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2.“斯是陋室,唯吾德馨”思考之二: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

-

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”唐代诗人刘禹锡在《陋室铭》中的这10个字,把诸葛亮和扬子云相提­并论。此处扬子云即扬雄,西汉蜀郡成都(今成都郫都区)人,西汉晚期(公元前53—公元18)著名

哲学家、天文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儒学家和汉赋代表人物。扬子云《自序》云:“家产不过十金,乏无儋石之储……人皆文绣,余褐不完;人皆稻粱,我独藜餮。”[4]子云亭,很“陋”,据说是他早年读书的地­方。

诸葛庐与子云亭,如今都成了旅游景点。说到南阳,最常被提起的就是诸葛­亮。南阳人常说:“南阳有三宝,玉器、烙画、《出师表》。”我上初中时,语文教科书上有两篇关­于诸葛亮的古文:一是《隆中对》,二是《出师表》。

《隆中对》这个名称,本应作《草庐对》。陈寿在《诸葛亮文集》中用的还是《草庐对》这个名字。至南朝梁昭明太子《文选》收录此文时,定名《隆中对》。后世以讹传讹,而清代流传最广的古文­读本《古文观止》也沿用了这个说法。

诸葛亮出师北伐前所作­的《出师表》,我中学时就会背了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特别是结尾处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当时不太明白其中深意,年过半百,重读《出师表》,方知这八个字,居然被诸葛亮不幸言中。命运真是神奇,难怪佛家说“不可说,不可说”了。西晋陈寿在其所著的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中全文收录了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。

南阳,自古就是豫南重镇。战国时期,南阳冶铁业就很有名,《史记》中就记载:“宛孔氏之先,梁人也……迁孔氏南阳,大鼓铸规陌池……家致富数千金,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­雍容。”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南阳,古称“宛”,“宛”是个象形字,是说南阳的地貌就像一­只吃饭的碗,能使人安“卧”静思。

诸葛亮躬耕地的草庐,即刘备“凡三往乃见”之处。

南阳,文化深厚,花洲书院由当年范仲淹­知守邓州时创建。范仲淹为什么要创建这­个花洲书院呢?这是他仕途受挫时寻求­精神安慰的一个地方。公元1044年,他身为副宰相,主持的“庆历新政”失败,和好友滕子京一起遭到­贬职。

改革者总是孤独的,范仲淹退而求其次,想在传道授业方面有所­作为,于是,范仲淹上书皇帝,以给事中、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­州任上。政治上,他“重教化,轻刑罚,废苛税,倡农桑”;在个人情怀方面,他想执经讲学,于是建了花洲书院。他的好友滕子京被贬到­岳阳后,重修了岳阳楼。滕子京寄信给范仲淹,

恳请他为岳阳楼作记。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­楼,他反复看了《洞庭秋晚图》,挥笔写下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言。

在汉代,南阳地位显赫,经济、政治发达。南阳汉文化,丰富而独特。鲁迅先生生前对南阳汉­画像石表现出极大的关­注,专门托人收集拓片20­0余幅。他曾说:“唯汉人石刻深沉雄大。”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­就是南阳人,医圣张仲景也是南阳人。你看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序中的话,说得多好——“论曰: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,望齐侯之色,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。怪当今居世之士,曾不留神医药,精究方术,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身长全,以养其生,但竞逐荣势,企踵权豪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务,崇饰其末,忽弃其本,华其外,而悴其内,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焉?”

太好了。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已经太好,张仲景的这个序更好。我的中医老师李一翔非­常欣赏这个序,能背下来。他对“竞逐荣势,企踵权豪”之类,一直不屑一顾,至少不去主动“企踵权豪”,对患者一视同仁。但作救苦之心,于冥运道中,自感多福者耳。这就是古人说的大医境­界。

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­张衡这样说南阳:“陪京之南,居汉水之阳。”无论是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还是张衡的科学、文学成就,都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­彩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­从南阳一带发迹的,他的不少开国功臣及云­台二十八将大都出自南­阳一带,因

 ??  ?? 明代杜琼国画《南村别墅图·开扬搂》
明代杜琼国画《南村别墅图·开扬搂》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