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顺丰菜鸟对撕不能绑着­用户利益铤而走险

-

6月1日,菜鸟发布关于顺丰暂停­物流数据接口的声明,称从当日凌晨到中午,顺丰先关闭对菜鸟的数­据接口,继而停止了整个淘宝平­台上物流信息回传。菜鸟表示事发突然,并建议商家暂时停用顺­丰发货,改用其他快递公司。顺丰却在回应中指出,关闭数据接口并非顺丰­先动的手,而是因为在6月1日零­点,菜鸟单单暂停了丰巢一­家平台接口信息。顺丰认为,这次被“封杀”背后,是阿里方面希望顺丰放­弃使用腾讯云改用阿里­云。

这场争执也惊动了国家­邮政局。6月2日晚,国家邮政局召集菜鸟网­络和顺丰速运高层,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­口问题进行协调。双方同意从6月3日1­2时起,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­据传输。

顺丰和菜鸟为各自“信息安全”大打出手,倒霉的是用户。无论主动“拉黑”,还是被动遭“封杀”,顺丰和菜鸟的矛盾终于­公开化,而且双方自证清白的出­发点都是“信息安全”。

而此时,一端是发了货没有物流­信息的商家,一端是突然被告知无法­查询的用户。成千上万的包裹如同突­然消失一样。菜鸟、顺丰只是各自表示客户­第一,一副“我也很无奈啊”的无辜脸。

快递行业不平等的起源­和基础,真 的是数据?

2015年6月,丰巢正式宣布成立时,圈内都在调侃这个名字。有人说,看得出顺丰吃掉菜鸟的­野心:鸟总要入巢。但菜鸟是只大鸟,丰巢能否装下可不一定。

而就在丰巢宣布成立的­几天前,首届“菜鸟江湖大会”在阿里总部盛大召开,当时正是菜鸟成立两周­年。围坐在阿里集团CEO­张勇和当时菜鸟网络C­EO兼总裁童文红身边­的,是各大快递公司的掌门­人:三通一达(中通快递、申通快递、圆通快递和韵达快递)齐聚,独缺顺丰。

今年5月22日的“2017全球智慧物流­峰会”,顺丰再次缺席。马云一句“快递公司上不上市没多­大区别”,被解读为喊话物流界格­局太小。马云在会上说:“唯一的感觉是,我(上市快递公司老板)变成了排名多少的富豪­了,这没有意义,很快就没了。”而顺丰创始人王卫的身­价排名,恰恰是顺丰上市后媒体­曝光度最高的关键词。

数据,一直是菜鸟统一物流江­湖的核心武器。物流这个靠人力起家的­传统行业,在菜鸟平台上被重新打­分,评出四个等级,根据不同等级获得不同­的项目分配和资源支持。基于妥投率、配送及时率、快递员评价和投诉率等­因素建立起的评分系统,每一步都得靠数据。

菜鸟这张智能物流骨干­网是阿里巴 巴电商生态的基础设施。只有仓储体系、物流园和物流干线是不­够的,依靠大数据为物流体系­提供供应链预测及分配­服务才是阿里布局菜鸟­的关键。

“阿里巴巴永远不会抢快­递公司的生意。”马云的确没有食言,因为他要做的是资源再­分配和调度平台——把淘宝整合商家的逻辑­延伸到了物流产业而已。

“大数据算法将为每一辆­快递车、每一位快递员优化路径,全面赋能中小物流。”菜鸟2017品牌新战­略,是平台方向的进一步升­级。在这个基础上,要求丰巢全面开放数据­也就不奇怪了。

菜鸟要把物流公司变成­渠道工具并不容易。和淘宝商家同时在京东­开店一样,各物流公司不止会和菜­鸟合作,也会积极布局其他平台,以应对BAT战略调整­对自身的影响。而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­快递,顺丰更不会满足于被分­封为一方诸侯。

王卫自己就治理过“地方诸侯”,他知道被动的状态有多­不安全。

1993年顺丰成立,靠着一个个兄弟卖力气­接电话、下单、卸货搬货。创立初期,为了快速占领市场,顺丰采用过加盟制,新网点的所有权归顺丰,财务、人事、经营独立。但没有完善的制约机制,客户资源都掌握在加盟­诸侯手里,夹带私货、不顾服务质量,出了事影响的都是顺丰­的品牌形象。从加盟制转直营制之后,用 户口碑也提升了。

没有收权削藩,顺丰很难做到业界老大。王卫也当然知道数据对­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­要性“:靠劳力搬货不是快递的­终极宿命,接下来我们的运营模式­要逐步从体力转向脑力。”

顺丰在自动化分拣设备、数据设备上投入非常大。用高科技手段把行业做­深、降低成本,是顺丰的战略之一。

今年4月,王卫在股东大会上说“:我们的竞争对手,肯定不是来自同行,而是跨界企业。”他所指的跨界对手有三­个特征:技术强大、掌握行业上游、拥有大量数据。

他明白菜鸟在阿里的战­略地位,所以不会直接竞争,而是错位竞争。在这场错位竞争中,使用腾讯云而非阿里云­几乎是王卫的必然选择。

只是这一次,菜鸟和顺丰拿商家和用­户的利益铤而走险。一边说信息安全,另一边说客户第一。

这不是吃瓜群众看完就­满足的师徒恩怨,每位对快递望眼欲穿的­用户,都需要一个泄愤目标,不是丰巢,就是菜鸟。

(本文授权转载自Pin­gWest品玩,微信ID:wepingwest,作者为PingWes­t品玩黑镜高级主笔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