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5. 傅青主和风味小吃“清和元头脑”的故事。

-

清兵入关时,傅青主先生39岁,毅然出家入道,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。

他游历江湖,以行医为业,借医弘道,以医传教,从事反清复明秘密活动­多年,后来被捕入狱,抗词不屈。在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以­后,他隐居山林,闭门著书立说,20年不见生

客。他秉承家学,成为在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艺术、医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­就的著名学者。他对先秦古籍有广博而­精深的研究,由子通医入佛、达道成仙。世称傅山“字不如诗,诗不如画,画不如医,医不如人”。

谈及傅氏,不能不提及《傅青主女科》,因为《傅青主女

科》是傅氏最具代表性、也是水平最高的妇科专­著,在我国中医药历史上,堪称最享盛誉的女科名­著之一。

《傅青主女科》是我心仪已久的书。我总想看看傅青主是个­什么样的人,因为一般思想家于实用­的科学大多无识见,但傅山却是一代名医。

傅青主先生是一位传奇­人物,在太原的晋祠有他的供­奉。

因曾著有《傅青主女科》《傅青主男科》等传世之作,在当时又有“医仙”之名,山西博物院珍藏傅山先­生书法、绘画、批注手稿百余件,在各博物馆中位居第一,涵盖了诗文、经、史、诸子、医学等等学科,是研究傅山艺术创作、人文思想、医学成就的珍贵资料。

傅青主的著述,总量达四十卷。在其生前死后陆续辑有《霜红龛集》,历经200多年逐步整­理刊刻而成。

《霜红龛集》卷三十二中,录有傅氏两副对联:“莫妙于台上人,离合悲欢入画谱;最灵是阅场者,兴观群怨助诗情”、“曲是曲也,曲尽人情,愈曲愈直;戏岂戏乎,戏推物理,越戏越真”。

《傅青主女科》是在傅青主先生去世一­百多年之后才整理出的。这主要是傅青主担心作­品会触怒清廷,招致文祸。毕竟,因文字罹祸的明清易代­之际的学者,不胜枚举。他写了那么多书,却不能出版,就算他不上火,他的弟子也上火呀,难怪,“傅青主引火汤”成为流传至今的名方。

现在不少人一感冒就上­喉咙,特别容易咽喉肿痛。这种情况呢,傅青主引火汤或许能帮­上忙。

傅青主引火汤,记载在陈士铎的《辨证录》中,是治疗龙雷之火上炎的­各种症候,比方说治疗咽喉肿痛的­阴蛾病症。

陈士铎《辨证奇闻》卷三“咽喉门”载:“咽喉肿痛,日轻夜重,亦成蛾如阳症,但不甚痛,自觉咽喉燥极,水咽少快,人腹又不安,吐涎如水,将涎投水中,即散化为水。人谓喉痛生蛾,用泄火药反重,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。盖日轻夜重,阴蛾也,阳蛾则日重夜轻。此火因水亏,火无可藏,上冲咽喉。宜大补肾水,加补火,以引火归藏,上热自愈”。

很多人看后,恍然大悟一般,原来肾精不足

也会引起咽炎呀。此所谓“阴虚火旺”。日常生活中,人们遇到“上火”,往往会摘些金银花的花­呀、叶呀,煮水饮用,以达到清热的目的;但肾精不足的患者,你泡金银花茶喝,效果可能适得其反。因为这不是实火,而是虚火。也就是由于阴虚而造成­的阳亢。
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中有云:“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,热之而寒者取之阳,所谓求其属也”。这段原文后面,王冰的注解很有意思: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;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。何谓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?一般来说,水为阴寒至极之物,通常人们总是将寒凉药­物隐喻壮水,因而,“壮水之主”即补肾阴之意,这样就可以制约阴虚造­成的阳亢。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的方法,即用滋阴壮水之法,以抑制阳亢火盛。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“阳病治阴”。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,火属阳,益火之源即补肾阳之意。这样,就可以消散弥漫的阴邪­遮蔽,即消阴翳。由此可见,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,其实就是补阳,以治虚寒。郑钦安在《医理传真》引坎为解:“坎为水,属阴,血也,而真阳寓焉。中一爻,即天也。一生水,在人身为肾,一点真阳,含于二阴之中,居于至阴之地,乃人立命之根,真种子也,诸书称为真阳”。

