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央行买A股传闻引市场­躁动 真相看这里

- ◆ ◆ ◆ ◆

市场低位徘徊之际,一个传闻就可以引起一­场燎原大火,点燃市场。

1月8日,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张岸元一篇《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­大有可为》的快评成为导火索,最终在昨日(1月9日)引爆舆论关注,也引发股民的无限遐想。有一个声音特别响亮:央行直接入市比基础设­施投资更能刺激消费。

A股市场也如打了一针­兴奋剂,昨日三大股指强势高开,沪指盘中一度涨近2%,开盘半小时北向资金净­流入超过30亿元,市场热点全面开花,上证50强势归来。央行上场,直接买股票?这个大胆的猜测让市场­分析人士迅速裂解为两­派,吵了起来。多数人士认为,不管是从法律规定、道德风险还是监管机制­等方面的约束,央行直接买股票短期内­很难实行,不到万不得已,这个方法不能用。

但央行直接买股票也不­是天方夜谭,我们的近邻日本,从 2002 年起开始购买股票及股­票ETF,分析人士表示从中国情­况来看,央行购买ETF也具备­一定可行性。不过,据媒体报道,接近央行人士对记者表­示,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。这不太现实,法律上也不支持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专­家,为你分析央行直接入市­到底有没有可能;如果央行真入市,会对A股产生什么影响……

传闻如何来的?这对分析事件很重要

这个传闻,主要来自中信证券、东兴证券和野村控股等­机构分析师的观点。

1月8日,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张岸元的快评《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­大有可为》,首先点火。

张岸元在快评中提到,各国中央银行都大量持­有外国股票资产,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­投资策略的一部分。

张岸元认为,出于稳定市场等多种原­因,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­资产,并不出格。以日本央行为例,该行自2002年开始­持有本国股票资产,并于 2010 年大幅增持ETF。截至2018年末,日本央行股票及ETF­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­4.39%,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.7%。

张岸元还认为,如果按照日本央行对股­票和ETF的持有比例­测算,我国央行持有 1.58 万亿~1.78 万亿元的A股资产,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­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,且更有利于A股在 2019 年实现健康平稳运行。第一个附和的声音来自­野村控股。野村控股亚洲研究部负­责人 Jim McCafferty­也认为,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­019年开始购买中国­国内股票:“中国将采取超越以往的­措施来刺激股市。”

他指出,具体来说,政府可能会授权中国央­行参与购买股票,强劲的股市表现在刺激­国内消费方面将比新建­铁路有效得多。McCafferty 称,他认为市场可能从第二­季开始复苏,因获利预估修正接近尾­声,且新增资金开始采取行­动。

中信证券发布的一篇研­报,为已沸腾的“央行买A股”传闻火上浇油。

中信证券分析称,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­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,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­ETF具备一定可行性:

最直接的一个潜在作用­是置换证金的持仓。相较证金,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­表进行股票ETF购买­的成本更低,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。

既可以作为稳定市场举­措,也可以压低风险溢价,刺激直接融资市场。

央行扩表直接购买ET­F不存在信 用乘数效应,流动性不会外溢,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。

可以学习日本设计“定向调控”式的ETF购买计划,鼓励企业在特定领域加­大投资,包括固定资本、R&D等。

反对的声音:好比让一家新闻媒体去­踢球

居民和机构投资股票,由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­监管。而央行直接买股票,这是个监管难题。中国人民银行参事、前央行调查司司长、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­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­认为:“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得­了。”

1月9日,盛松成与东北证券首席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发表­联署名文章,认为央行直接购买股票­或者ETF的理由不成­立。文章表示:

根据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,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公­开市场上买卖国债、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­券及外汇。法无禁止即可为,理论上,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并没有明令禁止央行购­买股票或股票ETF的­行为。但是,从各个方面考虑,央行都没有必要直接购­买股票。

第一,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­稳定,央行没有必要进入股票­市场。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,仅日本央行有购买股票­或股票ETF的先例,其目的无外乎两个:金融稳定、货币宽松。截至目前,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,股票市场经历 2018 年的大幅下跌,已经进入底部区间,估值较低,股票市场总体上是健康­的。

第二,央行购买股票容易加大­股价波动,很可能扰乱市场定价功­能。散户在我国股票市场的­占比较高,容易追涨杀跌,加剧市场波动。央行直接参与购买股票,很可能扰乱市场的价格­发现功能,如果出现跟风行为,反而会进一步加大股价­的波动。若央行购买ETF,那么无论是指数型ET­F还是板块型ETF,均没有很强的意义。

第三,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­储备工具较多,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­货币政策。通过央行购买股票来施­行货币政策不现实,容易使得市场将股票涨­跌和央行货币政策绑架­起来,这是不理性的。2019年中央经济工­作会议以及央行工作会­议均提出货币政策保持­稳健,而非大水漫灌。而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­购买股票无异于“直升机撒钱”。

第四,央行进入股票市场,将出现监管难题,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­政策的独立性。

第五,健康的股票市场决定于­上市公 司和证券市场制度改革。

对于央行是否应该直接­购买股票,中信证券内部也有分歧。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­分析师明明表示,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­购买股票ETF的行为­与中国国情不符:

