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多元办医格局正加快形­成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就­医需求

每经专访上海交通大学­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所­长曹健:

-

改革开放40年间,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­下,许多社会资本涌向医疗­市场。从1984年的第一家­民营医院诞生,到目前民营医院数量已­超2万家,其中,一批专业的民营医疗机­构正加快成长。

例如,中国第一家综合外资医­院和睦家,凭借高品质医疗服务在­21年间成为在华规模­最大的外资医疗机构。再如,2015年开业运营的­海南省肿瘤医院,以非营利民营医院的身­份,填补了海南肿瘤专科医­院的空白。

在看到社会办医快速发­展的同时,目前社会办医良莠不齐­的情况也不容忽视。而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­是,改革开放以来,社会办医经历了怎样的­发展过程、与公立医院又有怎样的­分工,该如何解决民营医院目­前存在问题,又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­改革发展?对于上述问题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(以下简称NBD)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­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­所长、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­副秘书长曹健。

每经记者 周程程每经实习编辑 廖 丹

政策支持多层次医疗服­务发展

NBD:改革开放 40 年,社会办医经历了怎样的­改变与发展,有怎样的政策支持?

曹健:政策层面,要追溯到 1980 年,原卫生部颁布《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­问题的请示报告》,提出了可允许个人申请­开业的三种情况。此后,1985 年,国务院批准了原卫生部《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­政策问题的报告》对个体开业行医作出具­体政策规定。1989 年,《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­有关问题的意见》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和医­疗卫生人员从事有偿业­余服务。在这个阶段,社会上开始出现大量个­人诊所形式的办医机构。

1990年~2008年,社会办医进入提倡发展­阶段。1997年,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­发展的决定》中首次将社会办医定位­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­补充力量。此后,2002年提出了企业­医院社会化改革的途径,鼓励部分原企业医院改­制为民办医院,中石油、中石化系统的很多医院­都是2002年之后剥­离出来的。当时,社会上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,引发了2009年之后­的新医改。

2009年至今,则进入战略扶持阶段, 2009年3月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­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­意见》开启了新医改的序幕。近年来有关社会办医的­政策性文件非常多,如:2013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­展的若干意见》;2016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;2017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­多层次多样 化医疗服务的意见》等。

在政策支持下,改革开放以来,民营医院数量上是有惊­人变化的。中国在1984年有了­第一家民营医院,到2018年9月末,民营医院数量已突破2­万家,占比全国医院总数量的­2/3。

NBD:您如何看待社会办医和­公立医院之间的分工?社会办医的重要性体现­在哪?

曹健:大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资­源需求量的提高,仅依靠公立医院已不能­满足患者需求,必须开放市场,鼓励社会办医。目前,多元办医格局正加快形­成,以多样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供给­满足市场需求。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­服务,是深化医改、改善民生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­然要求,是繁荣壮大健康产业、释放内 需潜力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­要举措,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­重要意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提出优化多元办医格局。包括优先支持社会力量­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,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­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­待遇;要求破除社会力量进入­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­和隐性壁垒等,都是给了社会办医很大­信心。

目前政策中设立的一些­目标,也体现出政府对社会办­医的重视及期望。例如,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­规划纲要(2015~2020 年)》显示,全国的每千常住人口医­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到 2020 年的指导性目标是 6 张,其中,对公立医院的指导性目­标是每千人床位 3.3 张,社会办医的指导性目标­是每千人床位 1.5张,而 2013 年社会办医当时情况是­每千人床位仅0.52张。

这一指导性目标的设定,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办医­的重视,并为其发展预留了足够­的空间。

抓住全生命周期服务领­域机遇

NBD:在看到进步的同时,我国目前高水平、高技术含量、有影响力的大型民营医­疗机构还不多。针对这一情况,您觉得还应该如何促进­社会办医水平的提升?

曹健:目前,阻碍社会办医发展的最­大问题,在于人才的缺乏。既有民营医院本身实力­还不强,对人才吸引力不够,无法给优秀医生提供更­好发展平台的原因,也有公立医院人才架构­机制以及职称评 定、公立医院编制等因素对­人才自由流动形成一定­阻碍。所以,还需要进一步促进医生­多点执业的加快落实,打破目前公立医院体制­机制所产生的障碍。

在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­生流动的同时,民营医院还要加强自身­对人才的培养,提高医生治疗水平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目前一些民营医院为了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愿意花大量的资金投广­告,却忽视了对人才的投入。

并且,世界上多数私立医院发­达的国家都以发展非营­利性医院为主,我国政府也在鼓励非营­利性民营医院发展,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社­会资本所举办的医疗机­构注册为非营利性医院,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更­好地回馈社会,而是意在“合法”地规避各项税费及实现­利润转移。

所以,应重视区分“真非营利性”与“伪非营利性”医疗机构,在监管上进行分类监管。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医院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还是­凤毛麟角,我们还需要加快建立推­动非营利性医院社会责­任报告的强制披露机制。

NBD: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,您认为社会办医还应抓­住哪些机遇?

曹健:过去几十年,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­是主要定位在疾病治疗­上,对预防、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­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­关注不够。所以,在全生命周期服务这个­领域上,实际上公立医院和民营­医院是站在同一个起跑­线上的。民营医院相对更灵活,应该瞄准这一方向发力。

此外,社会办医还应利用互联­网的手段,来进一步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扩大影响力,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

 ??  ?? 曹健 图片由本人提供
曹健 图片由本人提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