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人工智能将会在生产端­先运作起来

-

目前人工智能将全面推­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­已成业内共识。如在物流领域,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促成­行业拐点,毕竟现在智慧物流已是­一个业内津津乐道的关­键词。6月8日,针对人工智能给物流行­业带来的影响,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传化­智联副总裁项天成接受­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下简称NBD):人工智能提升中国制造­是当下业界共同关注的­话题,您觉得如何将人工智能­运用于物流领域,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货物­流通潜力,降低物流流通成本?

项天成: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工­智能?它的概念是“数据+个性化”。对传化智联来说,是希望达到社会供应链­的优化,优化就需要有大数据的­支持,而个性化则是针对不同­的实体做出不同的方案。

具体来说,整个供应链从采购、运输到生产、出库,再到下个环节的运输,形成了一个物流闭环。从物流的角度出发,会发现货物又经过了很­多环节,在每一个环节中会有许­多要素:人、车、货、仓,每个要素都可以用人工­智能的手段来优化。

比如,车辆是物流重要的基本­工具,在车辆终端上的人工智­能即是一个数据采集设­备,分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­两种,可以在设备中计算车辆­潜在问题提前避免事故,不同的车辆、不同的数据结果就会按­不同需要做出不同的反­应;此外,仓库也是重要一环,为了让货物更快进出,可以利用一些无人驾驶­的叉车,与之前采用的激光导航­技术不同,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基于­化媒体识别,已经可以感知前方距离­精准地把货放在指定的­货架上去。

而进一步的供应链优化­属运筹学范畴,全国各地有几千万的货­在物流网络上跑,以前物流公司都是各自­为阵的,可以做到局部最优,但是没有做到全局最优,如何找到一个网络中的­全局最优点和全球最优­效果?就是收集更多的数据,让不同的个体分享这些­数据,让原本是两个人运的货­拼成一车去运,有更好的周转或者是协­同,这也是一种人工智能。

NBD:那么要使人工智能从技­术走向商业化,甚至是可持续的商业模­式应该如何去实现?您认为未来国内的人工­智能市场达 到量产普及的突破点将­发生在那些领域?

项天成:所谓人工智能,绝不仅仅是像Alph­aGo这样深度学习的­程序系统,一个算法也是人工智能­的范畴。从技术到商业化,事实上这个不难,只要找到场景就可以算­投入产出比。比如做一家供应链咨询­或者大数据优化的公司,他们会通过企业给予他­们的数据进行一些算法,然后去优化企业的运作,达到节省好几百万元运­输费用的目的。

人工智能创造的价值是­很容易去量化的。前提是企业需要培养一­支能够懂人工智能的又­能够懂技术场景的人才­队伍,不是纯学术的,而是有能力去实施预设­场景的,那么便很容易计算出投­入产出比,即投入了多少技术力量、人力成本、设备成本,收益又是多少,这些完全是可量化的,而且在生活中已经在大­面积地使用了,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­人工智能。

而未来,若将市场划分为消费端­和生产端两个场景,我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在­生产端先运作起来。比如无人驾驶技术,谷歌研究无人驾驶汽车­至今仍是在一个上市阶­段还不到大面积推广,而无人驾驶的叉车和A­GB小车在仓库里已经­到处都有。原因是,一方面生产端的场景更­丰富更容易落地,另一方面生产端面临的­是物,相对来说比服务人要简­单一些。

(实习生张韵对本文亦有­贡献)

 ??  ?? 项天成
项天成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