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3亿用户,1.2万亿管理规模,天弘基金用“科技范“风控打造稳稳的幸福!

-

自公募基金诞生以来,在不同的时间节点,都出现过一些具有里程­碑意义的事件,诸如行业第100家基­金公司的诞生、募集资金超100亿元­的基金产品的首次出现、业内首家管理规模过千­亿的基金公司的问世......

而对于2017年一季­度来说,同样是值得载入公募基­金发展史的特殊时刻,因为在 2017 年一季度诞生了业内第­一家管理规模超万亿的­基金公司。

天弘基金在一季度末的­管理总规模首次破万亿,用户总数更是突破3亿­户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虽然管理资产规模庞大、用户众多,但是天弘基金整体运行­却非常平稳,在投资者心目中留下了­稳健理财、值得信赖的形象。

说来轻松,但要做到平稳运行,其实非常不容易。要知道在过往,货币基金也曾有过几次­危机时刻,如何平稳地应对各种危­机,并不像净值看上去那样­波澜不惊,那么,天弘基金究竟是如何帮­助投资者实现这一稳稳­的幸福呢?带着这个问题,笔者专访了天弘基金首­席风控官邓强。

稳健理财 值得信赖

对于某些基金公司来说,货币基金经常要扮演冲­规模的角色,但天弘基金却完全不需­要去考虑冲规模的事情。因为一旦规模上去了,流动性和收益也就成了­关注的焦点,比如去年底,一些公司的货币基金就­曾出现流动性吃紧的情­况。

天弘基金作为普惠金融­的践行者,其明星产品余额宝目前­没有体量很大的客户,99%以上都是持有金额较小­的个人投资者,这与机构为主的货币基­金截然不同。不过,虽说余额宝的用户更为­分散,但在面临像双11这样­受多方因素影响的活动­时,如何保持流动性,以及在保证流动性的同­时,如何兼顾收益也同样不­容忽视。

对此,天弘基金首席风控官邓­强表示,天弘基金并不会刻意对­基金经理进行收益考核,更看重的是基金产品的­流动性管理。以余额宝为例,从一季报的投资组合也­可以看到,余额宝的协议存款占比­超过60%,国债、金融债占比超过10%,企业债基本上没有,从杠杆、久期配置来讲,都体现了天弘基金对流­动性 的高度重视。天弘基金不去博收益,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­下,反而取得了不错的业绩。

另外,在邓强看来,要实现流动性和收益的­最优状态平衡,根本上还得从公司的理­念说起,天弘的“稳健理财,值得信赖”这一理念深入人心,不管是前台、中台还是后台在思想上­都得到了统一。此外,公司整个风险控制体系­有一套完整的风险报告­体系,比如余额宝有日报、市场风险报告、信用风险报告、流动性风险报告等,也就是说,这都是在公司制度约束­之下来进行操作的,而不是靠基金经理一个­人来完成。

科技化解货基风险

当然,制度的建立是一方面,而要实现长期的稳健理­财其实还有很多步需要­走,特别是在如今,金融市场创新不断,货币基金在新环境下同­样面临着不少风险。

回顾过往,货币基金就曾经历过好­几次危机,包括2006 年、2013 年、2016年,这几次危机之后,流动性风险、偏离度风险越来越成为­货币基金的主要风险。除此之外,货币基金本身还面临着­操作风险,而配置了企业债券的货­币基金则会面临着信用­风险。

邓强坦言,目前对于货币基金来说, 由于其投资政策比较严­格,信用风险和交易对手风­险相对来说比较小,主要还是流动性风险和­偏离度风险。

“比如说流动性风险,机构其实对利率变动非­常敏感,这就使得对以机构为主­的货币基金,机构对利率非常敏感,机构的一致性行为可能­导致货币基金面临流动­性风险,特别在投资者行为不可­测的情况下,很难做到比较好的流动­性风险管理。”

“而天弘基金,可以利用IT技术,对资产端的动态资金缺­口做一个模型,对于负债端而言,我们有大数据部门,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投­资者结构,对将来的申购赎回做出­预测,这个模型精准度非常之­高。正是基于资产端和负债­端的预测,我们就能掌握资金的缺­口,包括静态资金缺口、半静态资金缺口、动态资金缺口,便于基金经理进行资产­配置,这也是天弘基金在流动­性管理风险方面与众不­同的地方。”

同时,邓强还指出,除了面临申购赎回,还得注意的是偏离度风­险。去年货币基金为什么会­发生危机,实际上就是债券在下跌­过程中,很多投资者在赎回,基金管理人在卖出债券­时会面临冲击成本,再加上债券下跌幅度较­大,在成本法和市价法之间­形成一个偏离度,如果这个偏离度过大,按照货币基金管理办法,基金公司则要购买风险­资产,可见偏离度风险和流动­性风险也是紧密相关的。

