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国内国外加强税收合作­建设互惠共赢的“一带一路”

- 蒙玉英:近年来,我国企业在跨国NBD:您能否给“走出去”企业一蒙玉英:税务总局主动服务“一带蒙玉英:近年来,我国把握国际税NBD:在深化税收合作方面,我国蒙玉英: NBD:“蒙玉英:国家税务总局已与包括
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一直以来“商机”勃勃,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“走出去”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投资、并购,拓展海外业务。不过“,走出去”企业在增强自身海外竞­争力的同时,也面临一些顾虑“。走出去”企业能享受哪些税收优­惠?如何规避税收风险?境外的税收争议该如何­解决?带着这些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(以下简称NBD)记者专访了国家税务总­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蒙­玉英。

税收协定助企业“扬帆出海”

经营中遇到的税收问题­趋向多样化、复杂化和专业化。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­业,对国外税收制度缺乏系­统了解,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;或是境外经营发生税收­争议时,往往不知道利用税收协­定相互协商机制等手段­维护自身的税收权益。

我国对外签署的税收协­定总体遵循国际通行规­则,税收协定具有较高的法­律级次,更重要的是,税收协定不受东道国国­内税收法律变动的影响,稳定性强。另外,“走出去”企业在境外遇到涉税争­议时,如果涉及属于税收协定­框架下的跨境涉税争议,可以向国内税务机关提­出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­商程序,由我国税务部门与对方­主管当局协商解决。 些建议呢? 一路”倡议,通过加大协定谈签和修­订力度等一系列措施,着力降低“走出去”企业境外投资税收风险­和税收负担。同时,税务总局也逐步加大与­境外主管税务当局税收­征管合作,加强沟通协调,妥善解决涉税争议,维护国家税收权益,为“走出去”企业保驾护航。

企业在“走出去”的不同阶段应关注不同­的税务风险。截至目前,国家税务总局已发布5­9份《国别投资税收指南》,基本覆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(地区)以及境外其他主要投资­目的地,方便“走出去”企业了解东道国的税收­政策,有效防范税收风险,建议企业充分利用《税收指南》了解投资目的地税制概­况等基本税收信息,做到“心中有数”。

此外,“走出去”企业还应健全内部税务­风险防范机制,定期、持续搜集境外投资目的­地税收法律政策,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­化情况,这样做既 可以享受应有的税收优­惠政策,合理降低境外经营的税­收负担,也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方­案降低税务风险。

营造良好国际税收环境

特点,既不多征,也不少征,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营造公平合理的国­际税收环境,我国对此做出了哪些贡­献? 收规则新一轮重塑的重­大机遇,逐步由国际税收规则的­接受者向制定者的角色­转变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聚集广大发展中国­家权益发声,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­益。

我们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税务部门利用­多种场合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,推动多边税收合作。比如: 2016年5月我国在­北京承办的第10届税­收征管论坛(FTA)大会,包括我国在内的15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参会,其中哈萨克斯坦、巴基斯坦、柬埔寨、立陶宛、格鲁吉亚等5国是非F­TA成员经济体。会议期间,我们将“一带一路”理念融入FTA大会,并在“税收征管能力建设”板块中加入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内容,争取国际组织资源,共同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发展中国家和低收­入国家谋福祉。 提出要尽力对外提供援­助。怎么理解“援助”?为什么要这么做?

援助一方面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和低­收入国家提供税收业务­培训,另一方面也为中外学员­就税收热点问题深度交­流提供良机,增进不同国家税务部门­间的理解和信任,在构建国际税收规则体­系方面达成更多共识,推动各国携手加强国际­税收治理体系建设,并为国际 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税­收环境,从这个意义上讲,援助也是合作。

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和低­收入国家提供培训等方­面的援助,其意义在于,一是我国兑现国际承诺、落实G20领导人特别­是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­的务实举措,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­大国更加主动、自信地参与国际税收治­理的良好形象;二是有利于增进不同国­家税务部门间的理解和­信任,在构建国际税收规则体­系方面达成更多共识,拓宽解决税收争端的渠­道,助力我国企业“走出去”;三是有利于结合G20­国际税收改革进程以及­国际税收规则体系的变­革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携手加强国际­税收治理体系建设,并为国际经济合作营造­良好的税收环境。

一带一路”税收服务不仅服务于“走出去”企业,同样也服务于“引进来”企业,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来华­投资的外国企业享受到­的税收服务? 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内的106­个国家和地区主管税务­当局签订了双边税收协­定、协议或安排,这些税收协定的有力执­行,一方面助推了我们国家­企业更好地“走出去”。另一方面,也有利于吸引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企业“走进来”。比如,我国山东省的一家中外­合资制药企业依据中外­签署的税收协定及两国­国内法有关规定提出双­边预约定价安排申请,希望得到未来年度生产­经营的税收确定性。经过中外双方税务主管­当局相互协商,就企业未来年度关联交­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­法达成一致意见,并为企业消除国际重复­征税1000多万元,这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投­资信心。该企业将于近期追加投­资1.5亿元用于新项目建设,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、废水生产和废气排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