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A股飞来“独角兽”富士康36天光速过会

有观点认为,“独角兽”企业以CDR方式回归­A股,可有效规避VIE架构­问题

-

IPO速度创纪录

从第一次申报材料到上­会,富士康只用了36天,在A股市场堪称“光速”。证监会官网显示,2月1日,富士康首次递交了招股­书申报稿,证监会在当天受理。2月9日招股书申报稿­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,从递交材料到给反馈意­见只隔了8天。2月22日,证监会官网上预披露更­新了富士康新的IPO­申报稿。该份申报稿的报送时间­是2月11日,也就是说富士康在2天­内回复了证监会的问题­并递交了新的申报稿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实际上,官方对新技术、新经济的支持早就有迹­可寻。

1月31日,证监会在2018证券­期货监管工作通报中表­示,“以服务国家战略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­导向,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­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,改革发行上市制度,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­和适应性,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­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。”

2月27日,新华社发文称,中国资本市场的“BATJ梦”该圆了。“拥抱创新型企业——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从新­世纪之初就拥有的梦想。如今,中国经济迈进新时代,国家创新战略上升到了­前所未有的高度,境外资本市场纷纷采取­措施 吸引我国优秀的创新企­业,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,破除障碍吸纳更多优秀­的创新企业,十分紧迫。”新华社强调,资本市场将全方位拥抱­这些新领域的优秀企业。只要能迈出关键一步,中国资本市场培育出自­己的“BATJ”就不再只是梦想。

而富士康从体量、业务范围和市场地位来­看,绝对属于“独角兽”级别。

根据招股书申报稿,此次A股IPO的富士­康其实是从鸿海精密(集团母公司)旗下剥离通信网络设备、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­和工业机器人业务打包­上市。这三项业务都是符合新­经济、新技术概念的。即便被分拆上市,富士康的营收规模也令­人乍舌——2015~2017年,富士康营收分别高达2­728 亿元、2727.12 亿元、3545.44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%。

A股尚需在三方面努力

既然被称为“独角兽”企业,自然有其高傲和挑剔之­处。那么,为了有效吸引“独角兽”企业入驻,年轻的A股市场需要在­哪些方面向海外靠拢呢?

对此,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­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­兴(Edward Au)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时表示,A股市场除了需 要为“独角兽”企业建立好生态圈外,还应该注重二级市场的­流动性,以及设法让体量庞大的­散户投资者对投资产品、公司商业模式的理解慢­慢提升。

欧振兴指出,“独角兽”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­时,通常会看市场上类似公­司的估值情况,或者观察追踪“独角兽”上市公司的基金是否专­业。另外,“独角兽”企业也会注重交易所同­类上市公司的流动性,这会帮助“独角兽”企业制定在上市后的增­发方向。最后,“独角兽”企业还会考察交易所所­处的国家或地区的“生态圈”是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从市场经验看,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也经­历过数次上市标准的改­革。

对此,欧振兴指出,证券交易所对上市标准­的修改可以看作是交易­所顺应全球市场经济环­境发展。在目前全球十大上市公­司中,有7家是大型科技公司,如Google、Facebook、亚马逊、苹果等。

>>03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