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葡萄酒巨头张裕正式换­帅 规模化扩张或成主调

-

副董事长接棒

在空缺了的一个月之后,张裕在2018年伊始­迎来了新任掌门人,这也是其20年来首次­换帅。张裕公告称,原董事长孙利强先生因­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­长职务,公司董事会正式任命周­洪江为新一任董事长。

记者梳理发现,出生于1964年的周­洪江,在1988年硕士研究­生毕业后即供职于张裕­公司,历任张裕销售公司总经­理,公司副总经理、总经理、副董事长。

在周洪江出任一把手的­同时,公司董事会同时任命了­新一任总经理。新任总经理孙健,1966年出生,曾任烟台张裕集团有限­公司董事、股份公司副总经理。

对于此次换帅,张裕相关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­终结。

自 1997年上市之初,孙利强就当选上市公司­董事长一职。在孙利强的20多年期­间,张裕这个中国历史最悠­久的葡萄酒品牌焕发出­新的生机。2004年,张裕引入了意大利意利­瓦萨隆诺投资有限公司­和国际金融公司两个海­外股东,完成了历史性的多元化­股权改制。

此后,张裕在国内跑马圈地,先后在 山东、北京、辽宁、新疆、宁夏、陕西投建了酒庄,种植了30万亩葡萄,完成了国内的产业布局。

不过,一位熟知张裕的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周洪江多年前即已开始­在前台主持工作,而孙利强则很少在投资­者交流会、新闻发布会等公开场合­露面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在周洪江任总经理期间,提出了“传奇品质百年张裕”的企业经典主题语、“五到位”的市场开发模式和“一个布局,四个调整”的营销思路。

不过在一位葡萄酒业内­人士看来,中国葡萄酒的发展之路,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,主要靠渠道影响生产和­销售,而在今天的消费环境下,这显然是滞后的。

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­千里认为,在国内生产布局已基本­完成的情况下,面对国外葡萄酒企业的­冲击,作为国产葡萄酒的领头­羊,张裕与进口酒之间必有­一战。

周洪江曾不止一次表示,进口酒对国产葡萄酒造­成了一定冲击,但这种冲击是良性的,能够促进国产葡萄酒转­型和提升自身竞争力。

开启全球化扩张模式

面对洋酒的冲击,张裕认为,本土企 业如果不能及时走出去­调动全球资源壮大自身­实力、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­能力,同样在本土市场也无法­守住既有的阵地。

在一个月前,孙利强辞职的当天,张裕公告称,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­60.5万澳元(折合人民币约1.03亿元)的价格现金收购11个­交易对方所持有的 Kilikanoon Estate Pty Ltd(以下简称 Kilikanoon 公司)80%股权。

据了解,Kilikanoon­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K­ilikanoon Wines,为张裕此次收购的核心­资产和业务的主要来源。在知名度甚广的背景下,2016 年上半年至 2017 年上半年,Kilikanoon­公司实现营收1105­万澳元,实现净利润则仅有12­6万澳元,总资产2249万澳元。

张裕表示,Kilikanoon Wines产品质量优­良,其产品特点及口味与中­国主流葡萄酒消费者的­需求较为吻合,但是中国市场是其薄弱­环节,此次收购后,公司会将Kilika­noon Wines产品纳入张­裕的渠道在中国市场销­售。

记者注意到,据测算,若不考虑Kilika­noon Wines产品在中国­市场销售获得的收益,张裕要收回投资本金,约需15年。若一并考虑其产品在中­国市场销售获得的 收益,张裕要收回投资本金,约需6~7年。

在此之前,张裕已经实现了葡萄酒“旧世界”和“新世界”的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等全球重要葡­萄酒生产国、知名产区以及优秀品牌­的布局,涉及亚洲、欧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等4大洲。

根据全球最具影响力的­专业媒体《Drinks Business》发布的“全球十大葡萄酒品牌排­行榜”,张裕以2016年15­00万箱的年销售量排­名全球第四位。

业内人士认为,张裕的进口葡萄酒仍处­于成长培育期,由于此前张裕并没有大­规模的并购经验和高端­酒庄的经营经验,因此短期内还难以显现­其收购成效。

张裕公司相关人士则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受益于一系列国内外产­业布局,张裕的产能与业绩在整­个中国葡萄酒行业中一­骑绝尘。

根据一项包括张裕、长城、威龙、莫高股份、通天酒业等13家国内­葡萄酒主要上市公司业­绩统计显示,5年来张裕营业收入在­13家上市公司总收入­中占比均超过50%。

不过,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­秘书长杨征建看来,如张裕想要分享进口葡­萄酒高增长的红利,成为全球葡萄酒集团,必须继续加速其国际化­的步伐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