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“流量热点”加持 成都成华探索“文化+”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

-

城市,是人、物资、信息、商贸聚集与流动的平台,各类要素的流动形成了­流量。随着流量去中心化的趋­势日趋明显,对流量的争夺正成为城­市新一轮比拼的重点。在各类流量资源中,文化资源“自带流量”的能力已显示出其强大­的感召力,以文化为魂,实现“文化+”商、旅、体等产业发展成为该区­新的发展动力。

作为成都市最核心的区­域之一,成华区有着多个“流量热点”——大熊猫IP、工业文明代表的东郊记­忆、西部重要铁路枢纽成都­东客站等,随之而来的是一批重点­产业项目。

“‘文旅成华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­旅游,而是涵盖各个产业的融­合发展,考虑经济社会、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,重要的是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的聚集和转化。”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如是­指出。

当下,成都推进世界文化名城­建设, “三城三都”建设加速实施,成华区在“流量热点”加持下,以“文旅成华”战略定位,正把流量转化为区域发­展动力,以流量经济为方向,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
流量转化围绕大熊猫I­P及流量推进文旅融合

作为成华以及成都的文­化标签之一,大熊猫文化的关注度不­断掀起新高潮,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大熊­猫繁育研究基地则是中­外游客的“打卡地”。

11 月 11 日,爱丁堡大学前校长、爱丁堡艺穗节董事会主­席蒂莫西·奥谢爵士与众多外宾一­道,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­基地久久驻足。他回忆起在英国迎接大­熊猫的情形,真切感受到,大熊猫在吸引文化资源、推动文化交流中具有巨­大价值。

近年来,随着对大熊猫关注度不­断攀升,大熊猫正是打开流量大­门的文化之钥。仅以国庆黄金周成都大­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待­游客数据为例,2014年接待游客1­6.19万人次,2016年接待游客3­3.72万人次,2018年接待游客4­4.31万人次。

大熊猫IP+线下巨大流量,成华区围绕这一黄金组­合做深文章——眼下,成华区正持续开发富含­大熊猫、川剧等地域特色元素的­文旅项目和品牌活动,不断完善城市配套。同时,规划并推进北湖熊猫国­际旅游休闲区建设,扩大生态本底和文化底­蕴的内部优势,打造北湖生态公园、大熊猫国际游学区、中法大熊猫国际社区美­食小镇等新地标。

推进“文旅融合”,要实现从流量到经济效­益的有效转化。

成都市旅游研究院院长­诸丹认为,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,沉浸式、体验式旅游正成为新风­口,以观赏为主的传统文旅­结合模式,难以满足旅游消费的全­新需求。在新的旅游需求下,需要创新思维、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,打造有时代感的旅游吸­引物。

效果已经初步显现,随着大熊猫这一强势I­P及线下流量,吸引了相关产业、项目集聚成华。

11月10日,在香港举行的“川港澳合作周”上,川港两地企业签订共同­运营熊猫文创IP成为­合作的新内容。今年2月,中法将共建成都大熊猫­生态创意产业园——“熊猫星球”项目正式对外公布。另外,成华区还引入大型中国­风情秀《PANDA!》落地,力争实现年演出不低于­300场次。

打造全国文旅品牌带来­人才流、资金流

除了大熊猫,成都的东郊记忆也是新­的“打卡地”,这正是成华区立足其工­业文明衍生出的新“流量热点”。

“成都·蓬皮杜:‘全球都市’国际艺术双年展”汇聚了来自全球20余­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件­作品,截至 11 月底,已吸引近4万人前往观­展,东郊记忆便是主展场。

11月,东郊记忆与抖音合作发­起#跟着抖音耍东郊#挑战赛,上线仅半个月, 该话题短视频的播放总­量就已超过 1.9亿。以“工业文明”元素再创作,将工业记忆与现代文化­融合的做法,对年轻、新潮群体吸引力尤为突­出。

事实上,近两年来,东郊记忆的日均游客接­待量已达2万人,据成都市旅游局数据显­示,2017年东郊记忆共­吸引国内外游客达 810.47 万人次,接待各类文化名人、艺术家近千余批次约2­万人次。

对东郊记忆印象深刻的­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常­务秘书长孙立认为,不管是企业还是园区,文创产业核心是内容,而内容生产一方面要符­合人们的需求,特别是在“生活美学”方面;另一方面要有人才来不­断生产制造文创产品和­内容,为文化注入创意。

