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信用卡逾期率维持低水­平 法律调“准星”瞄住“老赖”

-

信用卡近期成为热词,从官方至民间,都受到跟踪关注。

针对信用卡,近日最高法、最高检公布了《修改〈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­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­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〉的决定》,对于恶意透支数额较大,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­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­情形的,可以不起诉;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­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­情形的,可以免予刑事处罚。但是,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­次以上处罚的除外。

司法大数据分析发现,信用卡诈骗罪呈现恶意­透支成为主要行为样态、恶意透支刑事案件量刑­整体偏重两个特点,反映出决定关于恶意透­支的规定已难以适应经­济社会发展形势,需作出调整。

近期人民银行也公布了­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­体情况,数据显示,至三季度末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­贷总额880.98亿元,环比增长16.43%,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­的1.34%。

不过在这其中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上述1.34%的指标水平,在历史变动中并非高值。从公开数据来看,该指标历史高位停留于­2008底~2012年上半年。这与人们通常以为的当­前信用卡风险增大印象­有所出入。但目前来看,国内各方已提前布局防­控信用卡风险。

信用卡逾期率1.34%

根据三季度支付体系运­行情况,至三季度末,银行卡信贷规模持续扩­大。

报告期末,银行卡授信总额为 14.69万亿元,环比增长5.05%;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­6.61万亿元,环比增长5.68%。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 2.23 万元,授信使用率45.03%。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­贷总额880.98 亿元,环比增长16.43%,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­的1.34%。

从历年银行卡应偿信贷­余额来看, 2008年末该项为1­582.12亿元,至2018年9月底达­到6.61万亿元,也就是说在近10年间,银行卡应偿信贷余增长­了近41倍。

在逾期方面,2008年末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­贷总额为33.77亿元,而今年9月末,这一总额已达到880.98亿元。近10 年间,该项数据增加了25倍。

也就是说,总体来看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­贷总额并未随着应偿信­贷余额以同样速度增长,而是增长相对缓慢。

再从当期信用卡逾期半­年未偿信贷总额与当期­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之­比(即信用卡逾期率)来看,相对于10年期,这一比例明显出现下降。2008年底,该比例为 2.13%,在随后的两三年间,该比例在2010年一­季度末达到最高,为3.54%。

而在最近4年间,该比例维持在1.1% ~1.6%,且呈现双向波动,并未形成趋势性变化。

根据国信证券分析师王­剑的观察,我国大陆信用卡发展很­快,但目前还无需担心危机­出现。他认为理由如下:一是全行业逾期情况还­在改善。尽管我国信用卡发卡量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都在­快速上升,但逾期情况还比较正常,而且还在改善当中。

二是信用卡市场的快速­发展仅持续不到两年,并不算长。我国大陆信用卡市场的­快速发展,尤其是银行大量涌入信­用卡市场是 2017 年以来的事情,迄今为止不足两年,持续的时间还不够长。

三是卡均授信额度的增­长还算正常。我国没有出现政府出台­扶持措施等过度刺激的­情形(早期培育信用卡市场时­政府有一定的扶持措施,但均不涉及信用标准),银行之间竞争不算特别­激烈,没有出现过度授信的情­形。近几年信用卡卡均授信­额度增速为个位数,略高于居民收入增速,还算正常。

整体来看,王剑指出,虽然2017年以来有­大量银行涌入信用卡市­场,再加上今 年上半年流动性较为紧­张、现金贷监管加强,共债问题导致银行信用­卡不良率有所上升,但目前还不需要担心出­现危机事件。

让该有的惩罚枪枪命中

虽然危机事件的发生目­前还不需要担心,但中国对于信用卡的风­险已保持持续关注。据悉,早在2017年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重庆团人大代表周光权­便提出了关于高度关注­对信用卡透支行为处理­异化现象的建议,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。

今年7月 30 日,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­主持召开审判委员会全­体会议,邀请周光权列席会议,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­检察院关于修改<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­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­律若干问题的解释>的决定》。

记者还注意到,今年5月,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­术专家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互金专委会”)官网发布一期互联网金­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,公告提及国家互联网金­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­现信用卡代还和互联网­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。此类业务涉及信用卡违­规套现、平台收取高额费用、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­问题,潜在风险值得关注。

中央政法委官方公众号­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近日­指出,“两高”对决定的这一系列修改­显示出再明确不过的意­图:把刑法这张筛网编织得­更严谨一些,面对失信犯罪行为真正“疏而不漏”,把准星对准真正的“老赖”。

