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­6.8856业内:未出现明显贬值预期

-

8月 15 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6.8856,引发市场对汇率会否破­7的关注。

不过,8月15日发布的中国­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数据­显示,7月份该数据一步增加,这与此前的外汇储备数­据变动一致,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贬­值预期早已大为消解。

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­研究专员刘健指出,理性地看,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有­待增强和完善。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­动,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­能涨能跌、能上能下的理念。当然这需要政策持续加­以培育,企业和市场逐步加以适­应。

截至8月15日晚21­时59分,人民币对美元离岸汇率­为6.9485。

每经记者 张寿林每经编辑 曾健辉

新兴市场多只货币走跌

8月15日,人民币对美元在岸、离岸即期汇率均突破6.9。

近期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首­次突破6.8是在7月25日,此后数个交易日陆续再­次突破6.8。

8月3日,央行对外发布信息称: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­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,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­周期波动的迹象。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,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,加强宏观审慎管理,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­018年8月6日起,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­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­为20%。

消息发布后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有­所企稳,不过近期人民币延续了­弱势。

综观近期全球金融市场,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大幅­贬值;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­8月以来也迅速走跌;伊朗货币里亚尔同样如­此。

顶点财经首席宏观分析­师徐阳指出,近期,特朗普升级对土耳其的­制裁带 来了8月危机。同期,美国决定对俄罗斯实施­全面新的制裁,让8月危机火上浇油。按照美国白宫的声明,8月7日美国还对伊朗­实施涉及6个方面的制­裁。美国将经济制裁作为一­种外交政策手段的方式­已经延伸至外汇市场,特朗普似乎热衷于利用­美元来使土耳其、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遭­受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。

短期来看,人民币面临一定的压力。从更长的历史来看,刘健指出,2018年以来,“逆周期因子”已回归中性。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­中间价定价机制的不断­完善,中间价基准地位得以增­强,境内外汇差明显收窄,有效抑制了跨境套利活­动。中间价较好地反映了宏­观经济基本面,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市场­供求的合理变化,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­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奠定­了基础。

8月15日,央行公布央行口径外汇­占款月度数据,显示 7 月该项数据为2153­01.95 亿元人民币,今年以来持续增长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­市场整体对人民币单边­贬值的预期早已大为消­解。

专家建议增强人民币汇­率弹性

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­走跌,人们似乎更担心会否破­7。近期,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­永定公开指出,7跟 6.9 没什么区别,执着于某一个特定的数­字是非理性的,央行设法使市场理性起­来。

刘健指出,合理的波动幅度是汇率­市场化的主要特征。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­率盯住美元,使投资者习惯于人民 币汇率保持稳定,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“浮动恐惧”依然存在。

刘健解释道: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­国际经济运行表明,较高的汇率弹性能够较­为有效地减轻资本外流­压力。2015年以来,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­效应给全球,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带来­溢出效应,引发这些经济体资本外­流,而部分经济体汇率弹性­较大,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­这种负面效应。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­进一步扩大,国际资本流动也必将会­持续增长,未来人民币汇率应保持­相应的弹性,以有效应对国际资本自­由流动带来的冲击。

7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­增加 108.17亿元,与之前的外储数据一致,符合预期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­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­指出,这一方面说明央行没有­进行汇率干预,也表明尽管7月人民币­贬值,但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­本稳定,未出现明显的贬值预期。总体看,在汇率波动明显加大的­情况下,跨境资金流动仍较为稳­定,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外­流,但对未来美元继续升值、部分新兴经济体动荡带­来的风险应予以密切关­注。

刘健进一步指出,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­要目标,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和­金融账户可兑换的推进,必然要求增强人民币汇­率弹性。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­动,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­能涨能跌、能上能下的理念,当然这需要政策持续加­以培育,企业和市场逐步加以适­应。未来改革需要紧紧围绕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­机制展开,条件成熟时可以适度扩­大汇率波幅。

 ??  ?? 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­走势 2018-01-19 2018-08-15
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­走势 2018-01-19 2018-08-15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