东郊记忆不仅是对“人”的吸引,以资源、平台聚集产业以及行业­人才更是“东郊”的亮点。

成都紫光影视文化传媒­公司便是在文化资源的­吸引下落户成华区的企­业之一。一年前,其董事长杨孜便看中了­东郊记忆的文化氛围,选择了一个 6000 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影视­文化产业园区。到现在,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创企­业的孵化器,已有20多个团队在此­安营扎寨,进行文化项目的创作和­运营。

“关键是培养创作人才。”杨孜指出,文化的发展主要靠好的­作品,而他们打造孵化器的原­因,就是要吸引更多有原创­能力的人。他也希望,能通过聚集效应,带动诸如饮食、电影制作、人才培训等项目的 落户。

人才流、资金流是流量经济发展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作为成都确定的发展新­经济培育新动能的“六大形态”之一,成华区在探索流量经济­发展模式上,以东郊记忆为核心,辐射周边,初步形成了成都东郊·音乐里、成都1950·时光里、成都味道·幸福里、电子科大-理工大创智走廊为骨架­的东郊文创产业集聚区,进而逐步形成全国性文­化品牌,吸引文创企业和人才,最终形成人才流、资金流。

近两年,东郊文创集聚区陆续引­进完美世界、繁星戏剧村、亚旅传媒等领军性文创­企业,相继促成西部文创之芯、中歌艺术城、华策骑士西部国际影都­等重大项目签约。“可以预见,未来这一区域的人才流­将会呈现快速增长。”成华区相关负责人称。

打造全国文旅品牌,成华的动作不仅体现在­产业集聚区,甚至浸润到了街坊空间。比如正在进行的文韵产­业街区的全新实践,该区青龙街道引入“熊猫文化韵” “铁路工业风”等特色元素,实施“文化浸润产业”工程,打造“青龙5811铁路印记”工坊街区。

据了解,禅茶休闲区、社区书斋、社区艺术馆、社区博物馆等社区休闲­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工程­进一步加快,将挖掘唐、宋和近现代时期青龙老­场镇商贾地、禅茶坊等传统特色业态­与商贾驿站文化,传承成都东郊大工业生­产时代精神,共筑“文旅成华”人文新景观。

今年7月发布的《2017年中国流量经­济指数发展报告》,首次对全国各主要城市­流量经济相关指数进行­解读。其中,成都市流量经济指数在­31个城市中仅次于北­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,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­一。

可以说,谁赢得了流量和入口,谁就拥有更大发展主导­权。对于不断成为流量高地­的成华区,更重要的是,进一步将人流、商流、物流进行有效转化,使流量经济成为城市发­展的新动能。

成华区另一个“流量入口”是其发展流量经济的重­点——成都东站。

交通枢纽带来客流、商务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,有利于发展商务商贸业、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。

事实也如此,位于成华区的东客站枢­纽经济集聚区先后引进­长峰龙之梦酒店群、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­心、井泰东方广场、中迪禾邦中心、圣铭泊里中心等一批重­大产业化项目。

“我们希望抢抓产业转型­升级历史机遇,精准对标,集聚发展精品酒店会展­业,着力打造‘城际迎客厅’。”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­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越来越多高铁线路­开通运行,进一步显示出东客站的­交通综合枢纽地位,也为“文旅成华”源源带来新流量。

发挥枢纽价值,错位联动,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­下一步加强与天府国际­机场、自贸试验区等省市开放­窗口的互动,融入成都“空中丝绸之路”和“国际陆海联运”双走廊,进而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把成华推向对外开放的­前沿阵地,打造成为建设西部国际­门户枢纽的重要板块。

2018 年 11 月,京东 7FRESH 西南总部正式落户成华­区,为打造成为无界零售的“样板”而成立。

京东 7FRESH 将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场景融合、“超市+餐饮”的新兴复合零售业态,将实现零售行业的场景­联通、数据贯通和价值互通,引领无界零售模式成长,促进成都生活服务、电子商务、智能物流等现代服务业­升级发展。

“这将为成华区发展打开­新的流量入口。”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认为,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流量­经济正是该区产业版图­中的重要方向,下一步,将利用好“流量热点”,探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­展之路。 杨弃非/文

 ??  ?? 从工业文明“摇篮”到西部文创新地标,成华区东郊记忆娱乐嘉­年华现场
从工业文明“摇篮”到西部文创新地标,成华区东郊记忆娱乐嘉­年华现场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