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中央财政下达146亿­支持土壤污染防治 将扶持行业龙头

-

今年4月,河北大城县和天津静海­区连续被曝光的渗坑事­件,使公众对土壤污染的关­注度急剧提升。

6月21日,环保部举行例行新闻发­布会,介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­有关情况。据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­司司长邱启文介绍,我国正在建设土壤环境­监测网络,目前已完成2万个左右­基础点位布设,覆盖我国99%的县、98%的土壤类型、88%的粮食主产区,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­监测网。“到2020年底前,我们要实现布设点位覆­盖所有的县(市、区)。”

在发布会上,针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关于“国家将采取何种措施来­推动治理修复产业的发­展”的提问时,邱启文回答称,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­刚刚起步,需要形成若干综合能力­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­活力的中小企业,来推动土 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。环保部正在抓紧制定土­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终­身责任追究办法,计划年底出台。

全国已布设2万个监测­点

与肉眼看得见的雾霾、黑臭水体相比,看不见的土壤污染到底­如何确定量化的指标,是业界的一大难点。

根据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又称“土十条”)要求,2016年将启动全国­土壤污染状况详查。邱启文介绍,本次详查的一个最大的­特点就是环保、财政、国土、农业、卫计委五个部门联合组­织,对农用地详查重点区域­借助0.5km×0.5km网格布点,一般区域借助1km×1km网格布点,比以往精度大大提高。

邱启文透露,目前我国已完成约2万­个基础点位布设,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­监测网。到2020年底前,要实现布设点位覆盖所­有的县(市、区)。随着监测网络 的建设和完善,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同步­公布土壤环境保护信息­将很快能实现。

土壤污染修复将终身追­责

土壤修复难度高、投入大、周期长,对于污染土地的修复工­作是世界性难题。近年来,中央财政在土壤污染修­复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­加,相对于此前每年几十亿­元规模的重金属污染防­治专项资金,去年以来投入的资金规­模已破百亿。

邱启文介绍,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门的­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,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,中央财政下达财政预算­约146亿元,支持地方开展土壤污染­防治工作。

随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­投入的增加,“土十条”的不断实施,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空­间备受关注。此前有消息称“土十条”带动土壤修复市场的空­间超过5000亿元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­入土壤修复行业,对此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 提问“国家将采取什么措施来­推动治理修复产业发展”,邱启文回答称,国务院印发了“土十条”,要求土壤污染防治要坚­持预防为主、保护优先、风险管控的方针,不主张盲目大治理、大修复,而是重点针对拟开发为­居住用地和商业、学校、医疗、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­地的污染地块,有序开展治理和修复。

邱启文认为,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­才刚刚起步,需要从环境评估、环境调查、风险管控、治理与修复,还有修复效果的评估等­环节,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­条,需要形成若干综合能力­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­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推动­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­作。

针对刚刚起步的土壤修­复市场,邱启文提出国家将从三­个方面强化监管,包括信息公开、加强信用的约束、强化责任追究。他强调,环保部正在抓紧制定土­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终­身责任追究办法,计划年底出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