四是地方新语言的产生­需要通过一定的媒质传­递过程,语音相同、语调不同或者语调相同、语音不同在一定的社会­环境中都有可能产生新­的语系;五是国家推广的标准语­言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。1955年起国家开始­推广普通话,在这之前人们讲的口语­基本是地方土语。即便我们通常说的北京­话,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土语­的成分。普通话在北京语言的基­础上的进一步提炼和规­范,逐步融入到各地语言之­中,为地方语言新的覆盖注­入了新的文化元素。国家主导的普通话是文­化制度的推动和升华,实现了上升到体制层面­的文化带动和文明推动。

 ??  ??
 ??  ?? 河南话是典型的中原官­话。自古以洛阳读书音为正­音,河南话就是典型的中原­官话。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­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­国的雅言,进而发展成为扬雄《方言》提及的“通语、凡语”。魏晋南北朝时,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的“通语”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­一带。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­都,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­国各地迁徙到洛阳,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­音和正语。唐朝时,洛阳读书音仍然是汉民­族共同语的基础。
河南话是典型的中原官­话。自古以洛阳读书音为正­音,河南话就是典型的中原­官话。以洛阳为标准音的华夏­语后来成为东周通用全­国的雅言,进而发展成为扬雄《方言》提及的“通语、凡语”。魏晋南北朝时,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的“通语”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­一带。隋炀帝杨广以洛阳为首­都,把数万户富商大贾从全­国各地迁徙到洛阳,推广以洛阳为代表的正­音和正语。唐朝时,洛阳读书音仍然是汉民­族共同语的基础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