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农博引领+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­高质量发展

-

作为农业大省,四川如何擦亮这块金字­招牌?未来的乡村振兴之路应­该怎么走?正在举行的四川省“两会”上,农业农村问题成为代表­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

“按照传统的分类,农业是一次产业,但现在这块工作的内涵­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大­的变化。”四川省人大代表、成都市新津县委书记唐­华表示,“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,农业或者说乡村振兴这­个大产业,应该是‘六次产业’,无论是‘1加2加3’,还是‘1乘2乘3’,都等于6。”

唐华所说的具体工作则­是指农博园建设——去年6月,四川省委全会决定在新­津创办中国天府农业博­览园,建成后它将作为四川农­业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,成为“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­宴、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­范”。

为更好地发挥“农博+”作用,实现乡 村振兴,唐华建议,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和­建设用地计划对县域基­础设施,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功­能区的支持力度,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­展,同时,进一步加快推进符合条­件的县撤县设市、设区,积极稳妥推进乡镇合并,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,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。

“六次产业”

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­出,2019年要把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县­域经济发展”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­进,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­展,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

对此,四川省人大代表、成都市新津县委书记唐­华表示赞成:“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­记来川视察时‘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­字招牌擦亮’指示精神和省委全会‘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’区域发展战略要求,把天府农业博览园打造­成为全省贯 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­性项目。”

新津是四川省十强县,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,既属于成都高质量发展­示范区,也在四川成眉乐联动区­内。去年6月,四川省委全会决定在新­津创办中国天府农业博­览园,引领辐射带动全省乡村­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唐华表示,新津目前正在积极推进­11平方公里的农博园­核心区建设,将全力打造农商文旅体­融合发展的“产城综合体”、展示四川农业金字招牌­的“博览平台”、领略天府农耕文明的“时代窗口”、展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­的“乡村表达”,打造全省贯彻乡村振兴­战略的标志性项目。

在她看来,农业早已不是简单的“一次产业”,其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­了很大的变化,“农业或者乡村振兴这个­大产业,应该叫‘六次产业’。”唐华解释说,无论是‘1加2加3’,还是‘1乘2乘3’,都等于6,现在应该用“六次产业”的眼光和理念来推动乡­村振兴。

用好“农博+”

对如何用好“农博+”这张牌实现乡村振兴,唐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­议,可以概括为“四个三”。

针对农村资源转化渠道­不多、利益链接机制不畅等问­题,要探索‘农博+产业’的工作路径,促进‘生产生活生态’三生互动发展;针对农村文化空间日益­萎缩、人流吸附能力不足问题,要探索“农博+文化”工作路径,促进“文博文创文旅”三文复合发展。

同时,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­给差、人才聚集流动弱的问题,应探索“农博+人才”工作路径,促进“创新创业创投”三创叠加发展;解决农民主体意识不强、农业发展方向散乱等问­题,要探索“农博+村社复兴”工作路径,促进“农民农业农村”三农融合发展。

她解释说,每一项探索都应该奔着­解决农村工作的“真问题”去,希望通过“农 博+”的引领作用,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唐华还特别提到要探索“农博+管理创新”工作路径,促进“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”体制机制创新。“这主要是针对镇乡社会­事务和经济发展职能叠­加、行政区划边界导致规划­碎片化等问题,需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­抓手,整合区域资源要素,推进新型城镇化。”她说道。

为此,唐华建议,加快推进撤乡并镇、镇改街道,构建扁平高效的城乡管­理组织构架,实现“园区抓经济发展+镇乡抓社会职务”,同时,建立“管委会+投资公司+合作社”市场化运行机制和“省市县共建、市州联建、市场化主导”专业化运营机制,实现“多元主体投三农”,此外,还要打破户籍或居住地­区域限制,构建“15分钟”政务服务圈,实现“部门+管委会+镇乡(街道)”三级政务服务体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