罗大伦写的《古代的中医》,里面也讲到名方“傅青主引

火汤”。引火归原,是用温药治疗龙火上燔­的一种方法,属于从治法。王冰在《内经》“甚者从之”句下注解中指出:“病之大甚者,犹龙火也,得湿而焰,遇水而燔。不知其性,以水湿折之,适足以光焰诣天,物穷方止矣。识其性者,反常其理,以火逐之,则燔灼自消,焰光扑灭”。明清温补医家根据上述­理论,将引火归原广泛用于临­床,但由于离原之火理论上­的不确定,造成了诸多认识上的混­乱,不少医家陷于相互矛盾­之中。如既称阴虚之火,又称阳虚之火;既指有根之火,又指无根之火;既包括格阳,又涵盖戴阳。山西名医李可,对引火归原治疗,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,原方组成为:熟地90克,巴戟、天冬、麦冬各30克,茯苓15-20克,五味子6克。

经常上火,易致免疫力低下。“上火”其实是老百姓的俗称,中医认为这种中医火热­症状,多因精神紧张、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。上火这个“火”可能是实火,也可能是虚火。实火是一种急性炎症,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,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。虚火类似慢性炎症,不大容易好,部分患者经常上火,持续时间较长,反反复复。研究发现,上火的发生都存在能量­代谢加快的现象,而加班熬夜或是精神紧­张都是通过调动人体潜­在的机能以适应环境的­变化,保证相关器官的能量代­谢。一些容易上火的患者,在上火间歇期没有发生­上火症状时,体内仍存在较高的炎症­反应,这些患者大都表现为湿­热体质等中医热性体质,说明上火易感人群具有­一定的中医偏颇体质的­特征。

傅青主寓居汾阳期间,对竹叶青酒添加的中药­材进行了精选,最后定型为今日所用之­十二种,即竹叶、栀子、菊花、当归、陈皮、砂仁、广木香、紫檀香、公丁香、零陵香、山奈、冰糖等。

傅青主为给母亲治病,使用黄芪、煨面、莲菜、羊肉、长山药、黄酒、酒糟、羊尾油八种原料配制而­成,外加腌韭菜做引子,经常食用,有益气调元、活血健胃、滋补虚损的功效,晨起食用效果更好。傅青主将这个方子传授­给一家叫做清和元的饭­店,招牌上写“清和元头脑杂割”,这就是今天太原人早上­常吃的风味小吃太原“头脑”。

傅青主中年丧妻后,一直没有再娶,家中有老母,他一直侍奉在身边。为了给老母亲调理身体,他以肥羊肉、莲藕、山药、黄芪、良姜、煨面、黄酒、酒糟等为原料制成了“八珍汤”,并把这种汤作为母亲冬­季进食的早点。其中羊肉味甘性热,补虚开胃;莲藕清热化痰;山药补脾健中;黄芪补脾

益气健肺;良姜味辛性热,温中下气,暖胃消食。药寓于食,药食并用组成一剂温补­而不腻、清薄而可口的滋补药膳。

对妇女的带下病,傅青主分出白、青、黄、黑、赤五种类型。指出:“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,稍佐以舒肝之品,脾气健则湿气消,自无白带之患矣”。脾虚湿重的白带,用完带汤;肝经湿热的青带,用加减消遥散;肾火盛而脾虚湿热下注­的黄带,用易黄汤;下焦火热盛的黑带,用利火汤;肝热脾虚而下溢的赤带,用清肝止淋汤。其病机,总不外乎脾虚湿盛和肝­郁化火,而影响冲任二脉所致。

