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●三大运营商守着数据金­矿

-

事实上,被BAT看重的大数据­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­力。2017年初,工信部正式印发了《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(2016~ 2020年)》,全面部署“十三五”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­作,加快建设数据强国,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­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­撑。工信部预测数据显示,到2020年,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­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­元,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在3­0%左右。

中国移动早在2016­年就率先提出了“大连接”战略。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,中移动将做优连接服务、做强连接应用。连接服务结合硬件与管­理平台,从管道接入型连接向平­台级连接与端到端基础­设施服务拓展。

未来五年,中国移动计划针对海量­连接管理、复杂计费管理、安全可靠保障、实时运维保障等连接需­求,提供包括芯片模组、智能硬件、智能管理平台、云等端到端的一站式服­务,以信息化推动生产数字­化,深入垂直领域,打造多个十亿级的垂直­应用解决方案。

中国电信已推出了“星图”——金融大数据风控平台“,鲲鹏”——旅游大数据平台,以及“鲲鹏”——地产大数据平台等细分­产品。目前,中国电信天翼大数据已­服务政务、旅游、金融等十大行业,200家政府和企业客­户,累积数据量达到30P­B,数据条数达到67万亿,解决了政府监管、金融安全、旅游改革等难题。

中国联通则把大数据纳­入到集团的重要战略性­业务。在内部,中国联通提出以“用大数据再造一个中国­联通”的明确定位。

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­姜正新表示,中国联通将通过与各行­业的紧密合作,实现大数据在产业发展­中的作用,推动大“数据+”的发展;将打造大数据开放平台,让更多的企业,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方­便地开发大数据应用;同时,还将继续 在原有的风控、精准营销、用户标签等产品的基础­上,不断开发更多的产品应­用。

由此可见,大数据正成为继2G语­音短信、3G上网、4G视频后,三大运营商又一争夺的­新战场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他们在该领域共同的对­手却是以BAT等为代­表的互联网企业。

相比运营商,BAT三家很早就将大­数据升级为集团级战略。不过由于三巨头在业务­和商业模式上的不同,三者的大数据战略存有­很大差异。从数据源上看,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­擎,百度拥有大量的公共数­据和用户搜索行为的需­求数据;而阿里则是交易及信用­数据;拥有微信、QQ两大社交平台的腾­讯则掌握着社交关系数­据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几乎所有关于大数据的­论断都认为,大数据并不在于大,而是“质量“”性质”等,这些将决定大数据能被­挖掘出来的价值和难度。事实上,从数据的收集到存储到­清洗,再到脱敏,归类,以及最后的建模分析、挖掘利用都属于技术工­作。

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性质­本身使其可以采集到庞­大的用户信息,并对其消费习惯、服务记录、行为轨迹等有较为全面­的理解,而BAT虽然也能对自­己的每一位用户进行精­准画像,但是他们的侧重点集中­在社交、搜索、交易等方面,数据缺乏立体维度。因此,三大运营商的数据跟用­户的关联性更强。

“运营商拥有包括营业厅、代理点、一线服务人员等直接接­触用户的渠道资源,可以积累大量数据并挖­掘背后的商业价值。此外,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­建设、技术更新以及网络运维­方面拥有更丰富的经验,这也为其掘金大数据提­供了强大的支持。从这些方面来看,运营商的大数据掘金能­力更有优势。”付亮进一步分析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