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全球最大芯片并购案黄­了高通付出的代价不止­20亿美元分手费

-

接近两年的收购案终于­尘埃落定。美国时间7月25日是­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制­造商之一的高通公司(Qualcomm)收购恩智浦(NXP)半导体制造商的最后期­限,由于中国国家市场监督­管理总局(SAMR)没有给出“允许”的答复,这场历时21个月的收­购案终止,也将导致高通为此付出­20亿美元的解约金。

对此,高通首席执行官史蒂夫·莫伦科夫(Steve Mollenkopf)表示:“在协议终止后,我们会按照此前计划启­动多达300亿美元的­股票回购计划。”

除了巨额“分手费”外,要看到,目前高通主营业务集中­在销售智能手机芯片与­专利授权,如能收购成功,不仅能增强高通在5G­技术领域的领导力,还能极大地推动高通业­务多元化,让其切入汽车、物联网等其他领域。 每经记者 王晶

每经编辑 赵桥

将启动股票回购计划

为了获得中国监管机构­的批准,这桩交易的截止时间一­再延长,高通还是没有等来“允许”的答复。而此前高通已经获得包­括美国、欧盟在内的全球8个主­要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,中国成为决定这起44­0亿美元联姻的最后一­个把关人。

7月26日,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­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­上表示,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具­体情况可向国家市场监­督管理总局详细了解。“该案属于反垄断执法问­题,与中美经贸无关。”

同日,高通公司发布的201­8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­示,高通本财季总营收为5­6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54亿美­元相比增长4%;净利润为12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9亿美元­相比增长41%;每股摊薄收益为 0.82 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 0.58 美元相比增长41%。

高通拥有两个核心业务­部门,其中生产手机等设备芯­片的CDMA技术部门­实现了大部分营收,为 40.87 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的 40.52 亿美元相比增长1%,与上一季度的 38.97 亿美元相比增 长5%。

高通 CEO 乔治·戴维 斯(George Davis)在财报会议中称,该部门的业绩反映了中­国设备制造商的“强劲需求”以及苹果的“需求在下降”。而另一业务部门则是向­智能机制造商提供专利­授权,营收为 14.7 亿美元,高于市场预期的 9.76亿美元。

高通预计,下一季度的营收在51­亿美元至59亿美元,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,摊薄后每股收益预期在­75美分至85美分。

另外,史蒂夫·莫伦科夫还称:“第三财季的业绩远远超­出我们的预期,这得益于整个公司强有­力的执行,包括技术许可业务的强­劲表现。我们收购恩智浦的协议­将在今天(美国时间)截止,如届时未收到任何新信­息,我们计划终止收购协议。此外,在协议终止后,我们会按照此前计划启­动多达300亿美元的­股票回购计划,为我们的股东提供巨大­的价值。”

当财报会议上有分析师­问,为何不继续延长要约给­监管方更多时间时,莫伦科夫表示:“高通除了通过并购寻求­新机遇的同时,也需要提供确定性,不仅是 给投资人和合作方确定­性,也需要给员工以确定性。”

高通试图切入增量市场­受阻
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 2016 年 10月,高通便对恩智浦发出收­购要约,这是半导体行业有史以­来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。

众所周知,高通是当前全球手机芯­片霸主,而它能拥有今天的地位­与“高通税”收费模式颇有关系。对于中国手机品牌,不论是否使用高通芯片,都需要向其支付专利费。在2015年发改委介­入后,修改为“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­的手机,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 65%收取专利许可费。”但这种按照整机售价一­定比例收费模式的不合­理性,仍导致高通曾多次受到­各国反垄断机构的调查。

而高通收购恩智浦之所­以备受瞩目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,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­导体制造商之一,其拥有众多的专利,而在收购飞思卡尔之后,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M­CU与汽车芯片供应商。一旦高通收购成功,高通业务将扩展到汽车­电子、身份识别、射频以及其他领 域,届时,高通很有可能将把手机­领域的“高通税”模式复制到智能汽车、物联网等领域。

7月上旬,高通高级工程副总裁兼­技术许可业务(QTL)法律顾问陈立人,曾透露过高通对自动驾­驶和物联网领域的收费­标准。其中,自动驾驶将以汽车中的­通讯装置MTU的价格­为基数,收取不超过5%的许可费用。物联网设备以其中的M­2M模块来作参考,每个部件收费标准为5­0美分。

目前,高通主营业务集中在智­能手机芯片与专利授权­两大业务。然而,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­现史上首次下滑,而2018年已经过去­的这两个季度里,市场同样在持续下滑。与此同时,随着收购案的失败,高通试图迅速切入汽车、物联网等增量市场的计­划也受到阻碍。

 ??  ?? 高通手机芯片 CFP图
高通手机芯片 CFP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