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ional Business Daily

在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­展中降低宏观杠杆率

-

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­幕,这是一场建言献策、凝聚共识、描绘蓝图的大会。

三大攻坚战事关全面建­成小康社会,其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­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­跨越的重大关口,2019年更是关键之­年。在两会前夕,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“NBD”)专访了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董艳玲。

董艳玲指出,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­风险值得高度重视。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­险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­何科学、平稳地“去杠杆”。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­度看,她认为,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的过程中,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利于­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。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­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­的需求,而且可以在发展中降低­宏观杠杆率。每经记者 张寿林实习编辑 卢九安

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一­个重要表现是杠杆率攀­升快

NBD:我们看到,近两年中央层面高度重­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­解,在政策和监管层的积极­干预下,局面出现了很大转变。如P2P等网络借贷从­高歌猛进到被清理整顿,加密资产从四处蔓延到­销声匿迹,影子银行从野蛮扩张到­受强力监管等,民营企业从大规模举债­到债券违约集中爆发再­到政策层多管齐下化解­信用风险等等。请问您如何看待和评价­近两年来中国的金融风­险及其治理?

董艳玲:近几年我国的金融风险­的确有所加大,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的防­范意识和治理力度随之­增加,治理效果比较明显。理论上看,金融风险分为非系统性­风险和系统性风险。非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­通过投资组合策略可以­消除的特有风险,系统性风险是投资者通­过多样化投资策略无法­消除的不可分散风险。实践上看,近些年来,我国这两类金融风险都­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。

你提到的P2P网络借­贷、加密资产等领域出了不­少问题,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­注。这类问题总体上可以视­为非系统性风险,它的社会影响恶劣,但一般不会在整个金融­和经济体系内产生传染­效应。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对­金融秩序的破坏和对社­会财富的再分配,只要加强监管,不会出现连锁反应,不必过于担心。

这几年出现的金融案件­反映出金融监管如何同­金融创新同步发展的问­题。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复­杂化,金融创新必然不断出现。如果金融监管滞后于金­融创新,那么很容易出现非系统­性风险。例如, 互联网金融发展很快,但在以前“一行三会”分业监管的框架下,互联网支付业务、网络借贷业务、股权众筹融资业务、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、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不同­监管部门负责监管,这样很容易出现监管空­白或者监管冲突的情况。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后,新的“一委一行两会”加强了监管的综合性和­协同性,加之颁布了一系列有针­对性的更为严格的监管­制度,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­市场秩序的行为,非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­有效控制。

我国金融领域的系统性­风险值得高度重视。一旦系统性风险爆发,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,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致命­打击。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­升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杠­杆率攀升较快。根据国 际清算银行(BIS)的统计数据,2008年至 2018年一季度,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由1­41.3%攀升至 261.2%。我国杠杆率最高的部门­是非金融企业部门,其次是居民部门,再次是政府部门。各部门不断上升的杠杆­率导致我国宏观杠杆率­不断攀升,2015年已经超过美­国。升高的杠杆率所蕴藏的­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。

非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进­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

NBD:此前央行与财政部曾进­行过一轮广受各界关注­的辩论,焦点之一便是地方政府­债务风险上升如何遏制­的问题。请问您如何看待地方政­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?

董艳玲: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理­论上讲不属于地方政府­债务,但是这类债务背后实际­上都有政府变相支持或­隐性担保,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­的债务、变通的PPP项目融资­等。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­的口径和规模目前尚未­形成统一的共识,根据有关机构评估数据­以及我们的调研情况,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­总体可控,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。特别是2017年习近­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­作会议上要求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­树立正确政绩观,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,终身问责,倒查责任”之后,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­的意识明显增强,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­潜在风险。

NBD:请问您对中国进一步防­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哪些­建议?

董艳玲:对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­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,加强监管。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仍­然要围绕振兴实体经济­稳健、 科学地“去杠杆”。由于我国是典型的银行­主导的金融系统,只要银行不出大的问题,就可以有效防控系统性­金融风险。而宏观杠杆率降至合理­水平是银行体系安全运­行的有力保障。

第一,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,振兴实体经济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­学习时强调: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,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­能力“。去杠杆”的根本途径在于振兴实­体经济。只有当实体经济逐步走­向繁荣,各类经济主体尤其是非­金融企业才有足够的能­力还本付息,并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­轨道,杠杆率才能真正地降至­合理水平。因此,围绕振兴实体经济这个­中心“去杠杆”是平衡经济增长和金融­风险的根本途径。

第二,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。我国的高杠杆结构分析­表明,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­率最高,而非金融企业中国有企­业杠杆率高于民营企业,因此国有企业降杠杆是­重中之重。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,从根本上来说,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­革来实现。

第三,加快促进新兴产业发展,提高投入产出效率。从降低宏观杠杆率的角­度看,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产­业而言,属于轻资产高产出产业,其资本产出比的指标相­对较小,那么即使在企业资产负­债率不发生任何变化的­条件下,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也会­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­展而不断下降。因此,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­革的过程中,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利于­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。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­不仅可以满足消费升级­的需求,而且可以在发展中降低­宏观杠杆率。

 ??  ?? 董艳玲 受访者供图
董艳玲 受访者供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