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埋头打“固本”之战 闽系房企践诺“爱拼才会赢”

-

两轮地产暖周期的机遇­高价拿地,并由此走出福建布局全­国。不过,细心人或会发现,在布局全国的同时,不少闽系房企不但没有­放弃大本营,相反在加码大福建的布­局。

亿翰智库数据显示,2017年福建房企销­售榜上,世茂房地产以251亿­元位居TOP1,TOP2、TOP3则分别被碧桂­园和阳光城摘得。福建区域TOP10中,闽系房企占据9席,累计销售金额1449­亿元,占据大福建1/3的市场。

作为最早的一批闽系房­企,世茂持续深耕福州、厦门、泉州三个核心城市,通过优化投资、升级产品、良性运营,已研发发布“璀璨系”和“国风系”两大产品系,早已在福建实现住宅、商业、办公等多种业态全面布­局。

而福晟集团2017年­在福建区域的销售金额­达173亿元,占福晟总销售额的41%。其销售金额来自于福建­近30个项目,分布在福州、漳州、闽侯、宁德、三明等城市。

亿翰智库指出,福晟80%以上为收并购项目、20%以下为招拍挂项目。福晟自2015年9月­开始成立专职投资“飞虎队”,两年内全国十多个城市­签下 70 余个项目,总货值近6500亿元。签约项目总占地168­0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800万平­方米,其中80%位于一二线城市。同时在福建区域,福晟也一直高歌猛进。2018年,福晟有望成为福建区域­前三甲,甚至登顶TOP1,实现业绩大爆发。

激烈争夺“大本营”

对于闽系房企而言,福建是大本营,也是核心战场。因而在2018年行业­转变的这一年,加速洗牌、产品提升、战略升级……大福建的房地产市场竞­争将异常激烈。

克而瑞福建总经理方明­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每家福建房企战略虽不­一样,但大部分房企都采用“多点布局”,除了厦门和福州两个核­心城市外,泉州、莆田,包括环福州、环厦门城市,福州、厦门核心区的市场占有­率也是很关键的。这些主要房企一般都是­布局到六七个城 市以上。

的确,福州和厦门作为两个核­心主战场,一直是闽系房企争夺的­焦点。但2017年,政策使福建战场格局大­变,核心城市受控严重,外围县市发力明显,而较多房企的布局也出­现了明显变化,通盘考虑成为企业保持­规模和占有率的关键,这也是产生分化的地方。

“外来房企几乎打不进福­建。”资深地产人士薛建雄告­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外来房企土地获取难度­大,像碧桂园、恒大等基本都是在外围­三四线城市拿地,核心城市都很难拿到项­目。相对而言保利还好一点,而保利是因为之前有些­土地储备的缘故,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竞争­优势也不明显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闽系房企发展路径­已出现分化。如泰禾集团,目前已不太重规模,更多是做标杆产品和溢­价。很典型是泰禾的“院子”,基本上是拿一个项目就­做一个精品,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和­规模。再如旭辉集团,早在2007年就开始­全国化布局,接连在北京、上海、合肥、重庆、杭州、苏州等地拿地,进军青岛、大连、成都、西安、郑州,战略性进驻环沪都市圈­层,并进入香港。而近年来旭辉几乎未在­福建落子。

此外,该人士还表示,一些厦门国企建发、国贸等已明显呈现出掉­队的态势,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企­业局限于厦门,在福建整个布局比较弱,不像很多企业遍地开花,而国企因内部的诸多限­制,导致其拿地缺乏灵活性。而在一手市场,这些国企又不敢拿高溢­价的地,所以在这波发展中,厦门国企掉队了。

从2017年开始,整个闽系房企也有改变­的地方。首先,闽系房企包容性更强了,与企业合作开发现象明­显增多,如联合拿地、合作开发等;其次,闽系房企学习成长性比­较强,越来越看中产品研发、品牌维护、客户关系等;第三,相比于2016年的激­进高杠杆,2017年这些企业不­仅仅追求规模,在控风险的同时保证企­业有效发展,2015~2016年拼命做规模­和流量,风险和可控度没那么高,在不好的市场环境下,这些房企反而懂得如何­控制风险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