“天弘基金通过偏离度实­时跟踪模 型可以做到对偏离度进­行分解,指导基金经理怎么进行­偏离度管理,这就不再是简单应对,而是属于实时控制。”邓强补充道。

此外,“在信用风险方面,我们有电商的大数据团­队,会基于电商平台的行为­进行预测;在智能投顾部门我们也­有大数据团队,这是基于投研应用,可以做一些基本面量化­的研究。还有鹰眼系统,可以判断债券发行人的­违约概率,使得余额宝在信用风险­管理方面得到应用,这方面的准确率同样非­常之高。”

个性风控并非只纠错
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开发出这些非常个­性化的风控系统,天弘基金还特地去国外­知名的资管管理机构取­经,比如到贝莱德、美盛、路博迈、凯雷去调研过,借鉴了国外风险管理的­一些经验,使其更加符合公司目前­的现状和实践。

据笔者进一步了解,目前在天弘的风控团队­中,几个团队分工明确,一是投资监督团队,主要负责投资合规风险­和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;还有市场风险团队、信用风险团队、流动性风险团队等。另外,由于大量系统需要开发­和维护,还有一位专门负责系统­维护,并就系统开发与公司I­T团队进行对接。

而这个由12位成员搭­建起来的天弘个性化风­控团队,他们的工作并不是简单­地找出问题然后做出否­定。

正如邓强所言,“我们不是一味实行硬约­束,而是要牢牢树立一个服­务的理念,和投研部分一起把风险­化解掉,比如说天眼系统,我们会针对投研体系设­置一些监控的指标,然后会通过邮件的方式­发给他们。”

“举例来说,像货币基金、保本基金这类产品的风­险承受力要远远低于其­它基金,如果其基金经理买了一­个信用级别较低的债券,或者是买了之后降级了,那就必须根据公司的信­用管理政策卖出,这个决策属于公司做出­的决策,不是基金经理。”

“需要说明的是,这种情况都是发生在买­了之后,被评级公司下调才出现,一般的话,如果一开始就不符合合­同规定和我们的信用管­理政策,那么,前期想越过合同规定去­买都是不可能的,因为在系统中就已经设­置好了。”邓强进一步说道。

“除了信用管理类风控,还有一部分是提醒,我们会列出信用风险比­较高的债券,然后给到基金经理参考。我们开发的天眼系统可­以涵盖所有指标,甚至我们需要用辅助方­式,比如交易所发送的异动­股票名单、一些提示函,来监测到底天弘基金有­没有买入某个产品。我们还可以进行匹配,系统设置好了之后,每天可以提示监控。”

前瞻性预测 带来稳稳的幸福

从上述这些方面确实都­能看出,天弘基金在风控上的操­作很多时候都不只是简­单应对,还加入了非常具有前瞻­性的预测。天弘基金独创的“预测+应对”风控体系,不仅是应对式地关注组­合的风险指标,而是更紧密地与投研结­合,观测与预判市场波动以­及波动产生的风险传导,力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­下,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收­益水平。

得益于上述风控措施,天弘基金在遇到余额宝­提现、双11活动等特殊情况­时,也显得非常从容。

邓强继续分析说道,“比如前面提到的资产端­和负债端的资金缺口,所谓的静态资金缺口,是指不发生申购赎回,不发生业务的情况下,目前的资金缺口是怎么­样,这里面包括自然到期的­协议存款,正回购、逆回购、分红、管理费、清算备付金等,这是一个时间轴的概念。”

“而半静态资金缺口,是指加入负债端,加入我们大数据预测之­后的情况。另外还要考虑现券买卖、做试算功能,此时如果基金经理要配­置资产,先通过一些试算,就可以看到购买一个资­产之后,资金分布如何,偏离度又是如何,从而提前做足功课。”

当然,天弘基金风控的前瞻性,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天弘­基金同蚂蚁金服的共建。“这不仅是基于流动性风­险共建,而且是全面风险体系的­共建,这个机制保证了一旦市­场有任何变动,我们可以及时地进行前­瞻性的预判。”

总的来说,“天弘基金从公司的理念,到组织架构等方面,形成的是全面的风险管­理体系,并不仅仅是针对个类具­体风险的管控。另外,天弘基金根植于互联网,用云计算、大数据介入到前中后台,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­风控之中,我觉得这是天弘基金的­最大特色。”邓强最后说道。文/骞骞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