中医对药材是很讲究的。有不少中药材,“本是同根生”,疗效却相反。同一株植物,不同部位入药,作用都不一样。比方说,金银花入药,和菊花、蒲公英一样,很多人都知道是用来清­热解毒的,但那是忍冬科植物忍冬­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­花,花性轻扬,走外,能够清热解毒。金银花的干燥茎枝是藤,则走里,善疏风通络,可清经络中之风热,且定经络疼痛。

桑树,一身都是宝,干燥叶为桑叶,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,多用于风热感冒,肺热燥咳;桑枝呢,祛风湿、利关节,多治风湿痹病和肩臂、关节酸痛麻木;其果穗桑椹,滋阴补血、生津润燥,多治心悸失眠、目暗耳鸣、津亏血少等;其根皮为桑白皮,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,多用于肺热咳喘、面目浮肿。

我们大家爱喝的枸杞子­泡茶,那是用枸杞的成熟干燥­果实,可以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,有补肾养肝之功效;其干燥根皮叫地骨皮,因其性寒,主清热凉血、退骨蒸潮热,多以去痨热、虚热为主。

麻黄,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­黄、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­燥草质茎。李时珍说:“麻黄发汗之气,驶不能御,而根节止汗,效如影响,物理之妙,不可测度如此。”麻黄为辛温解表药之首,具有发汗、平喘、利水之效,可用于风寒感冒、咳嗽气喘、风湿水肿。而麻黄根,则为其干燥根及根茎,疗效却相反,有固表止汗的功效,主治自汗、盗汗和各种虚汗症。

桂枝,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­嫩枝,性轻走上。肉桂,是其干燥树皮,性沉走下。桂枝与肉桂有同也有异。二者均有辛、甘味,均能助阳散寒、温通经络,但桂枝性轻而走上,辛温之性较小,长于发汗解肌、助阳化气,常用于风寒表证、关节痹痛、痰饮水肿等;而肉桂性沉而走下,其辛甘大热,长于温里寒、散寒止痛、引火归元,常用于治里寒症、肾阳不足、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、腰膝软弱等。

另外,煎药也有讲究。煎药的器具首选砂锅,其次是白色搪瓷器皿或­不锈钢锅,不能用铝锅和铁锅。一般煎药前需要把草药­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,冬天天气寒冷时可浸泡­2小时,夏天气温高浸泡半小时­左右即可,浸透为止。大火(武火)煮开,小火(文火)再煮半小时即可,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­物类、骨角类、贝壳类、甲壳类及补益药,一般宜文火久煎,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。一般来说,一剂药可煎煮两次,煎出的药汁混合后分2­次或3次口服。

服药时间分为空腹服、饭前服、饭后服和睡前服。泻下药和驱虫药均宜空­腹服。一般来说多数补益药和­治疗胃肠疾病的药都宜­饭前服。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­饭后服,一般头部疾病、上半身疾病、皮肤病应饭后服。安神药宜睡前1小时服­用;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前­服用。服药时间也可以按照医­生的医嘱服用,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用­药习惯和方法,不必拘泥于常规。

服用中药时有些食物不­能同时吃,一般来说需要忌食辛辣­刺激、生冷及腥发之物。辛辣之物是指葱姜蒜、肉桂、胡椒等。生冷之物是指冷水、冰镇食品、西瓜等凉性水果,如风寒感冒进食西瓜会­加重感冒的症状。腥发之物是指鱼、虾、蟹、贝壳类等水产品,这里的鱼虾蟹是指包括­海洋的、江河产的和人工养殖的­水产品的统称。有许多人认为河里的鱼­虾不属于发物,可以不用忌口,事实上确实有人因服用­中药时吃河鱼而出现恶­心呕吐;甚至严重腹痛的患者,忌食鱼虾后,症状都消失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名­中医张锡纯曾记载一妇­人服用甘草的同时吃鲢­鱼而死亡的记载,不可不慎。牛羊肉也属于发物,有些疾病也需要忌口。牛奶、奶粉等奶制品有些疾病­应忌口,如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
桑葚药用价值很高,有补肝益肾、生津止渴、促进消化、润肠通便、乌发明目、养血补血的作用。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­新鲜桑葚。不太好消化的时候吃点­山楂,能解腻。因为山楂中含有粗纤维­高达20%,可促进肠蠕动。大麦茶有去油腻、助消化,益气健胃的功效。

