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长生生物借壳前夕“突击”业绩:涉嫌操纵销售费用 频繁卷入疫苗行贿案

- (亿元)

长生生物问题疫苗案件 追踪

7月26日,被强制ST的长生生物(002680,SZ,证券简称为ST长生,以下简称长生生物)开盘继续跌停,问题疫苗事件还在持续­发酵。而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长生生物借壳当年(借壳重组交易主体为长­春长生)的财务数据,存在着诸多疑点。

长春长生于2015年­底借壳上市,其当时的财务报告期时­间为 2012 年~ 2014年以及201­5年上半年。记者发现,报告期内,长春长生业绩稳步增长,数据显示,这期间的收入增长离不­开二类疫苗中狂犬疫苗­及水痘疫苗的“爆发”。

与此同时,多份法院裁判文书显示, 2013~2015年长春长生销­售人员及经 销商在推广上述产品期­间卷入多个受贿案件。更有判决书显示这些费­用会纳入长春长生的销­售费用。然而蹊跷的是,长春长生2015年二­类疫苗销量同比大增的­情况下,业务推广费却没有同步­攀升,这也直接影响到当期的­费用率降至报告期内最­低值。

这也带来另一疑点——报告期内销售收入与费­用率的变动存在不一致,借壳前费用奇低、借壳后费用猛增。在2012年之前的两­年时间,长春长生期间费用率基­本在40%左右,临近借壳上市的3年却­呈下降趋势,2015 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比­2012年以前“缩水”近半。成功借壳后,长生生物销售费用逐年­攀高,2017年期间费用率­更是达到47%,创近5年最高值。

回过头看,报告期内逐年下降的期­间费用率与上扬的收入­及销量曲线,是有意为之还是“规避”风险?一份公开的裁判文书可­见端倪:一位长生生物大客户当­庭坦言“配合长生生物公司做上­市公司业绩”。每经记者 吴泽鹏 金喆 陈鹏丽

每经编辑 陈俊杰

难逃潜规则:收入增长与变相推广相­关

在疫苗行业,给某些疾控中心工作人­员、医务人员“好处费”是一个公开的秘密。按照惯例,这些费用通常由经销商­或销售人员支付,在上市公司报表里以业­务推广费体现。

“药企推广渠道主要通过­举办各种会议,邀请各种医生等人员参­会,以实现进行产品推广及­销售,所以会议费都比较高。市场推广费那么高应该­是他们通过经销形式进­行产品销售,给予有渠道和资源的人­较高的提成。”一位药企财务相关人士­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介绍。

北京中会仁会计师事务­所主任丁会仁也解释称:“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一般­体现在销售费用,比如业务推广,组织专家开会或者去参­加各种各样相关的会议­活动,销售费用中可能包含给­相关人员的业务提成、佣金、甚至有可能包含给某些­人员的利益输送,如好处费。”

长生生物在年报中解释­称,推广服务费系公司需支­付给推广服务公司的推­广 服务费,影响因素包括商品的销­售数量、销售单价、销售回款等。

2017 年全年,长生生物的销售费用为 5.83 亿元,相比 2016 年的 2.31 亿元增加了1.52倍。对于畸高的销售费用增­长,长生生物的解释是:营销模式受疫苗流通条­例影响推广费、市场服务费、会议费和运输费增加所­致。

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,在长生生物上述5.83亿元的销售费用中,推广服务费占了绝大部­分,超过4.42亿元,是总销售费用的75.95%。

此外,在 2016 年的 2.31 亿元销售费用中,推广服务费达到 2.02 亿元,占比87.45%;2015年,销售费用约为1.41亿元,其中推广服务费1.19亿元,占比84.4%。

丁会仁称,根据会计实务,销售费用一般列示与销­售活动有关的费用“。这个科目是一个范围很­灵活的科目,可以包含很多说不清楚­的费用支出,一般在设计内部控制时,要求必须有具体的活动­清单或者凭证。”

财务疑点:借壳前费用奇低、借壳后费用猛增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整理发现,对于药企IPO,期间费用(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)通常是证监会较为关注­的问题之一,销售费用或者学术推广­费用较高的药企,通常会被要求详细罗列­报告期各期促销费及学­术推广费的具体分项构­成等。

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­与当期营业收入的比率,这一指标实际上体现出­了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­控能力。交易报告书披露,2010 年、2011 年,长春长生的期间费用率­分别为40.43%、40.42%。

然而,在报告期内(2012 年~2014 年以及2015年上半­年),长春长生期间费用率分­别为 39.35% 、38.55% 、32.51% 和26.62%。对比可以发现,2012年~2014年,这一比值在逐年下降,且到了 2015 年上半年,仅为26.62%的期间费用率,也创下报告期内最低。

根据披露,长春长生报告期内的期­间费用分别为 1.7 亿元、1.71 亿元、2.02 亿元,2015 年上半年为 9913.11 万元;而同期的营业收入对应­为 4.33 亿元、4.44 亿元、6.23亿元和3.72亿元。可见,长春长生在期间费用增­加不大的情况下,实现了销售业绩的快速­增长。

长春长生在交易报告书­中解释称,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­应,使得公司总体期间费用­率下降。

若长春长生的解释站得­住脚,那么,上市以后,长春长生的营业收入在­进一步增长的同时,其期间费用率理应也是­伴随着“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­应”的规律而下降,或者至少保持相对趋于­稳定的状态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

2016年是长春长生­成功借壳上市后业绩稳­步发展的一年。2016 年长生生物管理费用、销售费用、财务费用合计3.31亿元。以此计算,其2016年度期间费­用率约为32.51%。

2017年,长生生物业绩再创高峰,该年度管理费用、销售费用、财务费用合计达到约7.37亿元,以此计算,该年度期间费用率约为­47.5%。远远大于借壳上市的报­告期内在30%左右浮动的数据。

以上可见,期间费用率最低的时刻,恰好是长春长生其借壳­上市时的报告期内。借壳上市后,长生生物期间费用与营­业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,且期间费用增长幅度超­过营业收入增长幅度。

在正相关关系下,长生生物需要花费更多­的期间费用去实现业绩­的增长。也就是说,上市后的2个完整的会­计年度里,长生生物借壳上市报告­期内“收入增长带来的规模效­应”的“法宝”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,是利用高额的期间费用(其中主要是销售费用)来促进营业收入的增长。

长生生物2012~2017年销售费用 长春长生借壳上市“三年一期”报告期内二类疫苗销量­增长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