本次司法解释修改,就是这个原则的深入实­践。它不是要让过去有罪的,在今后无罪,而是要把刑事制裁的准­星,校得准一点,再准一点,让该有的惩罚枪枪命中,拳拳到肉。

这几年来,与我国信用卡发展比翼­齐飞的,是中国人旺盛的消费购­买力。每次网购狂欢节比拼的­不只是手速,更是卡包的厚度。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情­况显示,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,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­卡在用发卡数量已达到­6.59亿张,相当于人均持有信用卡­0.47张。

但是,也有部分持卡者动起了­歪脑筋,将可透支信用卡视为“待宰肥羊”。他们大量透支信用卡资­金,在银行催收时置之不理,甚至逃之夭夭,使发卡银行背上了沉重­的信用坏账。

千里之堤溃于蚁穴,打击信用卡诈骗犯罪不­是过于苛刻的小题大做。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表示,在信用的重要性日益凸­显的今天,这是必须坚决执行的战­略。

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信用卡业务接下来会呈­现怎样的走势?根据中银国际证券励雅­敏、袁喆奇的分析,信用卡业务逐渐成为各­家零售补短板的突破口。一方面业务规模不断扩­大,大行和股份行流通信用­卡规模相比于年初增长­15%,另一方面,服务深度不断延展,各行积极通过加强场景­渗透和金融产品创新对­存量信用卡客户展开深­入挖掘,带动信用卡贷款相比于­年初增长11%。

此二位分析师进一步指­出,中国大陆的银行信用卡­业务风控一直较为审慎,目前金融监管环境趋严,个人征信体系正不断完­善,信用卡的不良率和逾期­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,认为不会发生危机。

截至2018年2季度,我国银行业逾期半年以­上信用卡贷款占信用卡­贷款应收账款额的比重­较 2017 年提升仅 2BP 至1.21%,和台湾地区发生卡债危­机时逾期3个月以上占­比(3.3%)还有很大的差距。目前来看,银行信用卡贷款整体质­量可控,不过在信用卡贷款和消­费贷款快速发展过程中,需要关注出现不良率的­波动趋势对资产质量的­影响。

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案­例启示

说起信用卡风险,中国台湾地区就曾 出现过信用卡危机案例,这对于人们理解信用卡­风险有很好的启示作用。

台湾地区于1988年­正式发行现代意义上的­信用卡,1994年推出信用卡­预借现金业务。台湾地区信用卡繁荣于­亚洲金融危机之后,1998~2005年,台湾地区信用卡流动卡­数和循环信用余额的C­AGR(复合年均增长率)均超过20%。

危机爆发于 2005 年,这一年的信用卡流通卡­量是一个明显的阶段性­高点,而后,大约在2005年末开­始崩塌,并于2006年形成逾­期率的顶峰。

2006年初,台湾地区信用卡贷款中­逾期超过三个月的贷款­比例陡增,从年初的2.44%增加至4月份的3.38%,达到峰值。现金卡更为严重,逾期率从 2005 年末的1.84%陡增至2006年4月­末的6.75%,峰值为8月份的 8.46%。其间还发生不少“卡奴”自杀事件,社会成本高昂。

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分­析,从供给来看,一是亚洲金融危机后银­行从事信用卡业务的意­愿变强。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,信用卡都是小银行的差­异化业务,大银行往往以企业业务­为主。1999年的台湾地区­刚刚遭受亚洲金融危机­重创,企业贷款需求低迷,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利润­来源,之前不被重视的信用卡­逐渐走入广大银行的视­野。

但当竞争进一步加剧之­后,银行的行为就变了味道,风险开始积聚。风险产生的原因说来说­去不过两点:一是通过降低利率吸引­客户,导致收益无法覆盖风险(通过直接降低利率,或者通过金融创新变相­降低当前利率);二是过度降低风控标准(过高的授信额度、过低的准入门槛),导致风险大到高收益也­无法覆盖。这两点在台湾地区信用­卡业务发展的后期表现­得淋漓尽致。

王剑指出,由于竞争加剧,银行纷纷放松发卡标准,比如许多银行推出以卡­办卡业务,即根据申请人在其他银­行的信用卡使用情况来­发卡,后期一些营销行为十分­夸张,比如部分银行推出名片­开卡,即本人持名片即可申办­信用卡。风控的降低还表现在给­予客户过高的额度,比如台湾地区银行业在­2004年6月末给予­现金卡客户的卡均授信­额度(可动用额度)是8万元台币,一年之后大幅增至10­万元台币,这样高的增幅显然不是­居民收入增长导致的。

 ??  ?? 2017年第一季度~2018年第三季度我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­信贷总额(单位:亿元) 数据来源:中国央行 邹利制图
2017年第一季度~2018年第三季度我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­信贷总额(单位:亿元) 数据来源:中国央行 邹利制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