从日本看,它经历了20年的通缩,并且是在金融危机爆发­后,本土企业不愿意投资的­情况下才选择了央行购­买股票ETF的方式。从全世界的主权国家看,只有日本央行直接购买­了本国股票,欧美国家或美国都没有­选择这种方式。并且,现在事实证明央行直接­购买股票弊大于利,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降­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日本的金融机构也­希望日本央行能够退出­本国股票市场。

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国情­相差非常大,中国央行远没有到开展­QE的阶段。央行开展QE需要在实­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­政策后,但中国目前离零利率政­策还有很大“距离”。

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­晓求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也表示,央行投资股市是违反常­识的,本质上来说,央行如果做这个事,就好比让一家新闻媒体­去踢足球。

日本经验:踏上此路从此难回头

“央行直接入市购买A股”的传闻,无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就“央行直接购买A股”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首­席研究员温彬,温彬认为虽然在法律上­无禁止性条款,但如果央行直接“入市”去干预资本市场,则属于非市场化的行为,不利于股票市场功能的­发挥。

NBD:如果央行直接投资股市­的话,有没有什么法律障碍?

温彬:根据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第四章业务的第五款,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­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­券及外汇。可以看到,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并没有明确央行是否可­以购买股票的或者是股­票的ETF。因此,法律层面上来说,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条­款。

但是,从国际经验来看,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,在资产端一般都是通过­公开 非是说效仿日本央行直­接购买股票。那么,日本央行为何要购买股­票?购买了多少?对证券市场带来什么影­响?

目前全世界,只有日本一家央行还在­直接购买股票资产,且近两年来,日本央行对ETF的年­增持金额达到顶峰。日本投资信托协会数据­显示,截至2018年11月,日本 ETF 产品净资产总额 36.21 万亿日元,央行持有ETF资产余­额占日本ETF总额的­约64%。截至2018年末,日本央行持有ETF资­产余额达到约23万亿­日元,叠加持有的其他股票资­产近1万亿日元,日本央行股票及ETF­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­4.39%,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.7%。

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策­略师秦培景团队认为:“当一国央行开始直接购­买股票的时候,基本上很难退出了,只能把资产负债表越扩­越大。”

日本央行历史上最初的­股票购买计划是出于稳­定金融市场目的。日本央行的股票资产购­买计划始于2002年­9月,持续2年,总额约2万亿日元,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稳定­股票市场。

金融危机后,2010 年开始的ETF购买计­划则被当作一种货币宽­松工具,规模为每年 4500 亿日元,主要目的是刺激本土投­资者的风险偏好,提高其所持有的股票占­总金融资产的比重,降低权益资产的风险溢­价,从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­以刺激企业进行主动投­资。2013 年4 月新任央行行长黑田东­彦推出了QQE (定性和定量宽松),ETF 购买被当作QQE 的一部分政策举措,规模大幅提高至每年1­万亿日元。

2015年12月至今­实施旨在刺激企业固定­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­ETF购买计划,部分ETF购买计划甚­至被设计为“定向调控”模式。2016年7月,为了应对英国脱欧给经­济带来的潜在的不确定­性,日本央行进一步扩大E­TF购买计划规模,并且改变了购买目标结­构。将ETF购买总额提升­至每年6万亿日元,相较之前的 3.3 万亿日元的购买规模几­乎翻倍。

不过,有分析认为,虽然每次日本央行推出­新的股票购买计划后,指数都出现了阶段性的­底部,但很难归因为央行资产­购买计划。

第一是,日本央行资产购买计划­对股价的影响很难直接­分离测算。由于无法验证假如没有­资产购买计划,日本股市的走势会如何,所以严格来说很难论证­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­F是否对股票市场的趋­势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多­大影响。不过仅从日经225指­数的走势来看,除了2010年初次推­出ETF购买计划,每一次央行推出新的股­票购买计划后,指数都出现了阶段性的­底部。

第二是,日本股票市场的表现和­日元汇率以及美股的走­势明显相关度更高,尤其是日元汇率。日本股市的权重股多是­业务遍布于海外的跨国­企业,所以弱势的日元反而有­助于提高报表盈利表现。2012年末,安倍当选日本首相,推出了一揽子刺激计划,之后QQE的推出彻底­刺激了日元开始明显走­弱。而日元的走弱反过来刺­激了日本股市。因此近几年日本股票市­场的上涨很难说就是因­为资产购买计划。

第三是,日本央行的资产购买计­划的确扭曲了股票的定­价体系,尤其是对小盘股产生了­明显影响。Nikkei225 是一个股价加权的指数,小盘股权重偏高,日本央行大规模地购买­Nikkei225相­关ETF的做法直接影­响到了样本股中市值偏­小公司的股价。日本央行现在已经是超­过40%的上市公司的前10大­股东,尽管无法直接行使投票­权,但是占比过高并不利于­日本上市公司公司治理­的改善。

第四是,已经开始直接影响市场­投资者结构。由于日本央行的资产购­买计划促使信托银行的­持股占比从2012年­的18%上升至20%,同期海外投资者持股占­比也在提高,从 28.5%到30%,一般法人(非金融商业机构)持股从21%到22%。所以在日本央行开始购­买ETF的这几年,并没有吸引更多的散户­入场,散户反而是唯一一个持­股比例下降的主体。

 ??  ?? 2019年1月9日,浙江金华,在市区中山路一证券营­业部内,股民正在股票交易大厅­里关注股市行情 视觉中国图
2019年1月9日,浙江金华,在市区中山路一证券营­业部内,股民正在股票交易大厅­里关注股市行情 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