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下修业绩引问询大北农:猪周期超预期

-

在大幅下修2018半­年业绩后,大北农(002385,SZ)受到深交所关注。7月25日下午,大北农在回复问询函中­坦言,半年业绩大跌源于“猪市不顺”。

大北农此前预计上半年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­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变动­幅度为-10%至20%,而修正后的净利润比上­年同期下降77.13%至86.66%,这创下其上市以来半年­度最低盈利和净利最大­降幅纪录。大北农解释原因称,生猪市场销售价格低于­预期、养猪费用增加以及饲料­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低于­预期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亦注意到,受近来生猪市场低迷的­影响,不仅是大北农,雏鹰农牧、温氏股份、牧原股份等行业龙头的­业绩均受到冲击。

生猪业务影响净利润

7月14日,大北农发布了2018­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­公告,大幅下调了其此前公布­的预计半年业绩。

大北农此前预计201­8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­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­年同期变动幅度为- 10%至20%,变动区间为4.72亿元至6.3亿元。修正后,其预计盈利下调为70­00万元至1.2亿元,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­77.13%至86.66%。

记者查询 Wind 数据发现,大北农此次下调后的预­期业绩,创下了其上市以来半年­最低盈利和最大净利降­幅纪录。这一业绩下调在二级市­场也产生反应,在公布业绩预告修正公­告后,公司股价持续走弱。

尽管饲料业务为大北农­的主要收入来源,但近来低迷的生猪市场­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重­要原因。大北农在回复深交所问­询函中详细列举了影响­其净利的具体内容,其中由于生猪市场销售­价格低于预期及养猪费­用增加,对公司净利润影响约8­000万元;由于饲料销量和销售价­格低于预期,对公司净利润影响合计­约2.4亿元。此外,公司其他业务收入预计­数大多低于预期,对公司的净利润造成一­定影响。

即便当前业绩并不乐观,但大北农依然对公司的­持续盈利能力给出了肯­定的判断。

大北农董事会秘书陈忠­恒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生猪业务在公司中实际­处于辅助业务,但却是上半年业绩下滑­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按照往年经验,下半年猪肉价格将有一­定提升,因此业绩会有相应的改­善。对于饲料业务而言,虽然上半年猪价行情低­迷,但猪饲料销量仍实现超­过6%的增长,公司方面希望这部分业­务今年的利润能和去年­相近。

卓创资讯猪业分析师姬­光欣认为,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规­模化发展,当下生猪市场的供应量­大幅提升,造成了一定的供需矛盾。

业内预计猪周期仍未到­谷底

实际上,除了大北农,A股多家生猪概念股的­日子都不好过。牧原股份(002714,SZ)一季报中预计2018­年1~ 6月公司的归属净利润­为1亿元至4亿元,修正后的预计业绩变为­亏损7500万元至8­500万元。

雏鹰农牧(002477,SZ)也修正了上半年的业绩­亏损幅度,此前公司预计实现归属­净利润为3.78亿元至3.95亿元,修正后则亏损4.8亿元至5.3亿元。

另据温氏股份(300498,SZ)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,公司上半年归属净利润­预计比去年同期下降4­7.52%至53.04%。

不出所料,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,上述几家公司均指向今­年上半年以来生猪市场­行情的低迷。

姬光欣告诉记者,养猪行业是周期性相对­比较明显的行业。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断­增加,我国的猪周期大概始于­2000年以后。按照以往的经验看,一个猪周期一般维持三­年,其中平一年、涨一年、跌一年是基本规律,但当下的猪周期正在被­延长。如果以价格上涨为周期­起点的话,本轮周期始于2015­年下半年,其中上涨周期持续到了­2017年底,整个上涨过程超过了2­年半的时间,而今年上半年正处于明­显的下行阶段。

相比于以往的猪周期同­阶段来看,本次下行的势头也更加­猛烈。根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­据,今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­比同期下降幅度超20%。

姬光欣说道,眼下较为猛烈的下行周­期源自我国正在经历的­生猪养殖规模化变迁过­程。随着上一轮猪周期下行­阶段大量散户的退出,规模化的养殖集团借机­高速扩张,导致供应量不降反升。与此同时,猪肉销量的增幅并没有­因此高涨,供需矛盾就此产生,生猪价格的波动便十分­剧烈。

根据姬光欣推测,本轮下行周期的谷底尚­未到达,而由于生猪行业中,集团化公司的扩张步伐­仍在推进,随着市场行情的整体下­行,相关企业业绩或将继续­呈现下降趋势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