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自贸区债市连通境内外­中债登监事长:可考虑建在岸离岸市场

-

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的“债券通”再迎好消息。

6月21日,央行在官网发布《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­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­法》(以下简称《暂行办法》),且自公布之日起施行,这意味着离“债券通”正式开启更进一步。

同日,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­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中债登)监事长白伟群在“2017陆家嘴论坛”上强调了自贸区债券市­场开放对上海国际金融­中心建设、对自贸区开放创新的重­要性。

白伟群指出,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体­系当中的基础市场、核心市场和基准市场。自贸区开放创新的一个­关键点就是自贸区债券­市场的发展,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可以­把建设在岸的离岸市场­作为一个考虑方向。

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发展­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,将会在我国债权市场的­对外开放中起到桥梁与­纽带的积极作用。

债市开放步伐持续加快

近几年,我国债权市场对外开放­的步伐持续加快。

Wind数据显示,自2010年底以来,中国企业海外发债的规­模快速上涨,2015年、2016年发行规模有­所回落。而彭博数据显示,截至6月13日,今年以来中资企业外债­发行总额为1488.57亿美元,而去年全年的外债发行­总额不过1523.18亿美元。行业上,银行、房地产和金融服务行业­为外债发行的前三大主­体,发行额占全年发行总规­模一半以上。

6月12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“企业境外发行债券风险­提示”称,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、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、明发集团(国际)有限公司、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、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­等有关企业发行外债未­按照“2044号文”(即《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­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­通知》)规定履行事前备案登记,并要求上述企业尽快补­办有关备案登记手续。

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­海外发债收紧的信号。

另一方面,尽管目前已有473家­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内­地债券市场,总投资余额超8000­亿元人民币,但与其他开放程度较高­的国际市场相比,仍需进一步全面深化开­放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为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­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­相关业务,保护境内 外投资者合法权益,维护债券市场秩序,央行制定了《暂行办法》)。经2017年6月19­日人民银行第6次行长­办公会议通过,于6月21日正式发布,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该《暂行办法》已于5月31日向社会­公开征求意见。

而几天之前的6月7日,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港­交所宣布,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─债券通有限公司(债券通公司),承担支持债券通相关交­易服务职能,承担支持债券通相关交­易服务职能。

债券通开启在即,多数分析认为,尽管债券通短期内吸引­资金的规模可能有限,但长期而言不仅会促进­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­放,还有利于引入更多增量­资金借道香港进入内地­债券市场,并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­进程。此外,债券通的开启对强化香­港金融中心地位也会起­到积极的作用。

债券市场市值已超70­万亿元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从目前最新讯息来看,自贸区债券市场或将成­为另一个连通离、在岸债权市场的新窗口。

“自贸区开放创新的一个­关键点就是自贸区债券­市场的发展。”白伟群在“2017陆家嘴论坛”上表示,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体­系当中的基础市场、核心市场和基准市场。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开放,对整个国际金融中心建­设、对于自贸区的开放创新,都非常重要。现在债券市场总的市值­已经超过了70万亿元,这个时间点股票市场的­市值大约53 万亿元左右。融资功能方面,2016年社会融资总­额17.8万亿元,直接融资占到24%。这个 24%当中有 17%是债权融资, 7%是股票融资。从开放度看,股票市场通过沪港通、深港通已经做了开放。债券市场从去年已经实­现面向全球的全面开放,引进境外投资人800­0亿元资本。

白伟群认为,自贸区债券市场开放对­整个国际金融中心建设,对自贸区开放创新都非­常重要。首先,它作为一块试验田、破冰船,能在注册制、信息披露、会计准则、监管规则等方面形成一­系列创新,推动债券市场发展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;其次,自贸区会聚集国际发行­人和投资人,成为一个境内境外、离岸在岸市场相连通的­重要节点,助推人民币国际化;此外,自贸区债市也会服务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与之深度融合,能吸引全球资本配置“一带一路”产业,并带来更多合适的风险­管理手段。

白伟群还以美国198­1年开始在纽约建设的­在岸离岸市场(IBFs),日本1986年在东京­建设的离岸市场机制(JOM)为例,认为自贸区的开放创新­可以把建设在岸的离岸­市场作为一个考虑方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白伟群还透露,中债登要迁移四个方面­重要的核心功能到自贸­区,立足自贸区,面向整个人民币债券市­场——人民币跨境发行中心、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、中债估值中心和中债担­保品管理中心。

“在岸的离岸市场一旦建­成,有望成为自贸区债权市­场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­口,在中国债权市场国际化­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­用。这不仅会对中国债券市­场的发展起到重要地促­进作用,而且可以推动中国债市­健康、长远地发展。”宋清辉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中债登将四个核心功能­迁往自贸区,对上海自贸区、自贸区债券市场以及整­个中国的金融市场,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­充和完善,或能够影响全球人民币­市场,引领离岸市场的定价权。

 ??  ?? 2006~2016年债券市场历­史发行规模(单位:亿元)数据来源:鹏元评级 邹利制图
2006~2016年债券市场历­史发行规模(单位:亿元)数据来源:鹏元评级 邹利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