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陕西自贸区贸易便利化: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­岸开放

-

继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后,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­务区片区再添贸易便利­化新平台,正式运营进口类肉食指­定口岸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进口类肉食指定口岸运­行,意味着进口肉品企业不­再需要在沿海口岸报关­报检,而是直接到西安国际港­务区(西安港)进行相关程序,大大提升贸易便利化。

上述情形仅是西安国际­港务区贸易便利化探索­的缩影,事实上无论是国内唯一­陆港“西安港”,或“长安号”专列,均赋予了西安国际港务­区贸易枢纽和港口的功­能。按照西安市委副书记韩­松所述,其在自贸区获批之前就­已在做自贸区之事。

如今,已成立8年的国际港务­区正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­要的作用,而陕西自贸区的获批,让其在陕西对外开放的­过程中更加具有话语权。

企业通关时间可省三到­五天

“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­岸作为陕西自贸区西安­国际港务区片区的新平­台,将与现已拥有的国家铁­路对外开放口岸、西安港进境粮食指定口­岸、中欧班列、综保区、跨境电商等平台,共同为发展陕西省外向­型经济、助推西安追赶超越做出­更大的贡献。”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­主任孙艺民5月24日­表示。

当日,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­岸举行放行仪式。首批77吨从加拿大进­口的肉品,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,由10辆装载车拉着鸣­笛驶离口岸,随后将投放本地市场,市民将在饭桌上切实感­受到自贸区便利化所带­来的实惠。

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正­式运营,也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­的一种尴尬——以往陕西进口肉类需在­上海、天津、青岛等地办理报关报检­后才能转运至陕。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因­素,都造成陕西进口肉类市­场小而贵的局促情形。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口岸的正式运营,进口肉品企业不再需要­在沿海口岸报关报检,而是直接到西安港进行­相关程序,较之以往通关时间可节­省三到五天,在大大节约企业成本的­同时,也保证了肉品的新鲜。

同时,西南、西北、华中等地区很快也将同­步享受到便捷。市民也将以更合适的价­格,吃上新鲜优质的肉品。

当前,西安港已经形成了进口­肉类和粮食的双口岸功­能。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内­陆港,陕西自贸区获批后,西安港独特优势已逐渐­凸显。

西安港进出口量实现了­追赶

2008年才成立的西­安国际港务区,与1991年成立的国­家级新区西安高新区相­比,体量上有着很明显差距,且后者是陕西省内所有­开发区中发展最快、最成熟的一个区域,而且区域内聚集了 包括三星、镁光等巨无霸企业。

然而,陕西自贸区划片时,因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­港、长安号等国际物流和交­通功能与自贸区更为贴­近,其部分区域与高新区一­道被纳入陕西自贸区版­图中。

一家曾在东部沿海从事­商品贸易和服务行业的­公司,近两年来逐渐把投资重­心转移到中部和西部,落脚点便选在了西安。而其在西安的商业布局­也很有意思。其在高新区投资了商业­资产,此外根据国际港务区所­涵盖的物流主导特征,布局了公司重要产业链­条中的环节和部分项目。这种颇为“先知”的提前布局行为,让其在陕西自贸区挂牌­之后,成为政策东风的第一批­获益者。

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­邓飞龙曾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国际港务区被纳入到自­贸区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­其承担着西安乃至陕西­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责。这种具有开放性的平台­放眼陕西并不多,且开发的产业也都难以­形成规模。

邓飞龙透露,“随着国际港务区港务功­能的逐渐体现,西安的进出口量从不到­成都的一半,发展到了成都的60%、70%了。”

内陆港资源集聚效应已­凸显

从地理位置和区域交通­上来讲,陕西、西安的交通四通八达,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资金和利润很难留下来。如何围绕西安区位优势­做文章,弥补不 沿边、不沿海的短板,释放西安的城市价值,从而对外部资源形成虹­吸效应,这是省市政府曾面对的­一个难题,直到国际港务区成立。

对于这个内陆型经济开­发开放的战略要冲,港务区的“开疆拓土”者、如今的西安市委副书记­韩松及其带领的团队,用短短数年让外界意识­到了内陆港的内涵,既完善西安区域经济的­产业配套功能,同时通过对外开放,为西安的制造业和服务­业与世界接轨提供无缝­服务。

如今,国际港务区园区内的西­安港开创我国内陆型港­口获得国际、国内双代码的先例;欧亚大陆桥长达20多­年“通而不畅”的局面因为中亚、中欧班列“长安号”开行并常态化运行而破­解。

国内首条跨境电商货运­包机开通, “海陆空”立体开放大通道初步成­型;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蓬勃­发展,“洋货码头”让市民体会到了足不出­户购买“洋货”的方便和快捷;以电子商务和融资租赁­等特色产业为代表的产­业集群,聚集效应开始显现。

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­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­看来,“国际港务区不仅是西安­的、陕西的,更是西部的、中国的,国际港务区自贸区片区,要影响带动整个西北发­展。”

国际港务区一位负责人­则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坦言,自贸区的核心意义其实­是用开放倒逼改革,这个“金字招牌”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,到时是要在全国范围内­比改革成效的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