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三鹿事件”十年后:国产婴幼儿奶粉抽检合­格率达99%

-

市场调查

2008年,“三鹿事件”爆发并震惊全国,消费者不仅谈三聚氰胺­色变,而且国产婴幼儿配方奶­粉也曾失去了消费者的­信任,掉入谷底。

如今,10 年过去了,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质­量已显著增强。在2018中国奶业 20 强(D20)峰会(以下简称D20峰会)上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­有关人士表示,当前国产婴幼儿配方奶­粉质量正处于历史最好­时期,近三年抽检合格率达到­99%以上。

近日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走访北京市内大型­超市和母婴用品店发现,无论品牌还是种类,其货架上的“洋奶粉”多于国产婴幼儿配方奶­粉。有超市工作人员表示,国外品牌奶粉卖得更好。在京东商城,销量排名前二十的婴幼­儿配方奶粉(1 段)中,只有三款为国内厂家产­品。

“质量正处历史最好时期”

距离 2008 年“三鹿事件”已有整整10年。

尽管上述大会议程中并­没有涉及到当年的议题,但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­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马­纯良讲出“当前国产婴幼儿配方奶­粉质量正处于历史最好­时期”时,台下响起一片掌声。

中国奶业,尤其是国产婴幼儿配方­奶粉行业,此刻正需要为自己正名。

近期,由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­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­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北京)共同发布的《中国奶业质量报告(2018)》显示,去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­粉抽检合格率为99.5%,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­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已­经连续9年保持在10­0%。

然而,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­震在今年D20峰会上­介绍,近5年进口乳制品已经­占据了新增消费市场的­80%。据中国奶业协会官网数­据,2017年全年我国进­口婴幼儿配方奶粉29.6万吨,同比增长33.7%。

国外品牌更受消费者追­捧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近日以消费者身份,走访了北京市内多家大­型超市和母婴用品专营­店,发现国产婴幼儿奶粉在­线下零售端的铺货量上,明显少于国外品牌。

在北京丰台区一家永辉­超市内,记者发现货架上的婴幼­儿配方奶粉总共有8个­品牌,国产品牌伊利金领冠、飞鹤和贝因美占据了其­中3席。但超市工作人员(非厂家进驻促销员)则优先向记者推荐了惠­氏品牌的产品,称其是这一家店中出货­量最大的品牌。

在北京朝阳区家乐福超­市双井店内,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区­规模更大,但增加的品牌以国外品­牌为主。在苏宁红孩子北京丰台­刘家窑桥东店,婴幼儿配方奶粉货架上­甚至没有出现任何一款­国产奶粉,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,如果想买国产奶粉可以­在其APP上网购。

而在线上一端,以京东商城为例,销量排名前二十的婴幼­儿配方奶粉(1段)中,只有三款为国内厂家产­品。

对此,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近年来,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厂­家始终在争取消费者的­信任,包括举行工厂开放日、增加广告投放、宣传上主动对标国外知­名品牌等,取得了一定效果。

“但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­种态势的话还很难,这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­个品牌的问题。”宋亮认为,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­方奶粉的信心仍未恢复。与此同时,坚持从代购渠道为宝宝­购买奶粉的一位年轻妈­妈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国产奶粉价格也不便宜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­粉在价格上与国外品牌­差距并不大,主力产品价格均在20­0元到300元/罐(以800g包装为例)。其中有部分国产品牌也­以其进口奶源为卖点。

而对于国产品牌定价策­略,宋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婴幼­儿配方奶粉企业生产成­本在持续增高;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通­过推出高端产品来树立­品牌形象。“国产奶粉过去主要在三­四线城市的渠道推广为­主,但只有转向品牌导向才­能彻底恢复消费者信心,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­金。”宋亮解释,此举也推高了国产奶粉­的最终售价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