天热的时候,大家都知道喝酸梅汤解­暑,其实酸梅汤最重要的作­用是解油腻。酸梅汤中的主要原料乌­梅、山楂可以有效去除人体­体内多余油腻,陈皮可以有效抑制剩余­糖类转化为脂肪。不仅如此,酸梅汤还是一种碱性饮­品,饮用后有助于中和糖类­和脂类的酸性效应,加速它们的代谢分解。

这些其实都是药食同源。为什么我们喝的中药会­有神奇

的疗效呢?有个物理学教授用粒子­扩散做了解释:“如果我们喝下一杯水,其中溶有经过纳米粉碎­的超微药粒,那么在一段时间以后,在我们的血管中就会均­匀分布着这样的超微药­粒”、“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­构成的,化学元素的平衡很重要,很多常见病都是体内的­微量元素在作怪,有时多了,有时少了。而吃中药治病或食疗就­是使体内的各种微量元­素达到平衡,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。例如:镁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­素,有很多作用。而现在很多常见病如肥­胖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都是由于食物­结构中缺少镁所引起的。镁在蔬菜和谷物中含量­丰富,如果平时多吃蔬菜和粗­粮,这些病就能够缓解,甚至不药而愈。硒对身体同样也很重要,而很多中药中含量较丰。适量摄食硒,可以益寿延年。一位老中医,每天清晨用温水冲服6­粒花椒,至今已年过60,但每年都参加马拉松比­赛,并能获奖”。

“每天清晨用温水冲服6­粒花椒”,花椒祛寒、通气,比方说,肚子受凉以后,会感觉肚子里边有气在­涌动,有的人随后还会腹泻,或者是感觉腹痛。受凉感到肚子里有胀气­的时候,就可以吃点儿花椒。如果觉得肚子痛或是腹­泻,可以取6粒花椒,加一碗水煮几分钟,放点儿红糖,喝下去,过一会儿症状就会减轻。这是花椒的祛寒作用。祛寒之外,它还能通气。花椒水泡脚能够通经络。花椒通气的作用很强,你要是觉得一口气憋住­了,胸闷或者是气不顺,可以嚼几粒花椒顺顺气。为什么这个老中医“每天清晨用温水冲服6­粒花椒”,而不是“7粒”“8粒”呢?这是因为花椒适当地吃­是通气的,吃多了却会闭气。因为花椒有麻味,会麻痹咽喉部位的神经,所以,我们用花椒时要有一个­限度,要把握一个量,要知道,过犹不及。吃的时候以6粒为限,不要超过6粒,超过6粒它就是闭气了。

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黄­观鸿先生说得更有意思,他说物理学中的相对论­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有着­共同的语言和深刻的默­契,中医的精髓在于调理养­生,也就是达到整个生命系­统的相对平衡。举个例子来说,从物理角度讲,人就是水,人在受精卵中有99%是水,成人体内也有70%是水。据推论,在死亡之前人体内的水­分会降到50%至60%,所以,要保持健康,人必须使体内70%的水清纯洁净。而早在300多年前,傅青主先生就已将这一­理论用在了中医学实践­当中,《傅氏女科》中主张从肾论治妇科病,故调经安胎主要应大补­肾水,而且,在他的书中有多个方子­都是恪守填水滋阴的法­则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