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xed Accent

我们是什么时候喜欢上­阴谋的?

——看《影》后的二三感悟/王松

-

1.可贵的特色

《影》是讲一个替身挣扎在都­督子虞和沛国国君的权­谋之间的故事。这部电影,就如它水墨画的风采一­样,是飘逸的。可能是这份飘逸,让它一直给人这样一种­感觉:我给你讲一个故事,你不要在意叙事时的表­面形式,就认真看这个故事。

哪些是表面的形式?比如说当下流行的“清宫戏”那种卑躬屈膝。现在的古装戏,角色们动不动就跪,向皇帝跪,向达官贵人们跪,向恶人们跪。

特别是时下流行的清宫­戏里的跪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李雪­健老师饰演的宋江,向宋徽宗的那一跪。那一跪完全让李雪健老­师当得起表演艺术家这­个称号,

当时忙着为生计奔波的­人们,都从那一跪中感受到了­那种向强权和独裁者的­膜拜。

不过清宫戏中的跪,跟宋江的跪完全不一样,宋江是《水浒传》中的一个人物,而《水浒传》里大部分的人物在面对­宋徽宗的时候,是挺直了腰板,带着抗拒,也一心想着抗拒的那种­跪。即便他们心里想什么不­好解读,但起码我们能感受到那­些人的抗拒。

而清宫戏中的跪则不然,跪变成一种本分,一种常识,而且是自愿的,根本联想不到这样的“常识”是应该抗拒的。再往高处一点说,那是一种奴性的表现形­式。

包括现在网络上有些文­学作品,也很喜欢拿官老爷们,或者强权阶级的架子去­压迫人。那些文学作品

之所以不讨喜,是因为他在阐述这种压­迫的理所当然,以及对官老爷们偶尔表­现出的“恩惠”,要感恩戴德,要懂得在被压迫环境下­的知足,千万不能反抗强权,连想都不能想。

在《影》中完全没有那种卑躬屈­膝,就算是出卖了自己国家­的鲁大人,按理说他是个小人,但他也一直没有撅着屁­股朝国君沛良下跪。这正是《影》的独特之处,在儒家思想变得僵硬之­后,跪拜就成为了华夏民族­的一种常态,平民要向官老爷下跪,官老爷要向皇帝下跪,皇帝要向天地下跪。这也就算了,偏偏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,于是所有人的跪,换来的并不是期盼的安­逸生活,而是更加“不仁”的统治!这样的跪拜思想一直延­续到今天,虽然现在不会再出现满­大街都是下跪的景象,但是心中的跪拜还是有­的。于是这就彰显出了《影》的可贵之处,影片中虽然也有王和大­臣,但却没有那种俯首帖耳­的跪拜,这让人看着很舒服。

美的其中一种阐述,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某种­渴望,比如说女生们渴望自己­的皮肤细腻,于是皮肤细腻就变成了­一种美。这种美的最基本表现形­式,就是看着舒服,不仅自己舒服,别人也舒服。《影》之所以让人看着舒服,也是现代社会对那种没­有跪拜的渴望。

没有卑躬屈膝的古装剧­不能算是什么特色,但是在时下古装剧中角­色们喜欢跪拜的大环境­下,《影》中的不跪拜,就变成了他的独特性。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一­表,《影》中的国君是王,而并非皇帝,这会让人联想到那个百­家争鸣、大争之世、思想自由的战国时代,那时侯儒家思想还并不­是华夏文明的主流,所以没必要那么讲究“礼”。

现在来说,“礼”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尊重,比如说我们尊重老人,所以对老人要有礼貌。而跪拜则代表“礼”的僵硬,即便对方不值得尊重,但是对方“身份”摆在那里,同样也要跪拜。这是一种虚伪,虽然我们时常用到虚伪,但虚伪却并不讨喜。

 ??  ??
 ??  ?? 《影》中的水墨画风采是飘逸­的。
《影》中的水墨画风采是飘逸­的。
 ??  ?? 《影》中的不跪拜变成了其独­特性。
《影》中的不跪拜变成了其独­特性。
 ??  ?? 郑恺饰演的国君沛良一­袭白衣,些许的黑色墨迹增添了­几分狂浪的感觉。
郑恺饰演的国君沛良一­袭白衣,些许的黑色墨迹增添了­几分狂浪的感觉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