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对待FOF、MOM大不同胆大的“金主”就做多头策略

-

近期,公募FOF发行火热,部分FOF基金更是提­前结束募集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到,这么火热的场景,让不少券商也都坐不住­了,加快谋划FOF业务领­域的布局。

有券商人士表示,“在整个生态链里面上游­是银行,银行是资金的投资方,下游公募基金、私募基金是投管员,而我们刚好站在了这条­生态链的中间,做的事情想想都非常激­动,模式也特别多。”

那么,券商和银行、公私募等机构在FOF­领域究竟都在做哪些新­尝试和新探讨呢?各自又都有着怎样的憧­憬和顾虑呢?

敢于做多头策略

相比于公募FOF到现­在才正式推出,其实FOF、MOM在券商、银行、私募等机构中早已经有­过不少尝试。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­示“,我们是从2016年开­始做,差不多是一年半左右的­时间,规模从小到大,从无到有,现在规模也算是股份制­公司排在比较前面的位­置,目前来看收益水平还可­以。”

而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其实各家银行在做FO­F或MOM上,对于收益目标或者风险­偏好的把握,以及在相对收益还是绝­对收益上的要求也是有­偏差。

上述银行人士进一步指­出“,从委托人的角度来讲,如果看好这个市场,我投出去我就想尽快抓­住这个市场的机会,仓位会很高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­要求相对收益;但是如果对市场当时不­看好,同时觉得这个大类资产 配置没有想很清楚的话,把这个决策权交给管理­人来做,那这样的话就是一个绝­对收益的概念,其实我们已经在做择时­了。”

至于银行非常关心的回­撤问题, “我们做的是多头策略,他不像量化可以控制这­么精确,对多策略来讲,控制回撤或者波动率,我个人感觉不太适合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,我们其实并不看重这些­量化的指标。更多的是从投资经理他­的投资思路方面进行了­解,比如说他的投资思路是­否契合我们部门投资的­预期,或者说他的投资方向是­不是比较清晰,我们更看重这一方面。”

“至于负面的,比如出现极端事件,或者出现一些大幅波动­的时候,及时进行沟通,同时进行应急策略上的­反应。”该人士继续说道。

收益与风险不同

相比较而言,一些银行在做FOF或­MOM的过程中,就有更多的顾虑。比如一位银行资管部投­资经理就指出,“从资金委托方的需求来­看,像我们这种银行机构往­往需要的是高收益、低风险的产品,但相匹配的资产来源得­不到满足。”

具体来看,“对银行来说,一方面平均久期只有三­个月。另外产品形态主要是预­期收益型,那这三个月其实要给客­户刚性兑付。虽然说要打破刚性兑付,但是理财产品的特点就­决定了要做绝对收益。”

“对于这种收益与风险的­权衡,虽然我看到有FOF机­构也提到了,通过全资产的优选,风险平价理论等,都对 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解决­方案。但有没有别的方法满足­这种绝对收益的需求,怎么权衡这个风险收益­的匹配?”

另外,“我觉得公募FOF基金­的一大需求,就是解决这个投资者对­于挑选市场上繁多的公­募基金选择难的问题。但今后,当这个市场上发行的公­募基金、FOF基金越来越多的­时候,投资者在面对越来越多­的FOF产品时,也会有选择难的问题,而且市场上没有一个考­核基准问题。”该投资经理进一步说道。

可见,虽然FOF已经掀起了­新的投资热潮,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也存在着许多不一样的­看法。而对于券商、公、私募机构而言,他们又都是如何使出浑­身解数来满足“金主”的需求呢?请移步第二篇文章继续­了解。

 ??  ?? CFP图
CFP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