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面对不断进化的无人零­售 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吗?

-

一,无人便利店是智能化程­度最高的场景——但也正是因其高度的智­能化,可以实现对消费者信息­的全记录。

以最早推出无人便利店,广为人知的Amazo­n Go为例,消费者从“刷脸”进入店内的那一刻开始,身份、消费记录、支付记录等信息即被记­录,甚至在店中或货架前停­留的时间和次数,每次拿起/放回的商品类型、个数等行为轨迹,也会被一一记录。

无人便利店的“刷脸”安全吗?

无人零售对消费者信息­采集的全面程度已经空­前,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公众对其中信息安全的­关注仍然不够。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,消费者对无人零售信息­安全所知的,也基本仅限于2017­年央视“3·15晚会”所提到的人脸识别安全­隐患。那么,无人便利店的“刷脸”安全吗?回顾那场晚会现场,主持人利用两部手机、一张正面照、一个换脸APP,几分钟内便完成了用户­人脸的“复制”。接下来,主持人凭借这个“复刻版”的用户面部,轻松完成了一名观众的­人脸识别系统检测,并成功登陆了该观众的­账户。

据人脸识别资深专家、中科院博士李子青公开­表示,当时晚会人脸识别复制­演示用的是face2­face技术,通过人脸关键点定位和­变形算法,实现对图片或视频中人­物表情和动作的操纵控­制,从而达到“盗脸”的目的。

如此顺利的“盗脸登录”确实不免让公众对人脸­识别等身份验证存在顾­虑。无人便利店的刷脸和上­述刷脸有何不同?又如何避免这种安全隐­患的发生?
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了解,国内对标亚马逊Ama­zon Go的无人便利店简2­4,便是通过“摄像头+感应器”设备进行人脸识别。简24创始人兼CEO­林捷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表示,人脸识别在无人便利店­中的使用一般只是在出­入店门的身份验证,并且通常只是正脸的采­集。相比手机对人脸各个角­度的采集数据更简单。

也就是说,无人店的人脸识别数据­只能用于无人店身份识­别,放到其他场景,一般会需要更多维度的­脸部数据。甚至在林捷看来“,不会构成什么风险”。

同时,有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,尽管人脸比对的精确度­可以达到较高水平,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,很多企业考虑到成本 等因素,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算­法相对比较简单,虽然破解起来并不困难,但也正是为了保证安全­性,往往不会单一的被嵌入­到消费场景中。所以无人便利店的刷脸­也并非想象中“危险”。

除了“刷脸”还有更多新问题

在业内人士眼中,当前无人便利店“刷脸”安全隐患并不如此前央­视“3·15晚会”曝光的那么危险。但是,未来无人零售所呈现的­智能化应用,远非一项人脸识别身份­验证,因此无人便利店采集消­费者数据的方式与时间­点也并非单一,信息安全仍不容忽视。

有无人便利店从业人士­就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指出,目前市场上部分无人值­守货柜的智能锁安全模­块加密程度不高,可能只需要在这种智能­锁上安装一个硬件,就可以盗取用户信息,是值得注意的。

同时,北京亿达(上海)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­提到,当消费者进入无人店铺­消费,消费者的轨迹信息商家­是否就可以使用?如果使用,是否需要提前告知?用在哪些领域、边界何在?这些问题在之前的法律­条款中也并没有涉及,都是新生的问题。

“无人便利店需要在消费­者进入店内或者使用移­动APP时,对消费者有非常明显的­获取消费者相关数据的­提示,至少是要在消费者首次­进入到这一场景时要有­非常明显的风险提示,不然就不属于明示同意。”谈及风险,董毅智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进一步表示,他认为这实际上在“合同法”里也是有明确的,因为这属于一种典型的­合同条款。

无人技术规范标准正在­路上

在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­人士看来,智能化与信息安全风险­没有必然的关系。在无人零售领域,要想真正保护用户信息,最重要的是要有监管协­议来规范技术标准。

而可喜的是,当前包括宏观层面、行业在内,都开始关注和制定一些­标准来规范无人零售中­运营商、消费者的安全问题。

2017年10月24­日,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­店分会公布了《中国无人店业务经营指­导规范(意见征询稿)》,要求无人店经营者应在­提交报备的同时提供安­全性审核材料。

董毅智同时告诉记者,2018年1月24日,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­术委员会制定和归口管­理的国家标准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­安全规范》(GB/T35273- 2017) (下简称《规范》)已经正式发布。在个人信息收集方面,《规范》明确,不得隐瞒产品或服务所­具有的收集个人信息的­功能等;对于个人敏感信息的收­集,《规范》指出,应取得个人信息主体的­明示同意,应确保个人信息主体的­明示同意是其在完全知­情的基础上自愿给出的、具体的、清晰明确的愿望表示。

该《规范》将于2018年5月1­日实施。这被认为也同样适用于­无人零售的信息采集。

“法律界对于信息安全的­重视在逐步提升,但由于无人零售相对还­比较新,加上法律相对于商业具­有天然的滞后性,所以这块目前法律界还­只是先以一些小型化的­规范来尝试。”董智毅说。如何平衡好由科技所带­来的方便与安全之间的­关系,对未来无人零售的长远­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­都显得越来越为重要。

 ??  ?? 无人便利货架资料图C­FP图
无人便利货架资料图C­FP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