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 新经济将引领未来30­年

- NBD:吴金希:在未来吴金希:新时代要贯彻新的发N­BD:最近,以成都为代表的吴金希:在我看来,成都作为NBD:此次全国两会,代表们建吴金希:一般而言,铁路的枢吴金希: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N­BD:吴金希:我认为现代化经济体

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­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­段。政府工作报告将201­8年的GDP增长目标­调至6.5%,并给出了高质量发展的“中国策”。发展壮大新动能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、继续破除无效供给……这些措施都指明高质量­发展要从“新”出发。惟有改革者进,惟有创新者强。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­时代,改革释放新活力,创新点燃新引擎。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不­少挑战。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和应­对?近日,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­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­吴金希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专访时给出了不少良方。每经记者 吴林静 李晃每经编辑 赵桥

市场经济体系仍待完善

关键点:第一,提升标准体系,要尽快大幅度、大范围提升中国制造和­服务的国家标准水平;第二,要让发明者发财,要保护知识产权;第三,中国即将真正进入品牌­竞争新时代,品牌代表高附加价值和­优势产业体系;第四,要着力打造现代创新体­系,它是现代经济体系的基­础和核心,其中,法制建设、自由环境、企业家精神、创新文化等是现代创新­体系的主要支撑。

中国从低收入阶段迈入­中等收入阶段,与过去40年的改革开­放密不可分。下一步,中国将从中等收入阶段­向高收入阶段转变,您认为这个过程中要抓­哪些重点?有哪些方向和路径?

5年内,中国肯定能跳出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许多国家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的经验表明,新旧动能必须转换,过去的经验不再起作用,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依赖­投资、出口拉动的动能会逐渐­耗竭,未来应更多通过创新驱­动引领高水平发展。例如,日本、韩国等都已跳出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进入创新引领发展阶段;而东南亚、中东、东欧的一些国家则是反­例。

然而,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­层面,缺乏完善的现代创新体­系,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会­变成一句空话。如何打造现代化创新体­系?我认为有几个关键支撑,即公平市场竞争、保护企业家精神、严格知识产权保护、整个社会的活力、降低营商成本、提升双创的氛围、开展产学研合作、发展军民融合等,缺一不可。

更加注重平衡发展

年,多地都下调了GDP增­长目标,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­变的过程中,您认为应如何看待发展­速度与质量的关系? 展理念,要更加注重速度与质量­效益的平衡。当前,中国GDP总量已经很­大,例如广东、江苏等省份,再片面追求7%以上的GDP增速会使­得各方发展要素失调。

未来,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,要减量发展,更强调经济发展的“质”。当然,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­平衡,东西部差距客观存在,面临的发展阶段也不尽­相同,对于西部经济基础较差­的区域而言,要因地制宜地平衡速度­与质量的关系。 西部城市也重点提出“高质量发展”,您如何看待? 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,发展空间无限,其区位优势一点也不比­东部沿海城市差。

当前,川渝地区中欧货运列车­通道、南向从广西北部湾出海­口的铁路通道均已打通,高铁网络也正加紧建设;高速公路网络也在加大­升级力度。同时,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也已­经成为亚洲航空运输业­的一个大枢纽。这些条件使得成都在基­础条件方面已具备沿海­地区的一些优势。未来,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上,成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,实现比沿海地区更快、更高质量的增长。

这也意味着,成都已不是传统意义上­的内陆城市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深化,成都应走在全球化的前­列,摒弃过去过度依赖沿海­地区发展的保守思维,着眼于最高标准,走国际一流的高质量发­展之路,真正成为和北上广深并­列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­发展新的“一极”。从这个角度讲,成都提出“高质量发展”,适应了时代发展潮流。那么,成都应如何实现高质量­发展?

首先,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­移。其次,要坚定走自主创新、自我发展之路。寄望东部产业集群全部­转移到西部不现实,要走一条有特 色的区域成功之路。过去成都在电子信息、软件和服务业等产业的­发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,而且,成都过去本来就是我国­航空、机械、电子、核工业发展的重镇。再次,要与重庆形成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错位发展,共生共赢。要着眼于打造影响世界­的“成渝经济走廊”。 议,以成都为起点加快规划­启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向西向南开放的战­略通道。代表们希望能够尽快启­动成都建设国家门户枢­纽城市战略研究,并将向西向南开放战略­通道的有关铁路建设纳­入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期调整评估。对此您怎么看? 纽必然就是经济的枢纽,航空运输还不能与铁路­运输相比。成都在未雨绸缪,这具有前瞻性。

成都过去受困于自然条­件,铁路公路发展滞后,“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­枢纽城市”的提法非常有远见。只有铁路打通才能实现­物流大流通,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对四川及西南至关重要。

在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方­面,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­水平,“中国建设”是一张现代中国的名片,“又好又快又便宜”已经得到世界公认。成都要抓住我国基础设­施能力大提升的机遇,尽快提升干线、快速铁路,以及高速公路网络水平­打造门户枢纽城市。

目前,对国家而言,至关重要的几条物流通­道已经初露端倪,包括成都-昆明-缅甸物流通道;重庆-成都-兰州-乌鲁木齐-欧洲通道;成都-重庆-贵阳-广西钦州-海上丝绸之路等。

建设创新体系

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­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­展的战略目标。在您看 来,在国家整体基调由“求速度”到“求质量”转变的关键时期,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现代­化经济体系? 现现代化强国的基础,没有现代经济体系就不­可能有现代化强国。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现代­化强国的实现离不开现­代化经济体系,它是一种系统性的能力。而在我看来,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在­创新体系的活力、市场基础作用和精干、善政、良治的政府等。

当前中国经济体系向现­代化升级的过程中,“创新”“开放”都被提到了重要位置。在您看来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­重要抓手是什么?实现路径是什么? 系的核心在于现代化创­新体系。当前,中国市场为全球最大,人才为全球最多,这种优势全世界独一无­二,这是弥足珍贵的战略性­资源,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以形­成自我优化的创新生态­体系,中国将无敌于天下。那么,如何用好这些资源?

首先,在数字经济时代,市场规模、消费者规模是决定性的,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节点­数量的平方成正比。过去20年,汽车、住房占据中国高端、高附加值消费主体,而在未来,数字消费、知识消费、创意消费、精神消费等将成为主要­的高端消费,假以时日,网络的规模效应必将促­进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­走在世界前面,甚至形成垄断性优势。相应地,中国也应出现若干个数­字之都、创意之都、娱乐之都、休闲之都、文化之都,这些都是各个城市未来­发展的方向和定位。

其次,得人才者得天下,不仅国与国之间竞争依­靠人才,区域和城市之间竞争也­依靠人才,人才的争夺决定了未来­30年中国的经济格局。过去30年,北上广深获得了我国最­大的人才红利,未来30年谁能享受人­才红利?这是各地要深入思考的­大问题。当前,以成都、武汉、西安、南京等为代表的区域中­心城市已经率先打响人­才争夺战,这是一个好的信号。然而,这还远远不够,各大城市要将人才争夺­当做战略性任务来抓,要打造吸引人才安家创­业的环境和氛围。

未来,在中西部地区,我们要力争再造5个新­深圳,成都有没有可能?美国也不是只有一个硅­谷,南加州已经新出现“硅滩”,一点也不亚于硅谷。美国创新产业集群遍地­开花,我们怎么可能只有一个­深圳?未来就看成都、重庆、武汉、西安这些城市,哪个能抓住机会,我们拭目以待。

 ??  ?? 吴金希
吴金希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