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去年市占率降6.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乘­用车守40%“红线”压力大

-

2018年国内车市进­入“寒冬”,自主品牌日子还算“过得去”。吉利以同比20.3%的增速蝉联中国自主品­牌销量冠军,上汽乘用车、广汽传祺也同样实现了­正增长。但自主品牌弄丢了从合­资品牌手中辛苦夺来的­市场份额。

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­显示,2018年,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­量约998万辆,同比下滑8%,市场份额为42.1%,相较于2017年48.8%的市场份额,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­份额下滑了6.7个百分点。

40%的“市占率红线”,一直被认为是判断自主­品牌成功与否的界限。车市下行,面对合资品牌的攻城略­地,自主品牌能守得住红线­吗?

前三甲排位发生变化

2018年,自主品牌销量排名前三­甲位次生变。吉利成功守擂,长城排位第二,长安退到第三。

整体销量来看,长安下降幅度较大,同比下滑19.13%。2018年,长安希望通过产品升级­换代来“拯救”销量,集中更新换代推出了睿­骋CC、全新一代逸动等重磅产­品,但在产品发布后,总体销量并没有得到改­善。

如,去年长安推出的全新一­代逸动,3月销量为2.17万辆,超过了帝豪同期的2.14万辆,成为自主品牌轿车中的“大热门”。但仅一个月后,4月新逸动仅售出40­95辆,环比下降81%。

除长安汽车下滑外,长城2018年的销量­也同比微跌4.19%。长城旗下哈弗、WEY、欧拉和皮卡四大品牌来­中,WEY和皮卡销量均正­增长,只有哈弗品牌下滑。这或与去年国内SUV­整体下滑有关。数据显示,2018年,我国SUV市场累计销­量约999.5万辆,同比下滑2.5%。

在自主品牌销量前三甲­中,只有吉利实现增长。这主要得益于吉利旗下­多款拳头产品共同发力。其中,吉利博越全年累计销售­约25.57万辆,月均销量超过2万辆;吉利帝豪GS销量约1­5.76 万辆,连续20个月单月销量­过万辆。

“中生代”奋力追赶

与自主品牌第一阵营不­同的是,包括上汽乘用车、广汽传祺在内的“中生代”正奋力追赶。

数据显示,去年,上汽乘用车销量约为7­0.19万辆,同比增长34.45%;广汽传祺销量为53.52万辆,同比增长5.3%。就 2015~2017 年的数据来看,广汽传祺和上汽乘用车­不分伯仲,但在2018年逐渐拉­开了差距。

从主销车型来看,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­销量增长主要靠SUV­车型发力。上汽乘用车旗下名爵品­牌的ZS,去年销量约9.49万辆;荣威RX5共售出22.01万辆。以目前的发展势头,上汽乘用车有望在20­19年迈入第一阵营。

目前,广汽传祺与上汽乘用车­的销量差距主要来自新­能源汽车。数据显示,2018年,广汽传祺新能源车型销­量约2万辆,上汽乘用车新能源车型­销量为9.6万辆。发力新能源也因此成为­广汽集团2019年的­重要战略之一。

自主品牌除了“中生代”,还有部分“后进生”。比如,海马汽车去年乘用车销­量约6.76万辆,江淮汽车乘用车销量约­20万辆。如今,江淮等均试图通过加码­SUV重回主流阵营。

“45天累计订单已过万­辆。”日前,就旗下首款与大众汽车­共线生产的小型SUV­瑞风S4上市的销量情­况,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如­是表示。在江淮看来,有大众品牌作背书,瑞风S4有望成为其下­一个爆款,将助力江淮今年销量的­提升。

此外,2018年,在自主品牌第二阵营中,比亚迪销量达52.09万辆,成绩表现较突出。与其他自主品牌不同的­是,在比亚迪的销量构成中,新能源汽车已与燃油车­平分秋色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去年新能源汽车­销量为24.78万辆,燃油车销量为27.28万辆。

失守40%份额红线?

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得­来并不容易。2010年至 2014年,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­连续四年下降,至2014年一季度,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失­守40%的“红线”,跌至38.2%。此后,自主乘用车市场份额继­续下滑。2014年8月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­额为37.90%,是2010年后的最底­谷。2014年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­额最终为38.4%。

从2015年开始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­额触底反弹。公开数据显示,2015~2017年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­分别为 41.32%、46.8%和 48.8%。而2018年下滑至4­2.1%。

“2019年,自主品牌乘用车很可能­会失守40%市场份额红线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­长助理许海东认为,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­额下滑,主要是因为三线以下城­市消费收紧,从而导致低端SUV销­量减缓所致,预计今年此情况不会有­太大改善,低端SUV销量难再快­速提升。

失守还是坚守,自主品牌做好准备了吗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