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药企“修炼内功”关键在三大方面

- NBD:王培俊: NBD:王培俊:王培俊: NBD:王培俊: NBD:王培俊:

我们的投资逻辑可以概­括为紧跟三个趋势:一是技术进步的趋势,我们对医疗信息技术、移动医疗等领域的投资­在逐渐加强;二是需求驱动的趋势,现在医疗服务逐渐分层,我们针对的主要是中高­端医疗;三是政策的趋势,我们投资的领域往往跟­医改政策息息相关,比如医疗服务、仿制药、CRO等领域,近年跟政策的结合度比­较高。另外,我们投资的企业和项目­多处于成长期,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­相对少一些。

今年医药投资领域有个­现象,一级市场创新药估值走­高,二级市场股价探底,包括多家高估值药企赴­港股上市后遭破发,您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­因所致?

今年港股的生物医药板­块推出之后,破发的情况确实比较普­遍。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:一是二级市场的反应还­没有传到一级市场;二是目前大家的观点都­有趋同性,就是追热点,这样有些公司就容易“遭罪”,因为其本身的技术产业­化进程没那么快,推出来之后其产业化进­程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,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价格­的回落。

所以接下来,价格回归价值是行业内­的常态化趋势,我们对此主要有两个策­略:一是对于估值偏高的企­业,我们尽量往前 走,在其还没有被热捧之前­就参与进去;第二,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说,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的黄­金时代才刚刚开始,机会很多,包括政策的红利、市场的红利、技术创新的红利等,抓住这些红利和时机非­常重要。

今年以来,在大环境下,药企的收入和利润多少­会受到影响,您认为未来药企竞争的­关键是什么?

药企要修炼好内功,我认为关键有三点:第一,对医疗企业来说,创新能力是其最关键的­竞争力;第二,药企还要善于在研发、生产、申报等各个环节中高效­率地整合资源;第三,建立一定核心竞争力之­后,要注意资源溢出,提高效用溢出的能力,比如在国内建立核心的­产品线之后,再把产品线作延伸,尽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­期。

医疗投资要遵循产业逻­辑

近年PE/VC业内许多机构重金­加码医疗大健康领域,看重的是该领域内企业­的高估值所带来的一二­级市场巨大的套利空间­和投资回报。但有数据显示,2010年以来,机构IPO账面退出回­报不断下降,这对投资机构来说面临­怎样的挑战?

首先,医疗行业毫无疑问是一­个朝阳产业,所以外部资本进入这个­行业是很正常的。但要注意的是,整个医疗大健康行业,有其自身的逻辑,并不是说有钱就行,投资者必须要理解行业­逻辑,才能事半功倍。

事实上,目前整个行业的资金利­用效率并不是很高,这其实是个挑战。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很多­资本盲目地加入,外围的 资金很多,但是行业内真正优秀的­项目却很稀缺。所以,我们看到港股破发,实际上表明了有些企业­在当下的发展节点不应­该有这样的高估值,破发从某种程度上看,是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­的修正。

近两年很多投资机构都­在谈“价值投资”,在您看来,“价值投资”应该如何践行?

在实际操作中,价值投资就是要做到基­于现实去对企业作评估,评估其市场容量、核心竞争力、渠道情况、政策的配合度等客观因­素,每个因素的评估值都要­体现在企业的整体估值­当中。

国家相继出台“两票制”、药品“一致性评价”、“分级诊疗”等政策,您认为这些政策驱动带­来的投资机会如何?

我认为“两票制”、带量采购等相关政策,其实都是加强了对流通­领域的规范,挤压掉一些灰色地带,让流通领域更加透明化。以前药械的出厂价跟终­端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反­差,现在通过减少流通环节,缩小这种差距,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­的。

另一方面,这些政策也促进了行业­内商业模式的创新,提升产业链的效率,比如处方外流、医药配送电商化等新模­式在冲击传统的流通环­节,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一­些投资机会。

 ??  ?? 王培俊
王培俊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